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端午是什麼時候孃家回婆家+已嫁之女召還過節
躲端午是什麼時候孃家回婆家 已嫁之女召還過節
躲端午是端午節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習俗,在這一年新婚的夫婦會帶上一些美味的食品或者是比較貴重的禮品去拜訪親家母,在民間還有著“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孃家”的說法,,寓意端午節比春節還重要,是出嫁女會家,一家人相聚載歌載舞的好時候。
五月回孃家避災
在古代的時候,北方地區的人們認為,五月是惡月,會給人帶來不幸,在東漢王充《論衡·言毒篇》雲:“夫毒,太陽之熱氣也,中人人毒……太陽火氣,常為毒螫…天下萬物,含太陽氣而生者,皆有毒螫。”後隨陰陽觀念傳入,“惡”又指盛陽,如《論衡》對“五月五日生子不舉”的解釋:“夫正月歲始,五月盛陽,子以(此月)生,精熾熱烈,厭勝父母,父母不堪,將受其患。”《論衡》將五月“惡”的理解或歸之於“太陽”以及陰陽術數中“盛陽”,懼畏仲夏五月“太陽”、“盛陽”。出於對入夏以後自然與生態所產生的各種巨大變化,人們心理上有諸多的恐懼,從而產生了“掩身,毋躁,止生色”等諸多禁忌。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中提到北平有五月五日不汲泉水的禁忌,以避免井毒的侵害。《嘉靖隆慶志》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端午節的時間
端午節是本土的吉日,歷史悠久,時間固定,以農曆的時間為準,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在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一帶,端午節又分為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
端午的習俗
端午節從先秦時代就已經存在了,在漫長的歷史中發展出了豐富的習俗。主要的風俗習慣有賽龍舟、吃粽子、採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放紙鳶、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打馬球、跳鍾馗、鬥草等,其中賽龍舟和吃粽子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標誌性的習俗。
躲端午是針對新嫁或已嫁之女嗎 接女歸家躲端午
很多人都知道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和賽龍舟,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端午節還有著躲端午的習俗,這個習俗是流行於北方一帶地區,有著特殊的意義,躲端午的習俗流傳已久,在宋代的時候能就已經形成了,後來被人們不斷的傳承著,成為了今天見到的樣子。
五月惡月回家避禍
躲端午的習俗在書籍上的記載是,剛結婚的女生或者是已經嫁了很久的女孩子回家躲避災禍,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端午捉癩蛤蟆
在國內的部分地區,有著端午節捉癩蛤蟆的習俗,民間認為癩蛤蟆有巨毒, 能夠清熱解毒,特別是端午節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質量最好。人們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擠出拌入麵粉搓成長條,晾乾備用,還把錠墨塞進癩蛤蟆嘴裡,將它掛在牆壁上,風乾後就成了中藥,稱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畫一圈,病情就會得到控制。據說這天的癩蛤蟆特別難捉。
起源於先秦時代
端午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有的端午節,而“躲端午”是指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北京地區,自農曆五月一日至五日,出嫁的女兒都可以回孃家探親。她們手臂繫著彩色絲線、胸前戴著紅絨花,手巧的媳婦還編出五彩小粽子戴在身上祈福。陝西地區出嫁的女兒要帶過節禮給父母,而孃家回送的禮物可以包括夏令衣物、扇子、涼帽等,但必不可少的是繡有蛤蟆的花裹肚兜。
躲端午是當日回孃家嗎 女兒節出嫁女歸寧
作為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可以說是備受人民的喜愛,當端午節還沒到的時候,很多人就已經開始暢想懷念美味的粽子了,其實民間還有著這麼的一個習俗,躲端午,在端午節的時候,出嫁的女孩回到自己的家中,這便是躲端午了。
山東一帶不能回
