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與唯物辯證法

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與唯物辯證法

  買櫝還珠的成語故事告訴我們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質,分清主次,才能取捨得當。而唯物辯證法則表明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處在不斷運動、發展和變化之中,是由於事物內部的矛盾鬥爭所引起的。因此,兩者是有本質上的差異。

  買櫝還珠的成語是指:買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取捨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鄭國人兩眼只盯在了精緻的木匣上,竟然捨棄了珍貴的珠寶。可見,做事情必須主次分明,不能像買櫝還珠的人那樣,只注重事物的外表,看不清事物的本質。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質,分清主次,才能取捨得當。

  唯物辯證法是指: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絡和不斷運動變化的統一整體;辯證規律是物質世界自己運動的規律;主觀辯證法或辯證的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人類思維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豐富、最深刻的發展學說。它包括三個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以及現象與本質、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可能與現實、形式與內容等一系列基本範疇,而對立統一規律為核心。它是宇宙觀,又是認識論和方法論。

買櫝還珠成語故事

  典故原文: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翻譯:

  有一個在鄭國賣珠寶的楚國人。他用名貴的木蘭雕了一隻裝珠的匣子,將盒子用桂椒調製的香料熏製,用珠寶和寶玉點綴,用美玉連結,用翡翠裝飾,用翠鳥的羽毛連綴。有個鄭國人把匣子買了去,卻把匣子裡面的珠子還給了他,這可以說,這個珠寶商人很善於賣盒子,而不善於賣珠寶。

成語故事與它相對的人物

  1、完璧歸趙。相對人物:藺相如。

  2、圍魏救趙。相對人物:孫臏。

  3、退避三舍。相對人物:重耳。

  4、毛遂自薦。相對人物:毛遂。

  5、負荊請罪。相對人物:廉頗。

  6、紙上談兵。相對人物:趙括。

  7、一鼓作氣。相對人物:曹劌。

  8、千金買骨。相對人物:郭隗。

  9、臥薪嚐膽。相對人物:勾踐。

  10、高山流水。相對人物:俞伯牙、鍾子期。


買櫝還珠成語故事

  1、買櫝還珠成語故事講述了鄭國有一名賣珍珠的商人為了賣出珍珠而把裝珍珠的盒子弄得很精緻很好看,導致有人來買東西時買了盒子而將珍珠還給了他。   2、買櫝還珠的寓意是做事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顛倒,不能太過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質。 ...

買櫝還珠成語故事

  1、買櫝還珠成語故事講述了鄭國有一名賣珍珠的商人為了賣出珍珠而把裝珍珠的盒子弄得很精緻很好看,導致有人來買東西時買了盒子而將珍珠還給了他。   2、買櫝還珠的寓意是做事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顛倒,不能太過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質。 ...

西安有關的成語故事

  1、涇渭分明:涇河之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來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來比喻人品的清濁,比喻對待同一事物表現出來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2、長安居大不易: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維持;   3、六街三市:泛指大街小巷;   4、日近長安遠:比喻嚮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業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實現 ...

東漢西漢發生的成語故事

  兔死狗烹,投筆從戎,金屋藏嬌,偃旗息鼓,子不類父,安若泰山,兵不厭詐,百川歸海,抱殘守缺,不寒而慄,不脛而走,不拘小節,不名一錢,半面之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識時務,背水一戰,半途而廢,白頭如新,百聞不如一見,多多益善,大腹便便,得隴望蜀,大器晚成,呆若木雞,發奮圖強,放虎歸山,非驢非馬,防微杜漸,夜郎 ...

臥薪嚐膽有關的成語故事

  臥薪嚐膽的故事:   兩千多年前,在長江下游有兩個國家,一個是吳國,一個是越國。他們都想征服對方,使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會稽一戰,越國打了敗仗。越王勾踐萬般無奈,只好派人向吳王夫差求和,表示願意和夫人一起去吳國,給吳王當奴僕。吳王的謀臣紛紛要求滅掉越國,免除後患。得勝的吳王非常驕傲,不聽大家的建議,答應了 ...

關於狗的成語狗有關的成語,帶狗字的成語

  關於狗的成語,與狗有關的成語,帶狗字的成語   【白雲蒼狗】喻世事變化萬端。   【兔死狗烹】喻有事時被重用,事成後即被譭棄。   【狗仗人勢】倚仗強者的勢力欺侮弱者。   【狗血淋頭】舊俗謂以狗血澆頭,可使妖魔現出原形。後多指使人難堪。   【狗尾續貂】喻不計才能優劣而濫設官爵。   【狗頭生角】比喻不 ...

關於豬的成語豬有關的成語,帶豬字的成語

  關於豬的成語,與豬有關的成語,帶豬字的成語   【豬狗不如】比喻下等。   【豬突豨勇】比喻衝突銳利勇猛。   【豬朋狗友】比喻損友。   【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犧牲而希望得到大報酬。   【豕突狼奔】比喻急遽奔跑的景象。通常用以形容兩軍對陣,敗軍奔逃流竄的情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