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中,耒陽縣鳳雛理事孔明先明曰:“龐軍師近日無恙否?”玄德曰:“近治耒陽縣,好酒廢事。”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學,勝亮十倍。亮曾有薦書在士元處,曾達主公否?”玄德曰:“今日方得子敬書,卻未見先生之書。”孔明曰:“大賢若處小任,往往以酒糊塗,倦於視事。”玄德曰:“若非吾弟所言,險失大賢。”隨即令張飛往耒陽縣敬請龐統到荊州。玄德下階請罪。統方將出孔明所薦之書。玄德看書中之意,言鳳雛到日,宜即重用。玄德喜曰:“昔司馬德操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
司馬徽 三國時期群雄並起,朝野上下可謂人才濟濟。世有伯樂,而後才有千里馬。若沒有伯樂的慧眼發現,再有能耐的千里馬也會難免鬱郁終老於普通的馬廄之下,沒有機會去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去施展自己風馳電掣的突出才能。
那麼,誰是三國第一伯樂?
司馬徽也,時人稱之為水鏡先生。史稱其“一生清雅,善知人”。
這位伯樂慧眼獨具,他第一個說出“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並把“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徐庶三位曠世奇才都推薦給了求賢若渴的劉備,可謂功高至偉。
他是三國時期當之無愧的第一伯樂。放眼能人輩出、賢士群星燦爛的三國,在發現人才方面,無人能與之比肩。
《三國演義》中說,劉備落難的時候,路經水鏡莊,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兩人,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想請司馬徽出山相助,司馬徽自稱是山野閒人,不堪世用,謝絕邀請。後司馬徽推薦徐庶去找劉備,劉備知徐庶乃一奇才,認其為軍師,後又經徐庶推薦,劉備方知臥龍諸葛,於是才引出了“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劉繼興考證,史書《三國志》也對此有記載。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北方戰亂,他寓居襄陽。與襄陽大名士龐德公、黃承彥以及流寓到襄陽的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諸葛亮等均有交往,關係甚密。《三國志·蜀書·龐統傳》中說,龐統十八歲時曾會見過司馬徽,司馬徽與龐統私交甚篤,並稱呼龐統為弟。
司馬徽先生屬於閒雲野鶴、與世無爭之型別的人物,松形鶴骨,器宇不凡,峨冠博帶,道貌非常,且琴藝甚高。
《世說新語·言語篇》注引《司馬徽別傳》,記載有司馬徽的趣事:東漢末年的司馬徽是個出名的“好好先生”,他與人交談時,從不談論別人的不是,無論好事壞事,一概說好。有人問候他:“近來身體如何?”他回答:“好。”有人向他訴說自己最近剛剛死了兒子,他回答:“很好。”他的妻子責備他:“別人認為你的品德好,所以才把難言的傷心事告訴你。可你為什麼聽說別人死了兒子,反倒說好?”誰知,司馬徽聽了妻子的話後回答說:“像你這樣的意見,也很好!”(原文:其婦諫曰:“人質所疑,君宜辯論,而一皆言佳,豈人所以諮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復佳。”)
於是,司馬徽便成了“好好先生”的代名詞。其實,縱觀歷史上的司馬徽,是小事不分心、大事不糊塗的大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劉琮率荊州降曹,司馬徽也為曹操所得,欲大用,但司馬徽堅決不從,不久他便病死了,曹操深為之遺憾。
1、小時候就認識,亦師亦友。
諸葛亮時,叔父隨叔父諸葛玄來到荊洲。諸葛水鏡先生司馬徽是舊交。龐統與司馬徽是親戚 ,諸葛亮與龐統都在司馬徽那學習。
龐統是劉備政權中與諸葛亮齊名的謀略家。司馬德操號稱水鏡先生,他曾說過:“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可見龐統之才與諸葛亮孔明不相上下。
鳳雛,即龐統;臥龍,即諸葛亮。
2、典故:
龐統小的時候,由於長得醜,又黑又矮,所以別人沒有發現他的才華,但當時穎川的司馬徽卻善於發現人才。一次司馬徽在樹上採摘果實,龐統就坐在樹下,兩人開始海闊天空地交談起來,十分投機,司馬徽很賞識龐統,將他進行舉薦,龐統才慢慢有了名氣。
劉備統治荊州之時,龐統投靠了劉備,可惜當時劉備以貌取人,只讓寵統當了個縣令之職。
龐統很是不滿,整日在家中喝酒,不理政事,一日,張飛來到該縣,見公堂之上竟無一人,十分氣惱。他見許多人來告狀,可主事的縣令卻不在,於是他叫人將龐統找來。
但見龐統不費吹灰之力,便將幾件案子審理清晰,速度之快令張飛咋舌。
於是張飛對劉備說了這件事,希望劉備重用此人。後來,諸葛亮及魯肅也竭力推薦龐統,劉備這時才開始重用龐統,任他為軍師中郎,地位僅次於諸葛亮。
後來孫權與劉備聯盟,龐統獻出連環計,周瑜假裝把蔣幹關了起來,並派軍士看管,蔣幹心中極為煩悶,一天晚上他見屋外有人朗誦兵法,甚為好奇。
蔣幹推開房門,問他的姓名才知是大名鼎鼎龐統龐士元,蔣幹問:“先生才學甚廣,怎竟在此荒鄉僻壤之處?”
