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附近海洋麵積廣,且屬於熱帶雨林氣候,接受太陽輻射能多,溫度高,近地面大氣受熱上升形成赤道低壓帶,空氣上升過程中,隨海拔高度升高,氣溫降低,大氣中的水汽凝結,從而形成較多的對流雨。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將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也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赤道附近海洋麵積廣,且屬於熱帶雨林氣候,接受太陽輻射能多,溫度高,近地面大氣受熱上升形成赤道低壓帶,空氣上升過程中,隨海拔高度升高,氣溫降低,大氣中的水汽凝結,從而形成較多的對流雨。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點隨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將地球分為南北兩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劃分緯度的基線。赤道也是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最小的地方。
降水多尤其是大範圍持續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它不僅影響工農業生產,而且可能危害人民的生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暴雨的危害主要有兩種:
1、漬澇危害。 由於暴雨急而大,排水不暢易引起積水成澇,土壤孔隙被水充滿,造成陸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動受到抑制,加強了嫌氣過程,產生有毒物質,使作物受害而減產。
2、洪澇災害。 由暴雨引起的洪澇淹沒作物,使作物新陳代謝難以正常進行而發生各種傷害,淹水越深,淹沒時間越長,危害越嚴重。特大暴雨引起的山洪暴發、河流泛濫,不僅危害農作物、果樹、林業和漁業,而且還衝毀農舍和工農業設施,甚至造成人畜傷亡,經濟損失嚴重。我國曆史上的洪澇災害,幾乎都是由暴雨引起的,像1954年7月長江流域大洪澇,1963年8月河北的洪水,1975年9 月河南大澇災,1998年我國全流域特大洪澇災害等都是由暴雨引起的。
科隆群島是南美洲厄瓜多在太平洋中的火山群島。它由13個較大的島嶼與數百個小島岩礁組成,面積約7500平方公里。科隆群島位於北緯1°42′與南緯1°30′之間的高溫多雨的赤道之上,島上氣溫偏低,降水稀少,在島上,有生活在南極寒冷地帶的企鵝漫步,這裡稱得上是赤道上的寒冷”島。
而科隆群島之所以有如此奇特的景觀,主要是秘魯寒流影響的結果。秘魯寒流把南極洲附近的冰水源源不斷地向北方赤道方向輸送,而科隆群島正好處在秘魯寒流前進的道路上,這樣科隆群島受到強大的寒流影響,從而成為赤道上的寒冷島,也正是這樣的環境,讓企鵝能夠在赤道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