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生於公元175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周瑜,生於公元175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1、促成孫權抗曹的作用。諸葛亮受使來到柴桑,激怒孫權好勝之心。魯肅以務實的態度分析了降而必亡的道理。但最後促使孫權下決心的,是周瑜一番力排眾議的言論。這番話真是言議風發、慷慨不曲,周瑜的才氣、謀略從中可見一斑;
2、為抗曹出兵正名的作用。周瑜的赤壁戰前議,首先做到的是賦予東吳出兵在道義上的保證;
3、鼓舞軍心的作用。周瑜分析了曹操必敗東吳必勝的理由,當時曹軍佔有絕對優勢,在吳人看來似乎是不可戰勝的敵人,唯有周瑜計出眾人、專明獨斷,看出曹軍的可敗之處。
自身原因:1、周瑜熟讀兵法,任東吳大都督,有較高的軍事指揮能力;
2、東吳官民上下一心,面對強敵無所畏懼,官兵堅守家園,守衛疆土;
3、孫劉聯盟,增強了東吳的軍事力量,為抵抗強敵打下堅實的基礎;
4、東吳處於長江中下游,長江天險為堤,沃野千里,糧草充足;
外部原因:1、曹操經歷官渡之戰,自視用兵如神,此乃驕兵必敗之兆;
2、曹軍乃北方陸軍不識水性,遠途來伐,軍馬勞頓,多瘧疾,吳軍以逸待勞;
3、北方初定,西北軍直逼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