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月:正月、端月、開歲、嘉月。
2、二月:杏月、麗月、仲春、如月。
3、三月:季月、晚春、暮春、蠶月。
4、四月:麥月、陰月、梅月、純陽。
5、五月:仲夏、榴月、蒲月、皋月。
6、六月:季夏、暑月、焦月、荷月。
7、七月:新秋、蘭秋、蘭月、瓜月。
8、八月:仲秋、桂月、壯月、竹春。
9、九月:暮商、季秋、菊月、朽月、陽月。
10、十月;初冬、開冬、露月、良月。
11、十一月:仲冬、辜月、葭月、龍潛月。
12、十二月:臘月、季冬、殘冬、冰月、嚴月。
1、一月:正月、端月、開歲、嘉月。
2、二月:杏月、麗月、仲春、如月。
3、三月:季月、晚春、暮春、蠶月。
4、四月:麥月、陰月、梅月、純陽。
5、五月:仲夏、榴月、蒲月、皋月。
6、六月:季夏、暑月、焦月、荷月。
7、七月:新秋、蘭秋、蘭月、瓜月。
8、八月:仲秋、桂月、壯月、竹春。
9、九月:暮商、季秋、菊月、朽月、陽月。
10、十月;初冬、開冬、露月、良月。
11、十一月:仲冬、辜月、葭月、龍潛月。
12、十二月:臘月、季冬、殘冬、冰月、嚴月。
十二個時辰是按十二地支來劃分的,和我們的十二生肖相對應,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十二時由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人們可以從先秦時代的中國古籍中溯尋出這些詞語的淵源。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中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干支為紀。"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時辰: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