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越劇伴奏樂器是什麼,用什麼樂器演奏

越劇伴奏樂器是什麼,用什麼樂器演奏

  拉弦的不一定是提琴,也可能是二胡。西方的弓弦樂器大部分是提琴,而二胡出自於中國唐朝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了。中國的戲劇的伴奏樂器大多為二胡,本期越劇文化帶你來看看越劇的伴奏樂器。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現,稱“奚琴”,是北方的民間樂器。一般認為今之胡琴由奚琴發展而來,現已成為我國獨具魅力的拉絃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悽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

  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絃樂器)之一。唐朝便出現胡琴一詞,當時將西方、北方各民族稱為胡人,胡琴為西方、北方民族傳入樂器的通稱。至元朝之後,明清時期,胡琴成為擦絃樂器的通稱。

  意境深遠的《二泉映月》、催人淚下的《江河水》、思緒如潮的《三門峽暢想曲》、宏偉壯麗的《長城隨想》奔騰激昂的《賽馬》《戰馬奔騰》等協奏曲等都是其優秀的代表性曲目。本世紀二十年代,二胡能發展成為獨奏樂器和華彥鈞(阿炳)、劉天華的貢獻是分不開的。透過許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為一種最重要的獨奏樂器和大型合奏樂隊中的絃樂聲部重要樂器。

  二胡形制為琴筒木製,筒一端蒙以蟒皮,張兩根金屬弦,定弦內外弦相隔純五度,一般為內弦定d1,外弦定a1,其演奏手法十分豐富,左手有揉弦、自然泛音、人工泛音、顫音、墊指滑音、撥絃等,右手有頓弓、跳弓、顫弓、拋弓等。

  樂器歷史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

  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絃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製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鑑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範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很快,為了大力發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先後湧現了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王國潼等。

  【結束語】古語云:“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絃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二胡早已傳遍大江南北,是民間戲曲的主要伴奏樂器。

蘇州彈詞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有些事,有機會做的時候,就去做,別等沒機會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去珍惜,別等失去了,再去把握,就沒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州評彈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小三絃:

  三絃:又稱“弦子”,中國漢族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有類似三絃的樂器。柄很長,音箱方形,兩面蒙皮,弦三根,側抱於懷演奏。音色粗獷、豪放。可以獨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於民族器樂、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現代三絃是在傳統三絃基礎上改進而來,大三絃分60型、80型大三絃,分別於1960年和1980年研製成功,故而得名。

  三絃的構造較簡單,可分為琴頭、琴桿和琴鼓三部分,由琴頭、絃軸、山口、琴桿、鼓框、皮膜、琴馬和琴絃等組成。多呈鏟形,是三絃的裝飾部分,一般都嵌有骨花或雕出紋飾,中間開出弦槽,槽側開有絃軸孔,三個絃軸置於琴頭兩側。琴桿為半圓形的柱狀體,平滑的表面是三絃的指板,上端嵌有山口,下端呈方形插入琴鼓中。

  琴鼓又叫鼓子或鼓頭,是三絃的共鳴箱,它是在略帶橢圓形的鼓框上兩面蒙以蟒皮而成。琴馬置於蟒皮中央。琴絃使用絲絃或鋼絲絃,從高音弦起依次為外弦、中弦和內弦,外弦用子弦,中弦用二絃,內弦用老弦。三根琴絃的一端都系在琴鼓下面的菱形木殼上,另一端分別卷繞在三個絃軸上。

  琵琶:

  琵琶,被稱為“彈撥樂器之王”、“彈撥樂器首座”,是撥絃類弦鳴樂器。木製,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繩、鋼絲、尼龍製成。頸與面板上設用以確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琵琶”二字中的“珏”意為“二玉相碰,發出悅耳碰擊聲”,表示這是一種以彈碰琴絃的方式發聲的樂器。“比”指“琴絃等列”。

  “巴”指這種樂器總是附著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觸人體相異。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漢語裡對所有魯特琴族(又稱琉特屬)彈撥樂器的總稱。

京韻大鼓的伴奏樂器,不是隻有鼓

  說起中國的曲藝文化啊那可是說與說不完,先不說中國我的戲劇裡的核心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為什麼呢?既然是中國的五大戲劇那肯定是被大家所瞭解了,今天小編要說點不一樣的,什麼呢,就是是大鼓書文化裡的京韻大鼓,希望大家喜歡。

  京韻大鼓,漢族曲藝曲種之一。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發展而來,形成於京津兩地。河北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制新腔,專唱短篇曲目,稱京韻大鼓,屬於鼓詞類曲藝音樂。

  京韻大鼓主要流行於包括北京、天津在內的華北及東北地區,是中國北方說唱音樂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曲種,同時在全國的說唱音樂曲種中也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絃、四胡等樂器,伴奏結合唱腔託腔保調嚴謹自如。並將河間方言改為北京的方言,運用北京音系的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說京白、唱京韻,演唱短段曲目。

  吸取各種戲曲、雜曲的曲調,吸收了京劇的發音吐字與部分唱腔,借鑑京劇的表演程式,運用眼神、面部表情、抬手舉足的刀槍架式,形成一套表演身段。並採用了大量“子弟書”的曲本。京韻大鼓有以下特點:雅俗共賞的形式,剛柔並濟的風格,說唱結合的方法,一曲多用的唱腔和寫意傳神的表演。

