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自然段應該分為三層。
2、第一層從開始到“北收要害之郡”,寫秦對諸侯國的各個擊破,“南取”、“西舉”、“東割”、“北收”就說明了這一點,同時也說明了任何一個諸侯國都難以單獨與秦抗衡以及諸候之所以“會盟而謀弱秦”的原因。
3、第二層從“諸侯恐懼”到“弱國入朝”。寫秦國擊敗聯合起來的九國之師,說明諸侯各國無論是單獨還是聯合起來,都不是秦的對手展示了秦統一中國的必然趨勢。
4、餘下的部分為第三層:寫秦的孝文、莊襄兩國君因“享國之日淺”而無事可寫
第一段原文: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鬥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譯文: 秦孝公佔據著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衛著,藉以窺視周王室的權力,有席捲天下、征服九州、橫掃四海的意圖和併吞八方荒遠之地的雄心。在那時候,有商君輔佐他,對內建立法規制度,大興耕作紡織,修造防守和進攻的器械;對外實行連衡策略,使山東諸侯自相爭鬥。這樣,秦人毫不費力地奪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滅諸侯統一天下,攻取百越之地,使蒙恬修長城擊退匈奴,廢除先王治世之道,焚燒諸子百家的著作,殺掉英雄豪傑,收天下的兵器,修長城,使精兵守衛要害的地方。
1、原文第三段: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chī)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fān)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 ...
1、秦孝公佔據著崤山和函谷關的險固地勢,擁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衛著來伺機奪取周王室的權力,秦孝公有著像卷席子一樣捲走天下,像包包裹一樣包走九州,像裝口袋一樣裝走四海,吞併八方荒遠之地的意圖。正當這時,商鞅輔佐他,對內建立法規制度,從事耕作紡織,修造防守和進攻的器械;對外實行連衡策略,使諸侯自相爭鬥。 ...
1、《過秦論》的作者是賈誼。
2、賈誼(前200年—前168年),漢族,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
3、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 ...
1、《過秦論》中收天下之兵的兵是兵器。
2、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陽。意思是說秦始皇將天下的兵器都是收繳,聚在了都成咸陽。
3、《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故名為《過秦論》。此文旨在總結秦速亡的歷史教訓,以作為漢王朝建立制度、鞏固統治的借鑑,是一組見 ...
1、《過秦論》作者:賈誼。
2、賈誼(前200年—前168年),漢族,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
3、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 ...
1、衡:通“橫”,連橫。
2、沒:通“歿”,死。
3、從:通“縱”,合縱。
4、弊::通“敝”,困敝。
5、何:通“呵 ”,指詰問。
6、倔:通“崛”,突然舉事。
7、景:通“影”,像影子一樣。
8、有:通“又”,再加上,還有。
9、震:通“震”,震懾。 ...
1、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此豈世賢哉?其勢居然也。且天下嘗同心並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秦雖小邑,伐並大城,得阨塞而守之。
2、《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從各個方面分析秦王朝的過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