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指除夕還是春節+過年那天是除夕還是春節
過年是指除夕還是春節 過年那天是除夕還是春節
過年是指除夕還是春節
過年是指春節,春節俗稱“年節”。廣義的春節包括正月和除夕,過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義的春節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
但就時間來講,過年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歲尾的除夕。
什麼是年
年”是一個時間概念,這一時間概念是伴隨著農耕社會的誕生而形成的。由於農業勞作對季候的特殊要求,進入農耕社會的先民們不斷地探索,觀察時間的轉移變化、季節的更替,逐步掌握了一年四季週而復始的自然規律,才形成了“年”的概念。由於“年”這一時間概念的產生,才奠定了“春節”形成的基礎。從各類歷史典籍、出土文獻以及目前的考古發掘文物來看,我國早在夏商時代已經步入了農耕文明,那時的華夏族先民們已經逐漸掌握了“年、月、日”等時間概念。《爾雅·釋天》說:“載,歲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可見,“年”的概念形成由來已久,古代先民表達年這一概念的字分M為“載”、“歲”、“祀”和“年”。
甲骨文“年”字的本義,是用來表示穀物的成熟。卜辭中有(求年)之說,即祈求全年的穀類成熟良好,這就是後世的“祈谷之祭”;(受年)也是卜辭中常見的用語,意思是說是獲得了一年穀物的豐收,所以《說文解字》稱“年,谷熟也”。由於穀物每年週期性的成熟,所以就借用“年”字表示穀物成熟的過程,來表示穀物從耕地、播種、除草管理到成熟收穫的一個時間週期,從而形成了時間概念的“年”字。當“年”字由穀物成熟的本義,逐漸演化為表示時間的名詞時,年不僅成為春夏秋冬四季相合的時間段代名詞,而且也成了計算歲時的一個數字單位。
年”的內容:
一是慶祝豐收和祈求收穫的祭祀活動。
這一點既是“年”字的本義,又是祈禱者的願望。這是年節確立的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人們日復一日辛勤勞作,目的就是獲得收穫和回報,並且祈求在來年能獲得更好的收成,這是農耕社會民眾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和信念。民以食為天,對靠自然演化獲得食物的古代先民來說,沒有什麼比獲得豐碩的收成更重要,因此慶祝豐收、祈求收穫就成了一年一度的最重要的祭祀活動。
二是對天地神靈的信仰。這一點從古人把“歲”視為“年”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古代先民受“萬物有靈”
觀念的影響,視大自然風雷雨電變化造成的各種災難為冥冥中的神靈操縱,從而祈求他們恩惠和寬恕或賦予戰勝災難的智慧和力量。
這種樸素情感的虔誠表達方式,與後世巫婆神漢們用所謂“降神”愚弄民眾、詐騙錢財的封建迷信完全是兩回事。
三是崇祖敬祖。用“祀”字來表示年,就是遠古先民崇祖敬祖信念的真實寫照。古人認為“萬物有靈”,因此“視死如生”,認為人死後靈魂猶在,仍能左右子孫的福禍,因此產生對祖先的敬畏和崇信。遇到喜事向祖靈報告,遇到困難和災禍祈求祖靈護佑和給予戰勝的力量。這其中雖有愚昧和迷信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對祖先的由衷尊敬和熱愛。
關於年的傳說
據說,古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長著血盆大口,人們都叫‘它“年”。每到臘月三十,它便跑出來,挨村挨戶地殘害人畜。
在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一個村莊裡去殘食,正巧,有兩個牛娃,往崗上甩鞭,啪啪地響,“年”不知是何物,嚇得望風而逃。“年”又跑到一個村莊,見到一家門口曬著一件紅衣裳,“年”吃驚不小,嚇得又逃跑。“年”竄到另一個村去殘食,從屋門縫裡一望,那亮閃閃的燈光,刺得它頭昏眼花,又嚇得溜掉了,不敢進村。
後來,大家才知道“年”怕響,怕火,怕紅,怕明,就想出許多對付“年”的方法。每當臘月三十晚上,家家戶戶放鞭炮,用紅紙寫“對聯”,點上蠟燭照明,點燃大紅草,還有敲鑼打鼓驚嚇“年”的。
果然,把“年”趕走了。人們歡天喜地,相互祝福。為了防備來年“年”再來襲擊,每逢“年”來臨時,人們總要穿上鮮紅的衣服,敲著皮鼓,點燃大紅草,燃放爆竹。以後相沿成俗,便成為每逢過年穿新衣、敲年鼓、點大紅草、放鞭炮、相互拜年的風俗。
關於春節的由來,還有一種傳說是:歷史上黃帝曾跟蛋尤大戰,黃帝在農曆正月初一那一天戰勝了蛋尤,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節日,以紀念黃帝的戰績。
春節習俗之臘月二十九:小除夕、趕過年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過趕年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也叫“調年會”。土家族比漢族提前一天或幾天過春節。
有關土家族“過趕年”的傳說:
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調東南沿海出征抗倭,軍令緊急,便提前過年,奔赴前線。士兵英勇作戰,立下了“東南戰功第一功”,後人為紀念此次出征,便將年節提前,習以為俗。
2.土家族先民貧困,年三十日還要給富人做工,提前過年,以便同家人團圓。
3.舊時每到年關,官軍遍來驅趕百姓,土家人提前過年,吃團圓飯,以便逃生。
4.土家先輩抗擊外來侵略,提前吃年飯,以迎戰。
除夕和春節哪個重要 除夕和大年初一哪個算過年
除夕和春節哪個重要 除夕和大年初一哪個算過年
春節是農曆的1月1日,除夕是農曆的12月30,過年是從除夕一直到農曆的1月15號元宵節。
還有種說法是過了臘八就是年,一直到出正月,也就是說要從前一年農曆12月8號,一直過到來年一月三十,才叫過年。
大年夜就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通常設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為大年三十。這一天在古時候稱為“歲除”,又叫“除夕”。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稱守歲。
春節俗稱“年節”,古稱“元旦”。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民國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傳統的、民俗的、真正的“年”,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龍抬頭”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由於春節與大年緊密連線在一起,再加上時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們將這兩個傳統節日合二為一了。
就時間來講,過年是一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歲尾。而初一是一年的開始,過“年”之後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不管是除夕還是正月初一,都是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的好日子。
為什麼除夕不是法定節假日
新中國成立之初,政務院1949年12月23日釋出《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明確規定春節期間的法定節假日為“夏曆正月初一日,初二日,初三日”。除夕不屬於法假日。
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釋出《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進行第一次修訂,明確“春節,放假三天(農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除夕仍不屬於法定假日。
