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族樂器的弦振樂器家族中,有彈撥樂器(如箏、琵琶、古琴)、擊絃樂器(如揚琴)、拉絃樂器(如二胡、京胡、高胡)。用拉絃樂器演奏的音樂就是拉絃樂。而在鄂南民間,流行著一種特有的、自制自娛的拉絃樂器——提琴。
提琴,約起於我國宋、元時期北方和西北方的遊牧民族,蒙族稱“胡爾”,漢族稱“胡琴”,提琴,則是古代漢族對胡琴的稱謂。清代《律呂正義後編》就將胡琴稱為提琴。
為什麼叫提琴呢?“提”為何意?《周禮·大司馬》中說:“提為馬上鼓,有曲木提,持鼓立馬髦上者,故謂之提。”譯文就是:提,就是騎在馬上演奏,有一段彎曲的木柄可以用來提,拿著鼓放在馬頸上演奏,所以叫作提,原來,古代一些樂器演奏方式的起源,是從馬上演奏開始的。這一點,在東漢劉熙的《釋名·釋樂器》中關於琵琶(古稱枇杷)的演奏可以印證:是“枇杷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
時至嘉靖——隆慶年間(公元1522—1572),當時著名戲曲音樂家魏良輔(今江西南昌人,是我國京劇的三大發源聲腔之一的“崑山腔”的加工整理者)首次將提琴和崑山腔音樂傳到洞庭湖一帶,經數百年發展演變,形成了數十個不同的地方劇種,而提琴則成為這些劇種伴奏的主要樂器。在那些地方,提琴的形制、名稱都改了,唯有提琴傳入鄂南,在通城、崇陽紮下了根。這裡的花鼓小戲在有了提琴伴奏之後,也以提琴冠名為提琴戲。提琴和提琴戲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未變。現在,崇陽、通城及周邊地區鄉村的提琴戲劇團、鄉民自娛乃至走村串戶的算命先生,仍用著自己製作的這種古老的提琴。
馬骨胡是壯族、布依族拉絃樂器,因琴筒用馬骨製成而得名。壯語稱冉督,“冉”為胡琴統稱,“督”為骨頭,意即用馬、騾、牛的骨頭製成的胡琴。故通常稱之為馬骨胡或骨胡。壯語又稱冉列、冉森。“列”、“森”兼有體積小、發音高而尖之意。“冉列”又是由傳說中一對青年男女的名字所組成。
馬骨胡的形制與奚琴類的樂器相似,音色清脆明亮、悅耳動聽,常用於獨奏、器樂合奏或為民間歌曲、說唱音樂、壯劇和布依戲等戲劇伴奏。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西林、田林、百色、樂業、凌雲等桂西百色地區,貴州省興義、安龍、貞豐、冊亨、望謨等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等地。
關於馬骨胡的來歷,在廣西的壯鄉山寨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很早以前,這裡住著一位聰穎俊俏的姑娘阿冉和一位勤勞勇敢的青年阿列,他們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非常相愛。阿列是個彈不虛發的好獵手,常常拉起土胡向阿冉傾述衷腸,阿冉則用嘹亮的山歌表達自己的一片鍾情。阿冉家有一匹渾身棗紅、四蹄雪白的駿馬“四蹄雪”,長得高大肥壯,毛色油光發亮,走如行船跑如飛,遠近聞名。一天,土司要用“重金”買下“四蹄雪”,當他看見貌似仙女的阿冉後,垂涎千尺,連人也要霸佔,便下令連人帶馬一同搶回山寨。土司強迫婚嫁,阿冉寧死不從而被關進後院的黑屋裡。土司得意忘形,乘興試馬時,卻被摔得頭破血流,他惱羞成怒,一氣之下差人殺了“四蹄雪”,又把馬皮剝下、馬骨剔出丟在阿冉面前,威逼說如不與他成婚,也要像馬一樣扒皮、剔骨。阿冉看見心愛的“四蹄雪”慘遭不幸悲憤萬分,她拔下一些長馬尾,收拾起一條馬的大腿骨,請在土司家當長工的窮苦人捎給了阿列。阿列痛苦欲絕,便用馬腿骨做琴筒、馬尾做弓毛製成了一支別緻的馬骨胡,聲音高亢嘹亮,響徹山谷。阿冉從美妙的琴聲中得知阿列搭救她的時間和辦法。夜晚,阿列爬過高牆,救出阿冉,並射死了追趕的土司。從此,他倆一起離開生育他們的山寨,走遍壯鄉各地傳授馬骨胡技藝,並在琴頂雕刻馬頭為飾。後來村村寨寨響起馬骨胡的優美琴聲,人們為了紀念阿冉和阿列這對傳授馬骨胡的青年人,就把馬骨胡稱作“冉列”,並世代相承,流傳至今。
演奏時採用坐姿,將琴筒置於左腿上或夾於兩膝間,琴桿直立,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弓在兩弦間拉奏。音色清脆明亮,高音較為尖銳,低音較為剛勁,介於高胡和京胡之間,但要比京胡柔和。演奏民間曲調時,只用第一把位,很少換把。演奏技巧左手有打音、倚音和滑音等,右手有前挫弓、後挫弓、小跳弓和頓弓等。
