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修訂了《授時歷》天文曆法。《授時歷》,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實施的歷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賜而得名,原著及史書均稱其為《授時歷經》。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臺縣(今河北省邢臺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曆法著作。
郭守敬修訂了《授時歷》天文曆法。《授時歷》,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實施的歷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賜而得名,原著及史書均稱其為《授時歷經》。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臺縣(今河北省邢臺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歲。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種天文曆法著作。
元代科學家郭守敬修訂了《授時歷》,它除了在天文資料上的進步之外,在計算方法方面也有重大的創造和革新。這部曆法,反映了當時我國天文曆法的新水平,它在我國沿用了三百多年。《授時歷》,每月為29.530593日,以無中氣之月為閏月。它正式廢除了古代的上元積年,而擷取近世任意一年為曆元。
郭守敬發明了簡儀、赤道經緯和日晷、高表與景符等儀器。元初的天文儀器,大部分都是宋、金時期遺留下來的,儀器破舊已經影響到了精確度。因此郭守敬在原儀器的基礎上進行改制,並在實踐中重新設計。
在三年的時間裡,郭守敬改制和重新創造了十多種天文儀器。其中主要的是簡儀、赤道經緯和日晷三種儀器結合利用,用來觀察天空中的日、月、星宿的運動,改進後的儀器不受儀器上圓環陰影的影響。
高表與景符是一組測量日影的儀器,是郭守敬的創新,把過去的八尺改為四丈高表,表上架設橫樑,石圭上放置景符透影和景符上的日影重合時,即當地日中時刻,用這種儀器測得的是日心之影,較前測得的日邊之影更加精密,這是時刻儀器上一個很大的改進。
簡儀,是元代漢族天文學家郭守敬於公元1276年創制的一種測量天體位置的儀器。因將結構繁複的唐宋渾儀加以革新簡化而成,故稱簡儀。簡儀的創制,是中國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一大飛躍,是當時世界上的一項先進技術。歐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後的1598年才由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發明與之類似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