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火山導致2億年前生物大滅絕+不久之後恐龍出現開啟稱霸之旅
超級火山導致2億年前生物大滅絕 不久之後恐龍出現開啟稱霸之旅
近日,湯加火山噴發不禁讓人想去探究很多年前的物種滅絕,據科學家證實:超級火山導致2億年前生物大滅絕!科學家還表示,該超級火山持續爆發近60萬年!不久之後恐龍出現開啟稱霸之旅。
超級火山導致2億年前生物大滅絕
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訊息,2億年前,一場生物大滅絕讓超過一半地球生物消失。結合以往地質研究,科研人員大致還原出2億年前的大滅絕場景:當時陸地上的一片“超級火山”持續爆發近60萬年,形成了橫跨北美和盤古大陸的大規模岩漿沉積。火山向大氣中排放了巨量二氧化碳和甲烷氣體,使二氧化碳濃度達到現在的10倍左右。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造成氣候變暖、海洋缺氧、海水酸化,並導致大陸風化作用不斷增強。這一過程持續了約200萬年。大量生物無法適應環境劇變,最終從地球上消失。
“不過,這次大滅絕也給另一些生物提供了發展空間。不久之後恐龍出現,開啟了它們長達1億多年的稱霸之旅。”論文第一作者、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員沈俊說。
恐龍為什麼滅絕?
大部分的科學家推測,這次滅絕事件是由一個或多個原因所造成,例如:小行星或彗星引起的撞擊事件、或是長時間的火山爆發。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等隕石坑以及德干暗色巖的火山爆發,與白堊紀-古近紀界線的時間相近,被認為最有可能是這次滅絕事件的主因。撞擊事件或火山爆發將大量灰塵進入大氣層中,遮蔽了陽光,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而對全球各地的生態系統造成影響。但也有少數科學家認為,這次滅絕事件是緩慢發生的,而滅絕的原因是逐漸改變的海平面與氣候。
2004年,J. David Archibald與David E. Fastovsky試圖提出一個結合多重原因的滅絕理論,包含:火山爆發、海退、以及撞擊事件。恐龍是當時最大的脊椎動物,首先受到環境改變的衝擊,多樣性開始衰退。火山爆發噴出的懸浮粒子,使得全球氣候逐漸冷卻、乾旱。最後,撞擊事件導致依賴光合作用的食物鏈崩潰,並衝擊已經衰退的陸地食物鏈與海洋食物鏈。多重原因理論與單一原因理論的差別在於,單一原因難以達成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也難以解釋滅絕的模式。
滅絕模式
雖然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造成許多物種滅絕,但不同的演化支,或是各個演化支內部,呈現出明顯差異的滅絕程度。由於大氣層中的微粒遮蔽了陽光,減少抵達地表的太陽能,依賴光合作用的生物衰退或滅絕。在白堊紀晚期,食物鏈底層是由依賴光合作用的生物構成,例如浮游植物與陸地植物,如同現今的狀況。證據顯示,草食性動物因所依賴的植物衰退,而數量減少;同樣地,頂級掠食者(例如暴龍)也接連受到影響。
顆石藻(Coccolithophore)與軟體動物(包含菊石亞綱、厚殼蛤、水生蝸牛、蚌),還有以上述硬殼動物維生的動物,在這次滅絕事件中滅亡,或遭受嚴重打擊。例如,滄龍類被認為以菊石為食,這群海生爬行動物在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中滅亡。
雜食性、食蟲性、以及食腐動物在這次滅絕事件中存活,可能因為它們的食性較多變化。白堊紀末期似乎沒有完全的草食性或肉食性哺乳動物。哺乳動物與鳥類藉由以昆蟲、蚯蚓、蝸牛……等動物為食,而在K-Pg事件中存活,而這些動物則以死亡的植物與動物為食。科學家假設,這些生物以生物的有機碎屑為生,因此得以在這次植物群崩潰的滅絕事件存活。
在河流生物群落中,只有少數動物滅亡;因為河流生物群落多以自陸地衝刷下來的生物有機碎屑為生,較少直接以活的植物為生。海洋也有類似的狀況,但較為複雜。生存在浮游帶的動物,所受到的影響遠比生存在海床的動物還大。生存在浮游帶的動物幾乎以活的浮游植物為生,而生存在海床的動物,則以生物的有機碎屑為食,或者可轉換成以生物的有機碎屑為食。
在這次滅絕事件存活下來的生物中,最大型的陸地動物是鱷魚與離龍目,是半水生動物,並可以生物碎屑為生。現代鱷魚可以食腐為生,並可長達數月不進食;幼年鱷魚的體型小,成長速度慢,在頭幾年多以無脊椎動物、死亡的生物為食。這些特性可能是鱷魚能夠存活過白堊紀末滅絕事件的關鍵。
在滅絕事件過後,造成許多空缺的生態位,生態系統花了長時間才恢復原本的多樣性。
考古發現5.2億年前新物種 恐怖生物滿口牙齒
【科技訊】9月28日訊息,考古發現5.2億年前新物種恐怖生物滿口牙齒。史前生存環境殘酷,史前生物們也各個都是戰鬥神器,考古學家們在格林蘭島又發現一個史前生物物種,這種生物疑似是現代蜘蛛的祖先,但是卻長有數排牙齒,十分恐怖。
目前,科學家在格陵蘭島北部發現一種遠古生物化石,它的嘴部長著多排鋒利牙齒,頗似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中的神秘生稱沙拉克蟲。
這種遠古生物生活在5.2億年前的海洋環境,古生物學家稱,體長1米的蠕蟲狀遠古生物被命名為“Pambdelurion”,它長著12條腿和可怕的嘴部,令人聯想到科幻電影中的怪獸生物,它將有助於揭曉遠古生物嘴部如何最早實現進化的。
類似的嘴部結構也存在於現代物種,例如:陰莖蟲。多年以來,科學家對於這種複雜嘴部結構的進化起源觀點不一。一些專家認為,該嘴部結構最初起源於奇蝦,這是寒武紀時期最大的海洋掠食者,而其他專家表示,可能是由肢吻動物分支進化而成,肢吻動物是一種海洋蠕蟲,在寒武紀時期出現進化分支。
