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除了貼對聯外,家裡還要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及貼年畫,在民間人們除了貼對聯,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
過年除了貼對聯外,家裡還要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及貼年畫,在民間人們除了貼對聯,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
2021年春節貼對聯禁忌 貼春聯有什麼講究
禁忌一:左右聯勿貼錯
在張貼春聯時,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聯貼錯位置,春聯有兩幅直聯,每幅的最後一個字有平、上、去、入等聲韻,正確的貼法是:平聲(國字注音第一、二聲)在左邊,上聲、去聲(國字注音第三、四聲)及入聲字在右邊。其中入聲字的判別方法是用臺語發音,音短促而重者即是。所以如果兩幅的最後一字都是第一、二聲,就必須用臺語念看看是否為入聲字。
禁忌二:隨便一個時間貼春聯
民間有一種神話的傳說:春聯即為天上的神仙,當春聯撕破後,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家家戶戶的情況,希望天神能給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等。貼春聯最好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把舊春聯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運,有除舊佈新的意思。
禁忌三:春聯隨便倒貼
例如財倒過來貼,是財到的意思,依照古禮,倒與到是同義字,所以財到過來貼,表示把財倒光光的意思。從民俗上講,古代只在水缸、酒缸等存放東西的缸上貼“倒福”,寓意福倒不出來,表達福滿之願。像家裡大門或公共場所,福字不能倒貼,否則會把福氣倒光。
倒貼情況:
1、福字倒貼的第一種情況
福字倒貼的第一種情況是水缸、垃圾箱和家裡的箱櫃。在水缸和垃圾箱上倒貼福字。由於水缸和垃圾箱裡的東西要從裡邊倒出來。
為了避諱把家裡的福氣倒掉,便倒貼福字。這種作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來抵消“福去”,用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福字倒貼的第二種情況
在屋內的櫃子上。櫃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財氣),會一直來到家裡、屋裡和櫃子裡。
3、福字倒貼的第三種情況
特別提醒朋友們,還有下面機種情況下需要將福字倒貼:
如果一年中家中有人不幸亡故或者其他災難出現。如:失火、車禍等,希望轉運的朋友可以將福字倒貼。
舊社會為了討口彩故意將福字倒貼。
4、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貼
不是所有福字都要倒著貼,尤其是大門上。大門上的福字,從來都必須是正貼。提醒: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
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
5、“福”字倒貼的考證
“福”字倒貼的習俗來自清代恭親王府。據傳故事是這樣的:
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寫了許多個“福”字,讓人貼於庫房和王府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大管家跪在地上奴顏婢膝地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福晉聽罷心想:怪不得行人都說恭親王府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高興便重賞了管家和那個貼倒福的家人。事後倒貼“福”字之俗就由達官府第傳入百姓人家,並都願過往行人或頑童唸叨幾句:福到了,福到了!
禁忌四:貼雙數
在大門貼春聯,記的要貼單數,單數象徵吉祥,還有家門口不要單貼“春”字,可以貼福、招財進寶等,因為古代,只有怡紅院會在門口貼“春”字。
春節春聯集錦:
上聯:雙手繭花結出豐收果
下聯:一身汗水澆開幸福花
上聯:山下清泉飽含愛民意
下聯:村頭脆果盡結擁軍情
上聯:奇蹟不奇實踐能創造
下聯:高山不高只要肯登攀
上聯:慶佳節懷思臺灣寶島
下聯:迎新春祝福骨肉同胞
上聯:春風引紫氣一元復始
下聯:大地發春華萬物更新
上聯:瑞氣滿神州青山不老
下聯:春風拂大地綠水長流
上聯:山青水秀風光日日麗
下聯:人壽年豐喜事天天增
春節為什麼要貼對聯
1、繼承傳統習俗
過年貼春聯的習俗起緣於宋朝,在明朝開始盛行,到了清朝,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而我們每逢過年,都會貼春聯也是繼承傳統習俗的一種方式。
2、增加節日氣氛
我們發現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看到的春聯的種類很多,貼的地方也有不同,但是無論看到什麼型別春聯,或者是貼在哪裡,一看到春聯,我們都會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因此,過年貼春聯也為春節這個重要節日,增添了非常喜慶的氣氛。
3、驅邪保平安
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所以在古時候,古人貼春聯是為了驅邪保平安,而我們在春節貼春聯也是為了抒發自己的美好願望,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闔家幸福。
春節貼對聯的美好寓意
對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對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對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對聯。
中國人民自古就有個樂觀的思維觀念,就是寄希望於未來,祈盼未來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無論在過去的一年裡有什麼高興、得意的事,還是有什麼不如意的事,總是希望未來的一年過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將到來之時,貼對聯恰好是達到這種目的的最佳選擇。他們藉助於對聯表達對即將過去的一年的歡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達對新的一年的期盼與厚望。在他們的傳統的觀念裡,一年中有個好的開端是最愜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節就透過貼對聯表達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對未來的一種美好期盼。
春節貼對聯的傳說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
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
春節貼對聯的講究
1、春聯的貼法
傳統習慣,春聯的上聯要貼在右手邊(即門的左邊),下聯要貼在左手邊(即門的右邊),橫批也是從右往左讀的。上下聯不可貼反。
怎麼判斷春聯的上下聯: 譬如,“紅梅含苞傲冬雪;綠柳吐絮迎新春”,從內容看,上聯與下聯具有時序遞進關係,貼反了就錯了;還可從尾字的平仄來判斷,通常三聲、四聲的(即仄聲)是上聯,尾字是一聲、二聲的(平聲),是下聯;另外,春聯通常都有因果、遞進或時序等關係,張貼前結合橫批認真讀聯,弄明白聯句的內容。
注意:自從豎式書寫改為橫式書寫後,原豎式從右往左的閱讀習慣也改為從左至右,那麼春聯也可以上聯在左,下聯在右。但特別要注意的是,橫批順序也須相應從左至右書寫和張貼。
2、春聯的尺寸大小的選擇
為了協調,居民家的門戶貼15-20釐米寬、長度超過門框一半的春聯為宜,而商家鋪房店面要根據門戶的寬窄,貼20-30釐米左右、長度亦以超過門框一半的春聯為宜,這樣顯得協調、大方。至於某些高大建築的機關大門,如果貼春聯的話,其春聯的寬度也不宜超出40釐米、長度也需超過門框的一半。
3、“福”字要倒貼
福倒貼著就是福到了。
且民間還有一個很多關於福倒貼的傳說,比如:相傳,在清朝恭親王府的春節前夕,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照例寫了許多個“福”字,讓僕人貼在庫房和王府各個門上,有個僕人不認識字,誤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福晉十分惱火,此時大管家靈機一動,跪在地上奴顏婢膝地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慶之兆”。後來,福倒習俗也就一傳百,百傳千,一代代地傳承下來。因此,希望來年有福的人,可以在大門上倒貼“福”字祈求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