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的景觀有:大江、故壘、亂石、驚濤。
2、景物特點:雄奇壯觀、氣勢磅礴。
3、描寫作用:讓人聯想到三國時期複雜動盪的時代特徵和赤壁大戰時驚險激烈的戰鬥場面,為英雄人物的出場提供了一個環境背景。起筆開闊,大江洶湧奔騰,使人想起錦繡山河中湧現的千古風流人物。同時,還表現了作者蘇軾博大的胸襟。
上半闋寫崑崙山之壯麗從冬天一直寫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禍。詩人在此以崑崙象徵祖國,並站在一個高度評說祖國曆史的功過是非。氣勢流暢,有一洩千里之感,從大象入物,又有細節描繪。“飛起玉龍三百萬化”用前人“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二句,正如作者所說藉此一句來形容雪山。此句用得靈妙自然、恰切精當。再有“人或為魚鱉”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現實主義詩歌中的奇異比喻,指夏日從此崑崙橫流下來的江河湖水已氾濫成災,加害於人,同時又暗指中國舊社會的黑暗之雲。然後破空斗膽一句提問:“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芙蕖》是明末清初著名戲曲家李漁所做的一篇文章。出自《閒情偶寄·種植部》,該文具體地說明芙蕖屬於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種種優點,從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兩個方面闡述了它的種植之利甚大。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花,一歲一生,其性同也。本文具體地說明芙蕖屬於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種種優點,從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兩個方面闡述了它的種植之利甚大。作者並對自己不能闢半畝方塘種植芙蕖而感到遺憾,抒發了他酷愛芙蕖的感情。但他過分強調了芙蕖的觀賞價值,甚至誇大它的種植之利在“五穀”之上。這是悖逆實際和事理的,表現出一種脫離勞動人民的封建文人的情趣,與勞動者的感情是格格不入的。
主要寫了“水” 綿綿不絕 的特點.;
《過分水嶺》,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詩作,此詩抒寫作者在過分水嶺時與溪水的一段因緣及由此產生的感受,語言樸素而似散文,卻又頗富情趣;全詩運用人格化的手法,賦予溪水以人的特徵,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作者不寫自身的孤獨寂寞,而從本是無知無情的溪水來寫,化無情之物為有情,立意 ...
《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正面描寫了位於長江中游南岸的赤壁的景色。
該句意為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雲霄,洶湧的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捲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
作者從不同角度而又訴諸於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氣氛,將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 ...
該地址是赤鼻磯。
赤鼻磯位於黃岡市赤壁山最西端的前沿部位,它由赤壁山麓向西突出近百米長,數十米寬,狀如赤壁山懸掛的鼻樑,通體岩石,顏色赭赤,古時直插江底,形成磯頭。
宋代詩人蘇軾貶居黃州時,常遊此地, 有《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生動地描繪了赤壁的壯麗景色。 ...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七歲,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兩年有餘。蘇軾由於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於是四處遊山玩水以放鬆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 ...
宋神宗元豐二年,蘇軾在湖州任上被人誣陷,說他所作詩文有毀謗朝廷的意圖,被捕入獄半年,次年貶為黃州現在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官職,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鼻磯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 ...
上闋寫中秋賞月,因月而引發出對天上仙境的奇想蘇軾將青天作為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豪放的性格與不凡的氣魄,詞人之所以有這種脫離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來自他對宇宙奧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來自對現實人間的不滿,“不知”二句承前設疑,引導讀者對宇宙人生這一類大問題進行思考;
下片寫望月懷人,既兼懷 ...
蘇軾如此嚮慕周瑜,是因為他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的嚴重威脅,他時刻關心邊庭戰事,有著一腔報國疆場的熱忱。面對邊疆危機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國那樣稱雄一時的豪傑人物,來扭轉這很不景氣的現狀。這正是作者所以要緬懷赤壁之戰,並精心塑造導演這一戰爭活劇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