龐統回答說:“周瑜自視才高不能容人,所以我才隱居此處,先生又是何許人也?”
蔣幹報上姓名,並對龐統說:“久聞曹操愛惜人才,如若歸曹必得重用啊!”
龐統說:“雖有歸曹之心,可惜並無人引見。”
蔣幹說:“如果先生願歸降,幹定當為您引見。”
於是蔣幹與龐統連夜下山尋條小舟,飛速向曹操大營駛去。
曹操聽說大名鼎鼎的鳳雛先生前來,親自出帳迎接,曹操對龐統說:“操久聞先生大名,可週瑜小兒卻不用先生的良謀,實屬遺憾,如今先生來至我處還望不吝賜教。”
龐統死於意外。
諸葛亮這種大才,顧全大局的人物,做事肯定是以大局為重,不會過於感情用事。不然關羽被殺後,諸葛亮應該和劉備一樣積極的去打東吳。也不會和孟獲玩捉迷藏的遊戲了。
諸葛亮的《隆中對》,很明確的指出了他的戰略思想,佔據荊州,益州,聯合東吳,北拒曹操。當時諸葛亮應該明白如果龐統死,意味著自己要 ...
諸葛亮、龐統、徐庶事實上不是師兄弟。
小說裡:是說這三人是師兄弟關係,大師兄徐庶,二師兄諸葛亮,三師弟龐統 。徐庶,諸葛亮,龐統師從水鏡先生司馬徽門下。
實際上:這三人當時是在不同的地方而且各自有師傅,龐統師從龐德公,諸葛亮師從水鏡先生,徐庶無從考證,後來彼此為對方的才學所仰慕,因此應該說這三人應 ...
水鏡先生是諸葛亮、徐庶、龐統的師傅。
簡介:水鏡先生,原名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住在城裡東南方向距離20餘里的洞林寺側,司馬徽一生清閒優雅,是中國東漢末年著名隱士。名士龐德公送號“水鏡先生”,由於司馬徽從不說別人的短處,不管好事壞事,都通通說好,所以後人稱他為“好好先生”。其才華始終未得施展,一 ...
龐統字士元,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的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才智與諸葛亮齊名,號“鳳雛”。在進圍雒縣時,統率眾攻城,不幸被流矢擊中去世,時年三十六歲。後被追賜統關內侯,諡曰靖侯。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龐統早年便以鳳雛之名與諸葛亮齊名於荊州。當時水鏡先生對劉備面前這樣評價龐統:“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
通過歷史記載和歷史評價以及列傳安排等方面來看,龐統的確有與諸葛亮並列的能力。
分析:
1、從正史《三國志》事蹟記載與評價來看:
評曰:龐統雅好人流,經學思謀,於時荊、楚謂之高俊。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然不以德素稱也。儗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在龐統的事蹟裡,受到司 ...
古人對諸葛亮有:
1、杜甫對諸葛亮的評價: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伯仲之間見伊侶,指揮若定失蕭曹;
2、辛棄疾對諸葛亮的評價:“淵明重九,晚歲悽其無諸葛,惟有黃花入手;
3、羅貫中對諸葛亮的評價:呼風喚雨,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氣周漁,借東風赤壁之戰,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 ...
各有各的風采,用計成功的次數和影響不同,周瑜,龐統和郭嘉死的太早,智慧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後期來看的話司馬懿的智慧是比不上諸葛亮的,諸葛亮更擅長治國,是個好軍師,更是個好丞相。
周瑜,司馬懿兩人帶兵打仗要比諸葛亮,郭嘉,龐統厲害。其實從內政、外政、謀略、軍事、發明等幾個領域做對比,比不出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