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都統是幾品官

都統是幾品官

  清朝的都統是從一品。

  清代設八旗都統,為旗的最高長官。

  八旗都統職掌一旗的戶口、生產、教養和訓練等,八旗為滿族軍民相結合的軍政組織,以旗色黃、白、紅、藍為標誌,分為八旗,每旗以三百人為一牛錄,設額真一人,五牛錄設一甲喇額真,五甲喇額真設一固山額真,每固山額真設左右梅勒額真各一人以佐之。

  清入關後,改固山額真為都統,梅勒額真為副都統,其屬官有參領、佐領等,八旗有滿洲八旗,蒙古、漢軍八旗,每旗設都統一人,從一品,副都統二人,正二品,各掌其旗下軍政、戶籍等事,清末八旗制度弛壞,在京的八旗都統除照章辦理例行文案外,已成為支納糧餉而無戰鬥能力的高官。

  清末改革兵制,陸軍從大將軍至下士,分十四階,副都統為第三階,正二品,相當於舊制的總兵,有任統制官的資格。

  國民政府時期,在個別地區駐軍中實行的軍銜制中的一個軍銜級別稱謂,為一等一級,共分三等十級,其稱謂類似於清末的軍官銜稱:一等一級稱都統、一等二級稱副統。

左都御史是幾品官

  1、明代設左、右都御史各一人,為都察院長官,正二品。負責監察、糾劾事務,兼管審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

  2、清代改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為都察院主官,右都御史及右副都御史都專作總督、巡撫的加銜。左都御史滿、漢各一人。開始時滿員級別設為一品,漢員級別為二品;

  3、順治十六年,將滿漢兩員均設為二品;康熙六年,升滿員為一品,到康熙九年又改為二品;到雍正八年將滿漢御史俱升從一品。

薛仁貴是幾品官

  1、就將職而言,薛仁貴是右威衛大將軍,是正三品,但是在文職上是都護。根據《新唐書·百官四下》記載。安東都護府是唐朝的大都護,大都護府各級官員的官品自從二品到從九品。

  2、薛仁貴的最高官職是正二品。後來薛仁貴拜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治雁門,今山西代縣)都督。

  3、按照唐朝官職,大都督應為從二品。唐朝除了開國那些個人國公就沒幾個了,郭子儀對大唐有再造之功,也只是個郡公。不過薛仁貴的孫子是個郡王 曾孫薛平是魏國公 很強勢的家族。


唐朝的縣令屬於

  唐朝知縣屬於正七品。   古代官員分九品十八級,七品分正七品和從七品,正七品是品級的十三級。   正七品上職官包括:四門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衛長史、軍器監丞、中縣令、親勳翊衛隊正、親勳翊衛副對正、中鎮將文散官、朝請郎武散官、 致果校尉勳、雲騎尉;   正七品下職官包括:內寺伯、諸倉、諸冶、司竹、溫湯監 ...

吏部尚書是

  吏部尚書在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為從一品。吏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階長官,相當於今日的銓敘、人事部長,雅稱大冢宰。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封勳等事務,是吏部的最高長官,為中央六部尚書之首。   尚書令,始於秦,西漢沿置,本為少府的屬官,掌文書及群臣章奏。漢武帝時以宦 ...

司丞是

  司丞是明代正六品文官的散官官階,只是一個虛銜,是某個司部門做副手的意思,丞是指古代作為輔佐性質的官員職位,這也不難理解司丞的意思,而司丞的出現也更好的進行了朝廷政務的處理,讓政策在決策的時候更加的準確,從而推動了朝廷的繁榮昌盛。 ...

明朝的侯爺是

  明朝的侯爺不是官位,而是爵位。爵位又稱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諸侯獲封賜的封建等級,因此爵位本來是與封建制度密切相關的,但某些國家在封建制度沒落後,依然沿用爵位體系。爵是古代君主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給事中品級雖低,權力很大,皇帝交給各個衙門辦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登出一次,如果有脫拉或者辦事不力的,六科可以 ...

狀元是

  狀元不是官職,沒有品級。它是古代科舉考試中對於殿試第一名的稱呼。   在科舉考試中,不論年齡,先經過第一次考試成為童生,之後以童生身份參加院試,透過院試的成為秀才。到這一步算是有功名在身,可免徭役。之後秀才參加鄉試,考取舉人。有了舉人身份才能參加會試,通過了成為貢生。貢生就有了面聖的資格。到了殿試階段,前 ...

巡道是

  巡道是四品官。巡道是清代的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稱分巡某某道。明代各省按察司除按察使外,還有按察副使、按察僉事等官員,負責巡察州、府、縣的政治、司法等方面的事情,稱分巡道、兵巡道等。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傳十二帝,享國276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 ...

宋代吏部侍郎是

  宋代的吏部侍郎分倆階段,元豐改制以前,宋承唐制,宋初吏部侍郎為正四品,神宗以後升為從三品,為寄祿官或階官不管本部工作,具體工作根據其職事或差遣決定,元豐改制以後,宋代的吏部侍郎開始執掌吏部的本部工作,吏部侍郎也成為職事官,官格應為從三品,因為考慮到六部尚書才是從二品,吏部天官好像比其他五部高一點為正二品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