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漢族服飾
通遼漢族服飾
通遼地區的漢族多是清末民初從山東、河北、遼寧等地遷徙而來的,服飾上受上述地區的影響較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通遼地區漢族的服飾冬季男子多穿棉袍、棉衣,棉褲為腰肥的抿襠褲,扎褲角。衣服多藍色或青色,夏季色淡,穿大褂為青、藍、白色。上衣為對襟立領,衣服開合處釘布條編結而成的紐扣,以奇數五五為多,俗稱“算盤疙瘩”。女子冬夏季多穿大襟苫膝右開襟大褂,多為紅、藍、綠、白色,開襟處鑲繡花邊。老年婦女喜歡穿對襟上衣,多青藍色,褲腿扎黑、黃、白色腿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長袍大褂逐漸絕跡,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樣式的服裝,其中,中山裝居多。“文化大革命”期間軍裝普遍流行。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服飾大有改觀,男女服裝不斷推出新的款式。在城鄉只有部分老年人穿戴傳統服飾。春夏秋季,城鎮男女青年喜歡穿流行時裝。男子穿西裝、茄克衫、各種t恤衫、短袖衫,褲子有西服褲、牛仔褲、筒褲等。女子穿戴講究美觀,質地要求名貴華麗。春季多穿羊毛衫、羊絨衫。夏季,城鎮女子著裙服者逐年增多,農村穿裙服的女子為數極少。冬季無論男女多穿羽絨服、呢子大衣、軍大衣、裘皮大衣、皮茄克等防寒服,色彩各異,品種繁多。
漢族服飾文化
漢族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其歷史源遠流長、文化輝煌燦爛。
縱觀幾千年的歷史,漢族的服飾,在式樣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連兩種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裝始終保留的鮮明特點。不同朝代、不同歷史階段,又各有不同的特點。
五種正色
在服飾的色彩上,漢族視青、紅、皂、白、黃等五種顏色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色黃,旗幟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為宜。但從唐代以後,黃色曾長期被視為尊貴的顏色,往往天子權貴才能穿用。
神秘的中國術
服飾的原料,主要有麻布、絲綢、棉布、毛呢、皮革等。漢族的染織工藝,以其歷史悠久、技術先進、製作精美而在世界上獨樹一幟、享有盛譽。古代染織,特別是絲織方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世界上獨有的。古代的染色技術也極為卓越和先進,不僅顏色種類多,色澤豔美,而且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被西方人譽為神秘的"中國術"。其方法大體可分為織花、印染、刺繡、書花四大類。
由抽像到寫實的衣服圖案
漢族服飾的裝飾紋樣上,多采用動物、植物和幾何紋樣。圖案的表現方式,大致經歷了抽像、規範到寫實等幾個階段。商周以前的圖案,與原始的漢字一樣,比較簡煉、概括,抽像性強烈。周朝以後至唐宋時期,圖案日趨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對稱,紋樣佈局嚴密。明清時期,已注重於寫實手法,各種動物、植物,往往被刻畫得細膩、逼真、栩栩如生,彷彿直接採擷於現實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處理,充分顯示了漢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通遼漢族歲時風俗
1、春節
俗稱“過年”,農村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殺豬、宰雞、淘黃米、磨豆腐、蒸粘糕、蒸豆包、掃房、糊棚,做新衣服和鞋,購置節日用品。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接著貼年畫、春聯,“除夕守歲過大年”,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初二回孃家,初三開始串親戚。
2、元宵節
晚上家家戶戶門前高懸燈籠,農村中還有撒燈的習慣。有些地方白天扭秧歌,晚上耍燈籠,燃放煙花爆竹,這天一般人家都要吃元宵。
3、清明節
這天到祖墳上添土燒紙,焚香磕頭以示祭奠。
4、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五月節”。日出前,男女老幼去野外“踏青”,採回艾蒿及柳枝掛於門庭,以示祛瘟氣。這天人們都吃雞蛋和粽子,紀念二千多年前在這天投汨羅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5、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稱“中秋節”,俗稱“八月節”。屆時吃月餅和西瓜,晚上賞月。
6、祭灶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俗稱“過小年”。傳說這天灶王爺上天述職,為了叫他多說好話,人們就用灶糖塗抹灶王爺的“嘴”,意思是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7、除夕
農曆十二月最末一天稱除夕。這天貼年畫、對聯,晚上包餃子,通宵不眠,晚12時放鞭炮、迎財神、吃餃子。有的人家包餃子時放入硬幣、棉團、糖等象徵物以預示家庭成員在新的一年裡的事運。
漢族服飾的演變過程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透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 ...
漢族服飾歷史詳解:漢服琵琶袖的特點
最近不是有一部電影比較火叫“雲中歌”相信大家又看到裡面的飾演者身上穿的得服飾,漢服,是不是被吸引了。中國傳統服飾是我華夏的智慧的結晶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他們所穿的漢服中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琵琶袖,不知道是什麼?沒關係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好了。
琵琶袖,用於深衣等服裝上的袖式。其造型大袖小口,腋部較窄 ...
“穿在身上的無字史書”-漢族服飾文化
漢族服飾文化是在漢族人們透過儒教《十三經》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我們每個人對於漢族的服飾應該並不陌生。因為,漢族是我們中國一個比較大的民族。漢族的服飾文化相比大家都不太陌生。漢族服飾文化究竟是什麼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漢族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其歷史 ...
中國特有的服飾“旗袍”
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 ...
清朝傳統服飾
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乾隆帝亦屬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識到,是承襲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論,而不必是外觀形式,方能傳國長久。乾隆朝制定詳細的冠服制度,並圖示說明,以後子孫也能 ...
中國傳統服飾--旗袍
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 ...
彝族服飾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飾差異大,服飾區別近百種,琳琅滿目,各具特色。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繡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耳環,領口別有銀排花。除小涼山的彝族穿裙子外,雲南其他地區的彝婦女都穿長褲,許多支系的女子長褲腳上還繡有精緻的花邊,已婚婦女的衣襟袖口、領口也都繡有精美多采的花邊,尤其是圍腰上的刺繡更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