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只有一把。
越王勾踐劍,簡稱:越王劍、勾踐劍,中國春秋晚期的越國青銅器。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楚墓出土,劍上用鳥篆銘文刻了八個字,越王鳩淺,自作用劍。專家透過對劍身八個鳥篆銘文的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該劍長55、7釐米,寬4、6釐米。該劍出土時仍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反映了中國古代高超的鑄劍技術,為古代兵器中的奇寶。1999年中國國慶日後藏於湖北省博物館。2014年5月,越王劍入藏蘇州博物館。
目前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只有一把。
越王勾踐劍,簡稱:越王劍、勾踐劍,中國春秋晚期的越國青銅器。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楚墓出土,劍上用鳥篆銘文刻了八個字,越王鳩淺,自作用劍。專家透過對劍身八個鳥篆銘文的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該劍長55、7釐米,寬4、6釐米。該劍出土時仍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反映了中國古代高超的鑄劍技術,為古代兵器中的奇寶。1999年中國國慶日後藏於湖北省博物館。2014年5月,越王劍入藏蘇州博物館。
距今2500年左右歷史,具體鑄造時間無法考證。
一、簡介: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鏽。
劍通高55、7釐米,寬4、6釐米,柄長8、4釐米,重875克,極其鋒利。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
二、文物歷史;
公元前494年,吳國和越國的軍隊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殺,越軍大敗。在獻上了絕世美女西施後,越國的國王勾踐成了吳王夫差的馬伕。臥薪嚐膽、忍辱負重二十年後,勾踐回到越國,他任用賢臣,發展生產,東山再起。用了9年時間滅掉了吳國,併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名霸王。鳩淺就是這位臥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的名字,而這把劍就是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劍。
1、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鏽。
2、越王勾踐:主要講述在春秋末年,吳國和越國因戰爭結下仇怨。吳王夫差為父報仇,在伍子胥的輔佐下日夜勤兵。得意之時的勾踐鑄成"王者之劍",欲滅吳國而後快。不想,夫差已攻進"劍廬",伍子胥領兵已渡過大江。勾踐大敗。大兵壓境,越國危在旦夕,范蠡提出降吳的主張。為保留一線復國的機會,勾踐接受了范蠡的意見,降吳為奴。勾踐從此為吳王養馬、拉車,為復國的大志受盡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