目前,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和國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掌握到確鑿證據,表明地球早期生物複雜嘴部結構進化源自Pambdelurion。研究負責人雅各布-溫瑟爾(Jakob Vinther)博士說:“Pambdelurion的嘴部結構頗似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中的怪異生物沙拉克蟲。”
據悉,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島北部發現Pambdelurion化石標本,這種遠古滅絕生物與現代蜘蛛是近親物種,它們生活在5.2億年前的海洋環境。研究人員認為,它們的體長至少可達到1米。
分子證據證實節肢動物是蛔蟲、鐵線蟲、泥龍蟲和陰莖蟲的近親物種,它們都長著類似的嘴部結構。該研究報告合著作者格雷格-埃奇庫姆(Greg Edgecombe)說:“我們在這種節肢動物祖先生物化石標本上發現它的嘴部結構類似於陰莖蟲,具有環狀牙齒和吸盤,我們認為它是現代節肢動物的最後共同祖先。
看到這種神秘遠古生物化石,我彷彿時間穿越至寒武紀時期,在神秘的遠古海洋世界,醜陋的Pambdelurion會潛伏在海底,伺機向獵物發動攻擊。”
生物大滅絕介紹
1、生物大滅絕是指大規模的叢集滅絕,生物滅絕又叫生物絕種。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的生物在很短的時間內徹底消失或僅有極少數存留下來。在叢集滅絕過程中,往往是整個分類單元中的所有物種。
2、生物大滅絕標誌生物無論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過劫難,而且還經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類群一起滅絕,卻總有其它一些類群倖免於難,還有一些類群從此誕生或開始繁盛。大規模的叢集滅絕有一定的週期性,大約62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但叢集滅絕對動物的影響最大,而陸生植物的叢集滅絕不像動物那樣顯著。
地球史上的第一次生物大滅絕
1、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4億4千萬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又稱奧陶紀大滅絕。
2、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發生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種滅絕事件,約85%的物種滅亡。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次物種滅絕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在大約4.4億年前,撒哈拉所在的陸地曾經位於南極,當陸地彙集在極點附近時, ...
香港坐落史前超級火山上:1.4億年前大噴發覆蓋香港島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上週宣稱,相關機構近日研究發現,香港的大部分割槽域實際上坐落於一個史前超級火山寬達18千米的火山口遺址上,火山口巨大的面積足以覆蓋整個香港。所幸的是該超級火山最後一次噴發發生於1.4億年前,現在幾乎沒有任何威脅。
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土木工程拓展 ...
幾億年前地球上有生物存在麼
地球上的生物雖然早在30幾億年前就已出現,但長期停滯在很低階的階段,主要是些低等的菌藻植物,它們留下的化石說明的情況不多,而且儲存這些化石的岩層又大多經過程度不同的變質,這就使地球這段早期歷史更加不易瞭解。只是到了距今約6億年前,較高階的生物大量出現,並且有大量未經變質的沉積岩層和動物化石保留下來,從而提 ...
15億年前地球什麼生物存在
在距今大約1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最初級的喜氧生物真核生物。喜氧真核生物同樣是經地球表面自然生態環境中三大自然能量活動綜合合成、獨立誕生的。喜氧有機生命便開始在地球富陽大氣生態環境裡,由低階到高階,由簡單生理組織結構到複雜生理組織結構的不同生命活動形式演化至今,盡情綻放著喜氧有機生命群體璀璨的生命光輝。喜 ...
新疆鄯善發現數千塊億年前龜化石
數千塊儲存完好的侏羅紀龜骨骼化石近日在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被發現。德國圖賓根大學烏龜化石專家沃爾特·喬伊斯認為,這些烏龜化石可能已經讓全世界所有已知的侏羅紀烏龜化石樣本數量一下子翻了一番。中國古生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德古生物與地質聯合實驗室總領隊孫革教授認為,此次發現的龜化石群數量豐富且儲存完整,實屬 ...
中國先富之人1.2億是喜是憂?
波士頓諮詢公司昨日上午在北京釋出《中國新一代消費推動力》報告稱,中國是唯一一個擁有大量富裕人口的新興市場。即使只考慮申報收入,中國仍擁有5000萬富裕消費者,比印度700萬、巴西2600萬、俄羅斯1000萬的富裕消費者之和還要多。現在中國的富裕階層人口已經達到1.2億,其年均購買力為5900億美元。到2 ...
12星座2/24運勢大公開
白羊座:
今天等待會帶給你好運,會收到意外訊息讓你覺得好險沒有衝太快,所有調整都來得及。感情上現況穩定中。
最好運:沒當敢死隊
最壞運:疏於打扮
幸運物:手套
金牛座:
今天的你在土法煉鋼的過程中會發現成效並不給力。別挫折,留意別人給你的意見,微幅調整尋找更好的作法。
最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