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舊時漢族民間節日風俗,流行於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等地。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時,民間採茱萸插戴頭上,亦有用茱萸製成囊佩帶的,俗信能驅邪治病。
茱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種是芸香科植物吳茱萸,因為產於吳地(今江浙一帶)質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複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
重陽節。舊時漢族民間節日風俗,流行於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等地。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時,民間採茱萸插戴頭上,亦有用茱萸製成囊佩帶的,俗信能驅邪治病。
茱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種是芸香科植物吳茱萸,因為產於吳地(今江浙一帶)質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複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
重陽節。語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全詩如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遠方的我知道兄弟姐妹在家登高,每人身上都插著茱萸,卻惟獨少我一人。
重陽:重陽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
重陽節
解析:此句出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由詩名可知九月九日為重陽節。
原文: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遠方的我知道兄弟姐妹在家登高,每人身上都插著茱萸,卻惟獨少我一人。
王維這首詩屬詩中有句,它的前兩句在人們的傳誦中,成了人們思親情感的普遍概括。所以,每當人們在節日思親時,便很自然吟誦這兩句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