  京韻大鼓唱詞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襯字及垛句。每篇唱詞約一百四五十句左右。用韻以北京十三轍為準,一個唱段大都一韻到底。其基本唱腔包括慢板和緊慢板。京韻大鼓是唱說相互兼顧,韻白講究語氣韻味。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解放後推出雙唱形式),自擊鼓板。主要伴奏一般為三人,所操樂器為大三絃、四胡、琵琶,有時佐以低胡。

  京韻大鼓的唱腔屬於板腔體,可分為慢板、快板、垛板、住板。基本腔調為起腔、平腔、落腔、高腔、長腔、悲腔等。平腔適於敘事,高腔表現激昂的情緒,落腔則表現平緩輕鬆的情緒。

  京韻大鼓具有半說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說,說中有唱。所以,唱詞在演唱中也佔重要的位置。唱詞基本為七字句和十字句,多為上下句的反覆,並且比較講究語氣韻味,與唱腔銜接自然。主要伴奏樂器為大三絃與四胡,有時也有琵琶。演員自擊鼓板掌握節奏。

  京韻大鼓的伴奏音樂可分為“過板音樂”和“唱腔伴奏音樂”。

  (1)過板音樂:是單純的樂器音樂段落,用在唱段開頭和段落之音的“過板”句與句中音或樂逗之間“小過門”比小過門還小的叫“墊點”。

  (2)唱腔伴奏,可隨腔伴奏,又可用“基本伴奏點”。伴奏旋律一是同唱腔旋律的加花伸長,連結樂逗自由,對唱腔陪襯,此外還運用一些烘托氣氛,表現特定情節的伴奏段落,如”擊鼓罵曹“中的”夜深沉“曲牌。

  【結束語】2008年,京韻大鼓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駱派京韻大鼓的優秀傳人陸倚琴、劉春愛被認定為該遺產的傳承人。


饑荒獨奏樂器怎麼

  饑荒遊戲裡的獨奏樂器屬於魔法類武器,獨奏樂器可以消耗玩家的精神來讓豬人或者兔人跟隨自己,速度是每分鐘2點精神點,獨奏樂器的效果可以持續3分鐘,停止演奏之後,豬人或者兔人的控制效果也會消失。   首先要透過魔法帽子解鎖獨奏樂器,然後玩家需要準備2塊豬皮、2塊金塊、4個夢魘燃料,即可合成獨奏樂器。 ...

世界十大最難學的樂器你能學會嗎?

  音樂由各種各樣的樂器演奏組成,一首首優美的旋律,你能聽出多少?背後又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樂趣的勤學苦練,臺下的不懈努力才換來臺上動聽的樂曲,有的樂器是非常難以掌握的,本期民族文化就帶你來看看世界十大最難學的樂器。   單簧管   單簧管,又稱黑管或克拉管,在臺灣又稱為豎笛,有管絃樂隊中的“演說家”和木管樂 ...

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讓你散發迷人氣質

  音樂是每個人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但能給我們帶來愉悅的心情還能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享受。當然,美妙的音樂是離不開樂器來伴奏的,自古以來樂器就有很多種類,那麼,接下來我們來民族文化看看十大最有氣質的樂器,讓你散發迷人氣質。   1、鼓   在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在狩獵征戰活 ...

毛南族樂器你知道都有什麼嗎

  眾所周知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國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毛南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雖然毛南族人口稀少,但他們的文化已經令人享譽海內外了。下面一起來毛南族文化裡看看吧。   蜂鼓,因其鼓身形似蜂而得名,是毛南族膜鳴樂器,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各地。每當慶祝豐收和歡度節日之際,能歌善舞的各族人 ...

怒族傳統樂器古老彈撥樂器達比亞

  怒族是我國人口相對較少的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瀘水、福貢、貢山、蘭坪縣,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維西縣和西藏自治區的察隅縣等地,與多個民族交錯雜居,擁有著獨特的民族文化,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是怒族文化中一種古老的彈撥樂器——達比亞。   達比亞又稱“達邊”,是怒族古老的彈撥樂器,多用於獨奏或 ...

京胡屬於什麼樂器京胡汪本貞簡介

  其實人本身就是一個樂器,什麼音都能發出,只是能力有限而已,沒有樂器那種多樣化。在生活中音樂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娛樂方式,而音樂的演奏是需要好的樂器,你知道京胡這件樂器嗎?本期民族文化為你揭秘。   京胡於清乾隆年間在胡琴基礎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於京劇伴奏而得其名。   京胡:原稱“胡琴”,最早也稱“二鼓子”。 ...

維吾爾族樂器維吾爾族民族樂器

  維吾爾族的人個個都是帥哥美女,當然其能歌善舞也都是少不了的。如今的娛樂圈有許多明星都是維吾爾族人。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肯定少不了樂器的配合。本期小編就帶你去維吾爾族文化看看維吾爾族民族樂器。   維吾爾族的樂器豐富多彩,共有十幾種,分為彈撥、拉弦、吹管和打擊四類,其中彈撥樂器佔多數。彈撥樂器主要有彈撥爾、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