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趙國都城邯鄲,疆域包括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東部、河南北部、山東西部等的部分地區,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
2、趙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趙國全境東北與東胡和燕國接界,東與中山及齊國接界,南與衛、魏、韓三國交錯接界,北與樓煩、林胡接界,西與韓、魏兩國交錯接界。國都在晉陽(今太原),前425年遷中牟(今鶴壁),前386年趙敬侯遷到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前372年趙成侯立邢為信都(今河北省邢臺市橋東區)為趙之別都。
1、趙國都城邯鄲,疆域包括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東部、河南北部、山東西部等的部分地區,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
2、趙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趙國全境東北與東胡和燕國接界,東與中山及齊國接界,南與衛、魏、韓三國交錯接界,北與樓煩、林胡接界,西與韓、魏兩國交錯接界。國都在晉陽(今太原),前425年遷中牟(今鶴壁),前386年趙敬侯遷到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前372年趙成侯立邢為信都(今河北省邢臺市橋東區)為趙之別都。
製圖 劉巖
武漢大學地球物理專家張雙喜教授團隊,最近公佈了一個有關青藏高原運動的最新研究成果。而近日,張雙喜教授也接受了媒體訪問。
中學課本告訴我們,“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因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形成,且處於不斷形變中。從李四光那個時代開始,這裡就成為地質學家觀察地球演變的熱點地區。
張雙喜介紹,人們很少關注到,中國大陸的西部邊界受控於青藏高原的形變,正在悄然發生變化;而現代測繪技術,能精確記錄這種不易察覺的變化,精確度達到毫米級。
據張雙喜介紹,青藏高原在印度板塊向北擠壓的作用下,具有整體向北和向東運動的趨勢。
儘管這種推移變化量很小,每年僅移動十幾到幾十毫米,短時間內不會使中國板塊產生大的變化,但對於中國西部3900公里長的邊界線來說,這個移動量還是很可觀的。
張雙喜的團隊透過對中國與尼泊爾、中國與印度、中國與不丹邊界附近GPS測站地殼水平運動速率的統計分析,估算了1991年到1999年間西部邊境地區的形變面積。據估算,中國西部邊界線向內縮,致國土面積減少了0.37平方公里。
中國西部的青藏高原,其形變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劃定邊界線時的地物地貌,改變標明邊界線的參考點原有位置。
“這些變化,會為我國西部已劃定和未劃定的邊界穩定帶來潛在的不確定因素。”張雙喜介紹,中國與不丹、印度之間的邊界至今均未正式劃定。據推算,過去幾十年間,由於地殼運動而導致我國在這兩條邊界線附近的國土面積損失在1平方公里左右,約兩個解放公園(0.46平方公里)的面積。
張雙喜介紹,青藏高原資源富集,伴隨附近各國經濟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等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每一寸土地都很重要,“因自然地理因素造成國家領土變更及資源與能源的變化,應引起高度關注”。
“遙感測繪地理技術,看似浮在空中,或隱在地下,不好捉摸,但一旦與具體領域跨界結合,就能發揮巨大威力。”張雙喜介紹,這項成果的第二完成人、武大測繪學院博士生張晨,碩士階段在武大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攻讀,完成了青藏高原形變對中國西部邊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基於現代測繪技術,實現了“國際關係研究,不再僅限想出來、辯出來,還能‘算’出來”,這是全新的視野。
青藏高原在印度板塊向北擠壓的作用下,具有整體向北和向東運動的趨勢。
第一大國:俄羅斯,1707、55萬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名;佔蘇聯領土面積的76%),水域面積佔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第二大國:加拿大,997、061萬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2名,次於俄羅斯)。水域面積佔8、920%;
第三大國,中國,中國領土總面積為: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四百七十多萬平方千米。總面積為1430多萬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