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暗中察訪流寇的去處,部署曉諭精銳士卒,一舉擒獲流賊,斬首後徇遊示眾。
2、李迪(971年-1047年 [1-2] ),字復古,祖籍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 ,後遷家至濮州(今山東鄄城舊城),北宋名臣、詩人。
3、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狀元及第,歷任通判、知州、知制誥、節度使等職,多次出入內外,兩度官至宰相。晚年以太子太傅致仕。
4、慶曆七年(1047年),李迪去世,年七十七。追贈司空、侍中,諡號“文定”,仁宗親題其碑首為“遺直之碑”。《全宋詩》錄其詩,《全宋文》錄有其文。
1、暗中察訪流寇的去處,部署曉諭精銳士卒,一舉擒獲流賊,斬首後徇遊示眾。
2、李迪(971年-1047年 [1-2] ),字復古,祖籍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 ,後遷家至濮州(今山東鄄城舊城),北宋名臣、詩人。
3、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狀元及第,歷任通判、知州、知制誥、節度使等職,多次出入內外,兩度官至宰相。晚年以太子太傅致仕。
4、慶曆七年(1047年),李迪去世,年七十七。追贈司空、侍中,諡號“文定”,仁宗親題其碑首為“遺直之碑”。《全宋詩》錄其詩,《全宋文》錄有其文。
1、恰逢金人派出的間諜來到,秀髮抓獲了他,立刻在城門前斬首示眾。
2、這句話出自宋濂《葉秀髮傳》。
3、原文:秀髮師事呂祖謙、唐仲友,極深性理之學,以餘力為文,輒擢慶元丙辰進士第。初授福州長溪簿,丁父憂而歸。服除,轉慶元府學教授。秩滿關升循從政郎、建寧府政和令。丁母憂。服闋,調安慶府桐城丞。金人犯蘄、黃二州,桐城為鄰壤,萬目睽睽不相保。騎兵將迫,家人號泣求避,秀髮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雖死何憾?苟先去之,如一邑生聚何?”修城浚濠,日為備禦計。會金人使諜者至,秀髮擒之,亟斬於城門以徇。金人計沮不得近,邑賴以完。事定,制閫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斬非法。降迪功郎,俄以前事論奪。秀髮退居餘十年,無一毫觖望意,獨憤李誠之之冤,上書訟於朝。初,誠之守蘄,蘄陷,一城士卒皆戰死無降者,誠之亦望闕再拜,拔劍自剄。議者不錄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髮不平而訟之。
史彌遠當國,人有自桐城來者,彌遠以秀髮事為問,其人歷言撫綏安定之詳,且謂:“某等得保首領至今,皆葉桐城之賜,不然已無桐城久矣。”彌遠頷之,從容問參知政事宣繒,其言同。彌遠嘆曰:“幾失賢矣!”命知高郵軍。尋轉承議郎。疾作,上書乞致事,特升朝奉郎。已而疾甚,力劾去貪墨吏。人勸其何自苦如此,秀髮曰:“不可。吾死後,彼必殘吾民以逞。”同列來問疾,整襟對坐,惓惓以究心邊事為祝,無他言。其忠義出於天性,至死不變如此。紹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
贊曰:濂嘗讀國學進士王若訥記秀髮桐城斬諜事,未嘗不流涕而嘆也。當金人陷蘄,士大夫析圭儋爵者或納款賣降之不暇,有若秀髮者,官僅一丞耳,則不顧妻子,嬰城固守,法宜在所褒嘉,顧以擅斬而罪之,果何道耶?國之政如此,將何以致乎治耶?宋自是而微矣。嗚呼!自古當季世變白為黑,倒上為下,若斯之類甚眾,人所不能堪,而秀髮安之,抑賢矣哉!
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將士們到遠方戍守,岳飛的妻子便慰問犒勞他們的家人,有為國戰死的將領,就為之痛苦,並撫養他們的遺孤。
士兵只要奪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繩埂草料,就立刻斬首示眾。將士遠征,岳飛的妻子去他們的家慰問,有戰死的,為他流淚痛苦並且撫育他的孤兒。士兵如果有敢拿百姓一縷麻用來捆綁喂牲口的草,立即斬首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