在我國民間,有這樣的一個說法:閨女出嫁了,在端午節的時候不可以回孃家過的,就算回去了也不能吃孃家的粽子,不然會走黴運。這方面的習俗,在山東一帶比較流行。他們認為過什麼大節婦女都不讓回孃家,正月十五不讓見燈還要躲燈,由於山東一帶受到孔子的思想的影響比較深刻,傳統的思想一直延續至今。甚至有些女性朋友聽到婆婆說出“吃了孃家的端午粽,全家死得都不剩”這等駭人聽聞的諺語。
端午回孃家歸寧
在國內的大部分地區,在端午的時候都有新嫁女會孃家的習俗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從唐朝開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孃家的習俗,俗稱歸寧。五月的女兒節,要繫上端午節的荷包,佩戴艾草還有五毒靈符,宛地的名俗是從五月初一到初五,打扮小女兒,極盡全力的展現她的美態,出嫁的女兒也都回到孃家來,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為女兒節。
端午節的時間
端午節是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各地的習俗不同,還有人將之稱為端陽節,五月節,主要是為了紀念屈原,為屈原而生。端,就是開始、起點,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當時,愛國詩人屈原身抱巨石而投汨羅江。為紀念保護屈原而裹粽子投米給魚蝦之用,以保護屈原永世留存完好之身軀。
過年應該在婆家過還是孃家過 過年回婆家還是孃家
過年應該在婆家過還是孃家過 過年回婆家還是孃家
在新時代的當下,過年沒有應該在婆家過還是孃家過這一說法,過年在誰家需要換位思考,達成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可以在一塊過年,也可以今年在你家,明年在他家,這樣比較人性化,而且也會給孩子們留下一個好的印象,變相的促進了家和萬事興。
女兒回孃家過年有什麼講 ...
本命年躲星是在婆家躲還是孃家躲 本命年躲星有什麼講究
本命年是比較有講究的一個年份,在這一年裡面會有很多的習俗和忌諱,一般本命年是需要躲星的,這是比較常見的一個習俗,本命年躲星也會有一定的說法,大多都是在婆家躲星,並且是需要一個人靜靜待著的,不能外出。
本命年躲星是在婆家躲還是孃家躲
一般是在婆家躲。
在農曆除夕前夕(或初春),今年遇到的人躲在一 ...
中秋節需要給婆家送禮嗎 中秋節回婆家還是孃家
中秋節時候需要給婆家送禮嗎?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中秋節到底是應該回婆家還是回孃家呢?
中秋節需要給婆家送禮嗎
說法1:
在很多地方婆家這邊是不需要送禮的,但是是需要帶著孩子一家人回孃家去的,同時回孃家去肯定是需要買一些禮物帶回去的,畢竟不是天天在一起,難得回去一次也不能空手,買點兒東西孝敬老人也 ...
回門孃家給婆家回禮 新娘回門孃家咋回禮
新人在回門的時候,需要準備一些禮物帶給父母,那麼回門孃家給婆家回禮什麼好呢?
回門孃家給婆家回禮
1、習俗介紹
以前在一些地方遇到結婚這種喜事的時候,新人需要會孃家看望父母並且帶上禮物表示尊敬。新人回家的時候,孃家會準備好一些禮物給婆家,這邊是給婆家回禮的禮品。
2、回禮物品
(1)饅 ...
端午節回孃家還是婆家
關於端午節回孃家還是婆家,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說法。為什麼說端午節回孃家死婆婆?
端午節回孃家還是婆家
1、回孃家
端午節有回孃家的習俗。端午節也稱歸寧節、女兒節,出嫁的女兒在端午節那天要回到孃家。妻子在端午節那天回孃家後,丈夫也要在五月初六這一天去孃家,接自己的妻子,去的時候不能空手去,需要準備 ...
小年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回孃家過小年對誰不好
小年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回孃家過小年對誰不好
傳統的中國家庭組成理解,當女性嫁人後,該女性隨即成為男方家庭的正式成員。以前的孃家反而淪為“親戚”關係。當女人正式成為男方家庭成員後,去“親戚”家就不可能太隨便,更何況小年或大年三十一家團圓的日子。在封建社會里,嫁出去的女子經常回孃家不僅要被公婆罵,就連孃家 ...
躲端午是什麼習俗
1、躲端午,地方民俗,舊時流傳於我國北方的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躲端午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此習俗於宋代或更早似已形成。
2、解釋:古時我國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認為五月、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東漢王充《論衡·言毒篇》雲:“夫毒,太陽之熱氣也,中人人毒……太陽火氣,常為毒螫…天下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