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遺篇指的是為地曹操的哪個作品

遺篇指的是為地曹操的哪個作品

  遺篇指的是為地曹操的《觀滄海》。曹操(東漢)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

東臨碣石有遺篇遺篇指的是

  東臨碣石有遺篇遺篇指的是遺留下來的詩篇,指《觀滄海》一詩。東臨碣石有遺篇出自《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譯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連天, 秦皇島之外的打漁船, 在起伏的波濤裡都已經看不見, 也不知漂去了哪裡。

  往事已經有千年, 那時魏武帝曹操躍馬揮鞭, 東巡至碣石山吟詠過詩篇。 秋風瑟瑟到了今日, 人間卻換了新顏。

  賞析:

  這首詞一開始就給人們展現出雄渾壯闊的自然景觀。“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來,給人以雨聲如鼓勢如箭的感覺;繼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氣勢,寫出浪聲如雷形如山的洶湧澎湃,“大雨”、“白浪”,一飛落,一騰起,相觸相激,更兼風聲如吼,翻雲掃雨,推波助瀾,真是聲形並茂氣象磅礴。

  在《浪淘沙·北戴河》上闋中,毛澤東寫道:“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道出了毛澤東同老漁民交談的美好回憶,也寄託著毛澤東對海上漁船安危的牽掛和關懷。毛澤東在《浪淘沙·北戴河》的下闋中說到曹操,並將曹操的“秋風蕭瑟”昇華為“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讓人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豪邁激情。

  上闋前兩句,一為仰觀,一為前瞻,隨著視角的變化,空間畫面也由陸而海,從上而下。後三句則顯示視線由近而遠的漸次推移,極富層次感。“秦皇島外打魚船”回應開頭一句的“幽燕”,點明地點,又與題目相吻合。“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的意境或也取自於古人對大海驚濤駭浪的描寫,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鋪敘,用精煉的設問句式寫出來,化實為虛,以簡馭繁,真乃神來之筆!與其說是寫人寫船,不如說是以小襯大,將較小的意象置於廣闊巨大的空間之中,進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曠悍,突出風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曠蕩無涯的景象,從而擴大作品的空間容量,顯示出一種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上闋寫景,景中含情,而下闋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島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時此地此景,自然會使人聯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臨碣石山觀海的歷史往事和那首《觀滄海》詩。“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東漢末年,豪強群起割據,“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曹操《蒿里行》)。連年混戰,民不聊生,曹操雄才崛起,“挾天子以令諸侯”,經過幾十年的征戰,終於掃蕩了分割的世族軍閥與豪強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在歷史上具有一定的進步作用。他同時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其詩“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清劉熙載《藝概·詩概》),表現了他的政治抱負、雄才大略和進取精神,同時也反應了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開建安文學風氣之先。詞的下闋先發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轉時空,展現歷史的畫面。“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恰似一幅生動、傳神的剪影,簡括而鮮明地勾勒出曹孟德當年策馬揚鞭、登山臨海的雄姿,讓人感覺十分壯麗。“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是點明主旨的句子,昇華了詩詞的主題。

遺篇是指曹操的什麼

  遺篇是《觀滄海》。《觀滄海》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作的一首四言詩。這首詩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這首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詩人以景託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


郭嘉做的所有事

  197年征討呂布。   198年幫曹操生擒呂布。   200年曹操與袁紹對峙官渡,聽從郭嘉的計策,閃電出擊攻打劉備,擒關羽。   203年袁紹以死郭嘉料定袁尚袁潭必將反目,擊敗袁尚袁潭。   207年郭嘉為曹操遠征烏巢,替曹操打了最後一場勝仗。 ...

作品主要有什麼

  曹操對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上,散文也很有特點。曹操的詩歌,今存不足20篇,主要有:   1、《觀滄海》。   2、《龜雖壽》。   3、《短歌行》。   4、《蒿里行》。   5、《苦寒行》。   6、《薤露》。   7、《冬十月》。   8、《氣出唱》。   9 ...

三國人們為什麼稱呼明公

  我們古代在人與人交往過程中,有許多以顯示我國傳統文明的平等的“禮義稱呼”。如孔子、孟子,就是因為他們有超人的才德而受人這樣尊稱。後來對讀書人一般的稱呼就是在姓後面加個“生”字,這單指“青年男性”的讀書人,老的就常在後面加個“公”字。所以“明公”在當時對一些軍閥的尊稱,一些小將領對比自己等級高的人的一種稱呼 ...

是哪裡人今哪個省

  1、曹操是東漢末年的沛國譙縣人,也就是今天安徽省亳州市人。亳州市是安徽省地級市,轄渦陽、蒙城、利辛和譙城三縣一區。   2、魏武帝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東漢末年宰相,太尉曹嵩 ...

煮酒論英雄時的英雄是誰

  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指的英雄是曹操和劉備。   當時曹操殺了呂布得了徐州,劉備跟著曹操回到許昌。漢獻帝認了劉備為皇叔,並希望劉備能幫助他除掉曹操。劉備怕曹操懷疑就每天在後園種菜。有一天曹操請劉備進府,在一個亭子裡招待劉備。當時旁邊盤裡放著青梅,酒樽里正煮著酒,就和劉備喝了起來。喝著喝著,曹操就問劉備當世誰是英 ...

為什麼立太子

  1、曹操最喜歡的小兒子曹衝不幸夭折,加速了立儲的程序,讓曹丕和曹植成為了立儲的優秀人選。   2、曹丕和曹操早年征戰,軍功和閱歷高於曹植,軍權掌控能力大於曹丕。   3、氏族門閥的選擇儲君的制度是立長不立賢的傳統。   4、曹丕和曹植在曹操的面前細節表現,曹丕為人謹言慎行,更能嚴格要求自己。曹植文人書生的 ...

當年為什麼把國號定

  曹魏的“魏”來自曹操佔領的一個叫“魏郡”的地方,這個魏郡的治所在鄴城,而鄴城原來是袁紹的幕府所在地。曹操消滅袁氏殘餘勢力後,佔領了鄴城,把鄴城當作了自己的統治中心。曹操認為佔領鄴城是自己一生取得的一個重大勝利,所以便有意突出鄴城的地位,所以魏郡的政治地位也相應地被提高。從某種意義上說,魏郡是曹操的福地,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