諸葛亮出師表全文
諸葛亮出師表全文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4、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5、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6、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師表全文
1、《出師表》全文: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2、《出師表》出自於《三國志·諸葛亮傳》卷三十五,是三國時期(227年)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奪取長安(今漢長安城遺址)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 還於舊都;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諸葛亮出師表原文
1、原文:
《出師表》
【作者】諸葛亮 【朝代】三國時期
2、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諸葛亮出師表寫作背景
《出師表》是諸葛亮寫給劉備之子劉禪的一篇奏議,劉備是漢朝皇室的後代,為了興復漢室,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幫助劉備贏得赤壁之戰後,輔佐其建立蜀漢政權,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後來,他又在白帝城接受託孤重任,扶持後主劉禪,蜀漢建興五年,諸葛亮出師伐魏之前,寫了這篇表給劉禪,後人稱之為《出師表》。 ...
諸葛亮出師表中最後兩個字是什麼
諸葛亮出師表中最後兩個字是:所言。諸葛亮在出師前寫下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後主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
諸葛亮出師表原文
原文: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 ...
諸葛亮出師表的名言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苟全性命於亂 ...
出師表諸葛亮的名言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 ...
出師表中諸葛亮是個怎麼樣的人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博覽群書,廣交士林,關心時勢,每自比管仲樂毅,負有擔大任、致高遠的遠大抱負。盡瘁國事,忠心輔政。諸葛亮先後輔佐劉備、劉禪兩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劉備很信任他,臨死託孤於他,並大義地提出讓出家天下,但他沒有奪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殫思竭慮,“親理 ...
出師表中諸葛亮是怎樣勸誡劉禪
1、勸諫劉禪擴大聖明的聽聞,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恢復振奮有志之士計程車氣;
2、勸諫劉禪不看輕自己,不要堵塞大臣們盡忠盡善、直言規勸的道路;
3、勸諫劉禪賞罰分明,宮廷內外施法相同;
4、勸諫劉禪重用郭攸之、費禕、董允及將軍向寵等有才能的人,遠離奸佞的小人;
5、勸諫劉禪記住先帝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