但是,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釋出《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進行第二次修訂,首次將除夕納入春節法定假日,即:春節,放假三天(農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二)。所以,從2008年起,除夕屬於法定假日。
2013年12月11日,國務院釋出《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進行了第三次修訂,明確:春節放假3天(農曆正與初一、初二、初三)。至此,除夕作為法定節假日僅實行了六年,自2014年起,除夕不再屬於法定假日。
為啥為什麼除夕不是法定節假日?原因如下:
1、立法者想隱性給所有人增加一天的假期,因為一般情況下,很多單位除夕都放假了,即便是沒規定除夕是法定假期一樣。
2、立法者認為除夕是一年之中的最後一天,希望國人能站好最後一班崗,所以一般也認為最後一天並不是假期,而春節才算。
除夕夜來歷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經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 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 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只見這孩子長 得濃眉大眼,漂亮可人。這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著一位老婆婆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 訴孩子夕又來做亂,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夕”獸,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 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 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年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 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 。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慄, 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 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 親們述說了年的許諾。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天氣萬年曆頻道。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 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 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 趕“夕”獸的辦法。為此,大家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現在的“拜年”( 拜年的由來),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年畫(年畫上的那個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這一 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來)。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 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結語:除夕不演算法定節假日,這是除夕受委屈了,雖然專家說春節重要,但是我們依然是要堅定不移的過除夕的。
除夕過年還是春節過年 除夕是什麼時候
除夕過年還是春節過年
除夕和春節都算是過年。春節包括正月和除夕,過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義的春節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夜就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通常設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為大年三十。
除夕是什麼時候
除夕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 ...
石家莊過年還能回家嗎 2021石家莊春節返鄉有什麼要求
石家莊過年還能回家嗎 2021石家莊春節返鄉有什麼要求
需要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而定,石家莊目前暫時還沒解除疫情防控措施。專家表示:近期石家莊疫情有明顯聚集特徵,未到彌散階段,可在幾個星期或一個月內得到控制,對此深有信心。
此前,石家莊客運總站已於2021年1月6日釋出通知,客運總站暫時停運,1月6— ...
2021春節低風險地區能回家過年嗎 春節低風險地區還能不能返鄉
2021春節低風險地區能回家過年嗎 春節低風險地區還能不能返鄉
能回家。以下三類返鄉人員需要出示7天核心酸檢測陰性證明:一是跨省份返鄉人員;二是來自本省內中高風險區域所在地市的返鄉人員(中高風險區域內部人員原則上不流動);三是本省內的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口岸直接接觸進口貨物從業人員、隔離場所工作人員 ...
春節流程---臘月三十除夕大年夜
由於農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這一天常常不論是二十九還是三十,習慣上都被稱為“大年三十”。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日子。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 ...
春節習俗小除夕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過趕年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也叫調年會。土家族比漢族提前一天或幾天過春節。 有關土家族過趕年的傳說: 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調東南沿海出征抗倭,軍令緊急,便提前過年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 ...
202x年除夕當天可以搬家嗎 202x年春節前適合搬家黃道吉日有哪些
2022年除夕是1月31日,農曆十二月廿九,是中國人比較喜慶的節日,很多人會選擇除夕當天搬家,認為這樣更加吉利熱鬧,那2022年除夕當天可以搬家嗎?2022年春節前適合搬家黃道吉日有哪些?最好要看看老黃曆哦,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2022年除夕當天可以搬家嗎
公曆2022年1月31日
農曆 ...
202x年除夕當天搬家吉利嗎 202x年春節後適合搬家好日子有哪些
搬家是喜慶吉利的事情,很多家庭會選擇好日子邀請親朋好友到新家慶祝,但是對於除夕搬家很多地方是比較忌諱的,認為最好是年底搬家比較合適,這樣可以在新家過春節更吉利,最好是藉助老黃曆查詢,那2022年除夕當天搬家吉利嗎?2022年春節後適合搬家好日子有哪些?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2022年除夕當天搬家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