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句:白銀盤裡一青螺。
正確寫法:遙望洞庭山水翠。
詩歌:《望洞庭》唐代·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譯文:秋天的夜晚明月清輝,遍灑澄淨的湖面,平靜無風的湖面猶如鐵磨銅鏡。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就好像銀盤裡的一枚玲瓏青螺。
背景:《望洞庭》作於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紀錄。
賞析:詩人眼裡,千里洞庭不過是妝樓奩鏡、案上杯盤而已。舉重若輕,自然湊泊,毫無矜氣作色之態,這是十分難得的。把人與自然的關係表現得這樣親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寫得這樣高曠清超,這正是詩人性格、情操和美學趣味的反映。沒有蕩思八極、納須彌於芥子的氣魄,沒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緇的襟抱,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採。
五嶽歸來不看山的下一句是黃山歸來不看嶽。
出自徐霞客的《漫遊黃山仙境》,讚美黃山的美麗。該詩句的意思是五嶽是我國山裡最美的,從五嶽回來後,其他的山都不要看了。可是黃山比五嶽更美麗,從黃山回來,五嶽就不想看了。
黃山:
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誌。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五絕三瀑,五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讚歎: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後人引申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1、五嶽歸來不看山的下一句是黃山歸來不看嶽。
2、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意思是:從五嶽回來之後,不用再去黃山了,因為五嶽這五座山已經包括了黃山的風景 去過黃山之後就不用再去五嶽了,因為黃山的風景包含了五嶽的風景。
3、黃山以其“五絕”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聲海內外,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黃山奇景代表著江淮山河之美。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山鎖霧頭霧鎖山的下一句是天連水尾水連天。出處是出自福建廈門鼓浪嶼的一副對聯。這是一幅典型的迴文聯,其特點是既可以順讀,也可以反讀。對聯意思就是說大霧瀰漫,看不清遠處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廈門鼓浪嶼魚浦因地處海中,島上山巒疊峰,煙霧繚繞,海淼淼水茫茫,遠接雲天。這是一副寫景的迴文聯,它是我國對聯中的一 ...
黑雲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是白雨跳珠亂入船。出自宋代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到處開。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裴回。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菰裹綠盤。忽憶嘗新會靈觀 ...
山海藏深意。釋義:落日代表時間,山海指的是高山和大海。這句話大意是說盡管時光如梭,最後都會塵歸塵土歸土,一切迴歸自然,在高山和大海下,蘊藏著人生和自然的哲理。還有一種解釋,落日終將歸於遠處的高山大海的懷抱,山海會永遠的等待和陪伴著落日。表達了這厚重的感情。 ...
太陽不是突然落山的下一句是熱情和期待也是。它的意思就是任何事情不是突然就這樣的,是有一定的過程和積累的,熱情和期待不是突然就散失,或突然就存在的。也就是說,某個東西的形成或它的結果,都有它的原因所在。這句話多用在於愛情上。 ...
遙望洞庭山水色的遙望意思是遠遠的看。洞庭指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 ...
“隔行如隔山”下一句是“隔行不隔理”。“隔行如隔山”出處《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第十二回,隔行如隔山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這一行業的門道。
隔行如隔山,我們局外人就是有什麼事看在眼裡,也是豬八戒吃人參果,食而不知其味。(《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第十二回),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用到隔行如隔山這 ...
1、黑雲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是白雨跳珠亂入船。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作者]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是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謫居杭州期間創作的組詩。這五首詩寫作者遊覽杭州西湖,描述作者乘船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