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票列印時間有期限。
火車票最遲可以自火車票乘車日開始計算的30天內列印,即使是乘坐了火車之後也是可以列印的,但是如果逾期不予辦理,而且換取的紙質車票僅作報銷憑證使用。
使用火車票的注意事項:
1、無票乘車時,補收自乘車站(不能判明時自始發站)起至到站止車票票價。持失效車票乘車按無票處理。
2、持用偽造塗改的車票乘車時,除按無票處理外並送交公安部門處理。
3、持站臺票上車並在開車20分鐘後仍不宣告時,按無票處理。
車票列印時間有期限。
火車票最遲可以自火車票乘車日開始計算的30天內列印,即使是乘坐了火車之後也是可以列印的,但是如果逾期不予辦理,而且換取的紙質車票僅作報銷憑證使用。
使用火車票的注意事項:
1、無票乘車時,補收自乘車站(不能判明時自始發站)起至到站止車票票價。持失效車票乘車按無票處理。
2、持用偽造塗改的車票乘車時,除按無票處理外並送交公安部門處理。
3、持站臺票上車並在開車20分鐘後仍不宣告時,按無票處理。
對年終獎什麼時候發,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規定時,如果企業勞動合同或管理制度有約定的,應按約定日期發,如果沒有約定,就要看老闆心情了。
年終獎多在每年十二月底至一月初之間發放。假如有些企業真的是在口頭上、合同上具體列明年終獎發放的時間和數額,最後又沒有實現,這些企業最多就是違約,但不違法。但如果拖發應年底發放的績效工資就是違法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清明掃墓時間有講究嗎 各地不同的清明掃墓時間
清明掃墓時間一般建議在上午9點到下午3點之間進行掃墓。原因就是墓地的陰氣是很重的地方,上午9點到下午3點之間正好是陽氣最足的時間,能鎮壓得住那些陰氣。清明掃墓時間在清明前後,各地有所差異。現在,一般都在清明這天去掃墓。
各地不同的清明掃墓時間
舊時,北京人祭掃墳墓不在清明當天,而在臨近清明的“單日”進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墓。
浙江麗水一帶則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的範圍內掃墓,稱為“前三後四”。
在山東,舊時,多數地區在清明當天掃墓,少數地區如諸城,在寒食這天掃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內掃墓。
晉南人則將掃墓的時間分為兩次。一次在清明前幾天,是各家分頭去掃墓。第二次是在清明當天,一個村裡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
上海人掃墓時間,新墳舊墳有別。凡是新近過世的,過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沒做過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節這天請僧道誦經做法事或道場。如果是老墳並已做過法事或道場,掃墓不一定在清明當天,可以前後放寬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後八天的範圍,俗謂:“前七後八,陰司放假。”意思是過早或過遲都會失靈。
清明掃墓掛錢
有的地方,只是焚化少量紙錢,特別是指紙錠或版印的冥鈔。說是紙錠和版印冥鈔價值高,不焚給祖宗,怕被野鬼搶去。紙錢中除紙錠和版印冥鈔外,少數是方形的黃紙、白紙或銀色紙,打上錢樣,更多的是一二寸闊、二三尺長的條形紙,各種顏色都有,或也打上錢樣。方形紙不焚,用一塊圓錐形土,錐向下而底向上,壓於墳頂上。這一塊圓錐形的土,叫做“墳帽子”。條形紙錢不焚,或以線繫於墳旁之樹,或系在竹竿上,插在墳上,隨風飄揚。正如淆顧祿(青嘉錄》卷三雲:“土俗,墓祭皆焚化紙錠。紙以白籲,切而為陌,俗呼‘白紙錠’。有滿金、直串之分,以金銀紙箔糊成。其有掛於墓者,則彩箋剪長縷,俗呼‘掛錢’,亦曰‘掛墓’。”
清明掃墓燒包袱
舊時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燒包袱”。所謂“包袱”,被祭祀者當作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的“包袱皮”,即用白紙糊的一個大口袋。這口袋有兩種樣式:一種是有圖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蓮座牌位,寫上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張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包袱裡裝有各種冥錢。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種各地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為的並且按祭祀者的經濟能力能拿得出來的美味佳餚,或合於時令的特色食品。
我國古人祭祀的形式大致有三種
一是較為普遍的方式,即在祖宗葬地舉行,俗稱“上墳”。時間主要是忌日和重大傳統節日,如除夕、清明、中元節、農曆十月初一等。
第二種方式是家祭。即不用到墳上去,或與上墳同時進行,把寫有直系宗祖的牌位或譜系圖供在正堂或“家廟”,全家或全族人一齊祭祀,在家祭的稱“請家堂”,儀式十分莊重。
第三種方式是清明節掃墓,掃墓也被稱為寒食展墓。其過程大致是寒食節這一天,一家人或一族人一同來到先祖墳地,然後致祭、添土、掛紙錢。因這項活動與千家萬戶的生老死葬休慼相關,因而在民間尤為看重,被視為“野祭”。
古代帝王在組織官方編修五禮時,為了給世人這種追賢思孝的野祭正名,特敕令將寒食節上墓編入五禮之中的第一項吉禮中,使其永為恆式。
此後,寒食節展墓,名正言順地成為官方倡導的拜掃禮節。皇親貴族也躋身於寒食祭陵展墓行列。
既要展墓就要提到紙錢。紙錢是古人祭祀時用以禮鬼神和葬禮及掃墓時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幣”,因之又稱冥錢。一般是將白紙剪成銅錢的形狀,或拋撒於野外墓地,或焚化給死者,民間將此稱為撒紙或燒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