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三國志》中的《蜀書九》的《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章記載,諸葛亮讚譽徐庶的原文是: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敝趫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於國,則亮可以少過矣。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後交元直,勤見啟誨。
一開始徐庶自稱單福,說劉備的的盧馬妨主,劉備說前幾天躍馬過檀溪,已經應驗了。徐庶說這是救主,以後他一定會克劉備,唯一的破解方法就是把這匹馬送給仇家,仇家被剋死後再乘就沒事了。劉備勃然變色說你不教我正道,卻教我這個,我不敢聞教。徐庶說早就聽說您仁義,我就來試探一下,果然如此。然後就開始追隨劉備了。
諸葛亮、龐統、徐庶事實上不是師兄弟。
小說裡:是說這三人是師兄弟關係,大師兄徐庶,二師兄諸葛亮,三師弟龐統 。徐庶,諸葛亮,龐統師從水鏡先生司馬徽門下。
實際上:這三人當時是在不同的地方而且各自有師傅,龐統師從龐德公,諸葛亮師從水鏡先生,徐庶無從考證,後來彼此為對方的才學所仰慕,因此應該說這三人應該是關係交好的朋友。
在軍事才能以及文學成就方面,諸葛亮略強於徐庶。
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 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求學於儒舍。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 ...
徐庶評價:
1、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2、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水鏡先生司馬徽評價:
1、每常自比管仲、樂毅,其才不可量也。
2、可比 ...
水鏡先生是諸葛亮、徐庶、龐統的師傅。
簡介:水鏡先生,原名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人,住在城裡東南方向距離20餘里的洞林寺側,司馬徽一生清閒優雅,是中國東漢末年著名隱士。名士龐德公送號“水鏡先生”,由於司馬徽從不說別人的短處,不管好事壞事,都通通說好,所以後人稱他為“好好先生”。其才華始終未得施展,一 ...
徐庶進軍營的下一句是: 一言不發。 這是一個歇後語, 意思是指徐庶雖然身在曹營,卻終身不為曹操獻一計一策,身在曹營心在漢。 來自於典故: 徐庶在被曹操的欺詐書信招到許昌之前曾經給劉備當過軍師,出過幾個主意,被曹操知道後把徐庶的母親騙到了許昌,然後找人模仿徐母的字跡給徐庶寫了一封家書。雖然徐庶收到信就知道是 ...
早期為劉備帳下軍師,後因其母被曹所擒而改投曹操。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人。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求學於儒舍。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 ...
孝子,才人,淡泊名利,一諾千金。
徐庶幼年愛擊劍,行俠仗義,常以仁俠自居。中平末年,他替人鳴不平,將人殺死後逃跑,後被官兵捕獲,但他閉口不說姓名,後多方營救脫險,改名單褔外逃。從此棄刀劍,遍尋名師,經過刻苦學習,學業大進,終於成為一代名士。當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徐庶與崔州平經常與諸葛亮暢談天下形勢,以後 ...
以下是典故概括:
徐庶投奔劉備後,非常受器重,幾次用計打敗曹兵,令曹操震驚。曹操採納程昱的計策,把徐庶的母親接到許昌,再摹仿她的筆體寫信讓徐庶來。徐庶是孝子,接信向劉備辭行。劉備送別許庶,依依不捨。不想徐庶走了幾里又拍馬返回,向劉備保薦諸葛亮。
徐庶指出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治國安邦之能,人稱“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