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泉銅錢:
1、貨泉是最常見的一種漢代錢幣,是王莽天鳳元年第四次貨幣改制的產物。
2、貨泉從天鳳元年起一直流通到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材質為青銅,尚見有鐵質和銅夾鐵者錢文為懸針篆,泉中豎筆斷開。
3、版別有傳形、異書、異範、合背、合面、圓穿、橫劃、星號、月紋、決紋、剪邊等近百種,直徑一般在2、2到2、4釐米之間,重量約在2、8到3、6克之間,初期可達5克以上。
貨泉銅錢:
1、貨泉是最常見的一種漢代錢幣,是王莽天鳳元年第四次貨幣改制的產物。
2、貨泉從天鳳元年起一直流通到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材質為青銅,尚見有鐵質和銅夾鐵者錢文為懸針篆,泉中豎筆斷開。
3、版別有傳形、異書、異範、合背、合面、圓穿、橫劃、星號、月紋、決紋、剪邊等近百種,直徑一般在2、2到2、4釐米之間,重量約在2、8到3、6克之間,初期可達5克以上。
王莽時期最精美的錢幣總共有六泉十布,壯泉四十尤其少見,在收藏界壯泉四十是大珍;按市場價格壯泉四十10000元以上,貨泉價格十元左右。
王莽當政時,也多次改革幣制。他改革幣制,除了出於“託古改制”的目的外,還有削弱劉漢勢力、搜刮民間財富之意;他託古改制,恢復了已廢止200多年的布幣、刀幣的制度,變換形制,於居攝二年改漢幣制,以周錢有子母相權,於是更鑄大錢,下令鑄造錯刀、契刀和大泉五十;後來民間私鑄減重,數量頗多,今所見大小不一,而且面文有二決文、四決文重輪、傳形等,此外還有鐵錢。
1、橋足半釿布:戰國時期鑄幣。系從空首布演化而來,因其錢文多鑄有貨幣單位“釿”字而得名。產生於戰國早期,主要流通於魏國地區。基本形制為首部平實、圓肩、圓襠、方足。錢文紀地、紀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
2、三孔布:圓足布之一種。因其首部和兩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布幣發現極少,所見面文有二十餘種,背文紀分“兩”和“十二朱”等。
3、博山刀:齊明刀之一種。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齊襄王五年,燕國攻佔齊大片領土時鑄。清代嘉慶年間山東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樣特殊,習稱“博山刀”,傳世極少。背面鑄有三字或四字,一般開頭兩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東莒縣故城遺址曾出土有這種刀幣的錢範。
4、晉陽匕:即圓首刀,戰國時期鑄幣,又稱直刀、趙刀。多出於今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河北靈壽戰國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這種刀幣的錢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