馬骨胡主要用於“八音”樂隊合奏或為壯劇、布依戲、山歌和說唱伴奏。在“八音”樂隊中,馬骨胡是主奏樂器,它在基本曲調不變的基礎上,自由加花、延長或緊縮,使曲調產生多聲部的效果。馬骨胡在壯劇伴奏中,猶如京胡在京劇中所起的作用。壯劇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壯劇過去用清胡伴奏,現在用一支馬骨胡伴奏;北路壯劇用兩支馬骨胡伴奏,並分別用反、正兩種定弦(如反弦定e2、a1,正弦定d1、a1),也將這種定弦稱為公、母馬骨胡。在壯劇伴奏中,馬骨胡領奏曲牌的第一小節,然後其它樂器再同時進入各自的聲部。馬骨胡也是山歌、“浪哨歌”等民歌和靖西、德保一帶莫倫說唱的伴奏樂器。
在民間,馬骨胡沒有獨奏樂曲,多是演奏器樂合奏曲牌、戲劇曲牌和山歌調。馬骨胡經常演奏的曲牌有:《正調》、《八板調》、《過場調》、《迎客調》、《月調》、《八音調》、《升堂調》、《喜調》、《苦調》、《梳妝調》、《採茶調》、《探姑樓》、《馬走街》、《馬到林》、《武將調》和《乖嗨咧》等。著名的民間藝人有:隆林的班其業、韋卜元、韋公,西林的黃文標、蘇志輝,田林的黃福祥等,他們在長期的演奏實踐中,磨練出嫻熟的技藝,有的技法多彩,風格濃郁,有的可以同時吹木葉和拉奏馬骨胡。
高胡是拉絃樂器:高胡是高音拉絃樂器,樂隊中,高胡按實際音高記譜,定弦比二胡高純五度或純四度,即定弦為a(1)、e(2)或g(1)、d(2)。常用音域為a1(g1)至b3(a3)音,b3(a3)以上的音,發音緊張、尖銳,不宜多用。在常用音域範圍,其音色明朗、清澈,適宜演奏優美、抒情以及秀麗、活潑的曲調,並經常與二胡構成八度奏。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統稱,是在二胡的基礎上改制而成的。
1、拉絃樂器的種類繁多,主要包括二胡、京胡、板胡、高胡、中胡、革胡、馬頭琴等。
2、拉絃樂器的音色柔和,擅長演奏歌唱性旋律,是以各種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種多樣的音樂形象,具有豐富、細膩的表現力。 ...
我國拉絃樂器是在胡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種類繁多,主要包括二胡、京胡、板胡、高胡、中胡、革胡、馬頭琴等。其音色柔和,擅長演奏歌唱性旋律。它以各種不同的弓法、指法等技巧塑造多種多樣的音樂形象,具有豐富、細膩的表現力。
二胡是中國各地普遍流行的樂器,也叫“胡琴”或“南胡”,由一個竹製或木製的琴筒、一根硬木 ...
在世界上各國各地,各門各派的酒莊中,最出名的酒莊應算是法國波爾多的拉菲酒莊了。今天的酒文化版塊,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洋溢著葡萄香氣的拉菲酒莊。
拉菲酒莊坐落在法國波爾多波亞克區菩依樂村北方的一個碎石山丘上,佔地178公頃之中,葡萄園區為103公頃,面積之廣居五個一等頂級酒莊之冠,也較絕大多數的二、三等級酒 ...
斬雞頭又叫“燒黃紙”,是曾一度在香港流行的一種民間發毒誓的形式。 中華民俗節慶網
舊時,港島文武廟香火極盛,善男信女進香的目的並非禱求功名富貴,而是在神前設誓取信,起誓時,需燒黃紙,斬活公雞頭。
儀式開始,訴訟雙方跪在神案前,而對神像,點燃香燭,頂禮膜拜。然後,雙方手執一張黃紙,上面寫著賭咒誓言, ...
在伊斯蘭教歷正月十日舉行。阿舒拉源出希伯來文,意為“第十天”,一般指希吉來歷一月十日。相傳該日是阿丹、怒哈、易卜拉欣、穆薩等先知得救的日子。還傳說這一天安拉創造了人、天堂和火獄等,因此,把這一天看做神聖的日子。680年阿里之子侯賽因因在該日被倭馬亞王朝所殺,所以這一天又成為什葉派紀念侯賽因的哀悼日,後來發 ...
重陽節在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裡九重陽,收呀麼收秋忙。穀子呀,糜子呀,上呀麼上了場”。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麵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 ...
午飯剛過,撒拉族老人韓佔祥就帶著他的小兒子在自家院中做起了木工活。青藏高原6月的燦爛陽光灑滿了這個院落,院中花樹掩映,鳥鳴不斷。
看到記者一行到來,這位70歲的老人放下了手中的活計,帶我們參觀起他的家。高大的門樓、粉牆隔開了臨街的嘈雜,院中的正房和廂房錯落有致,木質的結構和古樸的雕花是這些房屋的最大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