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樣品中滴加足量鹽酸,如果固體溶解且產生氣體,則是亞硫酸鋇,否則是硫酸鋇,方程式:2HCl+BaSO3=BaCl2+SO2↑+H2O。
2、硫酸鋇不溶於硫酸,亞硫酸鋇溶於硫酸。
3、亞硫酸鋇:微溶於水,不溶於醇;高毒,潛在性爆炸物;
硫酸鋇:無臭、無味粉末。溶於熱濃硫酸,幾乎不溶於水、稀酸、醇。
1、向樣品中滴加足量鹽酸,如果固體溶解且產生氣體,則是亞硫酸鋇,否則是硫酸鋇,方程式:2HCl+BaSO3=BaCl2+SO2↑+H2O。
2、硫酸鋇不溶於硫酸,亞硫酸鋇溶於硫酸。
3、亞硫酸鋇:微溶於水,不溶於醇;高毒,潛在性爆炸物;
硫酸鋇:無臭、無味粉末。溶於熱濃硫酸,幾乎不溶於水、稀酸、醇。
區分硫酸鋇和亞硫酸鋇分兩步:
1、檢驗SO32-:
固體用過量鹽酸溶解,產生的氣體通入品紅試液, 如果品紅褪色,加熱後紅色又恢復。則證明含有SO32-。
2、檢驗Ba2+:
取上述反應中的濾液,加入H2SO4溶液, 如果產生白色沉澱,證明含有Ba2+,
同時含有Ba2+和SO32-,所以是BaSO3。
元旦,在現代其實屬於世界節日,並非中國的傳統節日,因為中國傳統的元旦是指正月初一。元旦是公曆的1月1日,是世界上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紀年上也進入了新的一年。那麼元旦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又有什麼關於元旦的傳說呢?
世界元旦
現在說的元旦大多數是指公曆的1月1日,是公曆紀年新一年的開始。元,即“始”,所有事物的開端稱為“元”,是開始的意思;“旦”,即“日”,因此元旦的意思就是初始的日子。元旦,也被稱為“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在西方,古羅馬凱撒將這一天定為公曆新年的開始,在這一天是很多西方國家迎接新的一年的節日,會有相應的慶祝活動。
中國元旦
在我國,對於元旦的解說和西方無異,但是有多個稱謂,比如元日、元正、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等。實際上中國的傳統元旦原來是指農曆正月初一,在漢代漢武帝時期將春季一月定為真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至此延用至清朝末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孫中山總統推翻滿清統治,建立中華民國,使用了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的說法。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至此我國與西方相同延用公曆,將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一日稱為春節。
關於元旦的傳說
最早關於元旦的說法是唐代關於三皇五帝之一顓頊的記載,房玄齡寫的《晉書》“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也就是將正月稱為元,初一稱為旦。
另一個傳說就是堯舜時期,為民勞心勞力的堯帝備受百姓愛戴,在退位的時候舉賢以能,傳位給了品德兼備的舜帝。而舜帝在位期間也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後來堯帝去世,認命將舜帝祭祀天地和堯帝的那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之日,成為元旦或元正,這便是古代的元旦。自此之後便有了正月初一的祭祀活動,是為了緬懷堯舜二帝。
古代元旦和現代元旦其實並不是同一天,我國的古代元旦應該是農曆正月初一的春節,現代元旦更多的是國際紀年法的新年,是新紀年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