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邊苦李》它告訴我們: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認真分析,認真思考,那麼就不會被事物的表面現象矇蔽。王戎就是因為善於思考,判斷出路邊無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他才沒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樣:“受騙上當”。
2、《路邊苦李》是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1、《路邊苦李》它告訴我們: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認真分析,認真思考,那麼就不會被事物的表面現象矇蔽。王戎就是因為善於思考,判斷出路邊無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他才沒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樣:“受騙上當”。
2、《路邊苦李》是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指的是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賢之稱。因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七賢,後與地名竹林合稱。
道旁苦李告訴我們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認真分析,認真思考,那麼就不會被事物的表面現象矇蔽。王戎就是因為善於思考,判斷出路邊無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才沒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樣“受騙上當”。
該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第六》:“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告訴我們的道理是:遇事要多多分析,不要盲從,仔細觀察,善於思考,能根據有關現象進行推理判斷,不犯沒有必要的錯誤,少走歪路。
《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
原文: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譯文: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和許多小孩一起嬉戲玩耍。他們看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把樹枝都壓彎了。許多孩子都爭先恐後地跑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說:“李樹在路邊竟然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的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