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4、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5、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6、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4、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5、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6、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在《道德經》中老子提出了他的核心思想是道,即無為的意思,老子認為客觀規律不因人而存在,不為主觀意志所改變,人生是一種自然現象,生為勞作死為休息,一切順其自然,反映在世界觀上是一種虛無主義,認為宇宙萬物無始無終,無生無滅,只是形式上的改變而已,屬於無神論,老子著道德經五千言,已經極簡潔,用一個字概括,未免有點勉強,道德經開篇即言:可以闡述的道,不是真正永恆不變的道,觀其通篇,精髓還是在自然上面,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一種最內在最原始的狀態,一切順應它就能獲得最大的自由。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道德經》
2、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4、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5、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道德經》
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7、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虆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9、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老子《道德經》
10、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經》
1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