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鄧稼先是一篇什麼散文

鄧稼先是一篇什麼散文

  《鄧稼先》是一篇至情至美的回憶性散文,是揚振寧先生寫給自己的摯友——“兩彈元勳”鄧稼先的一曲最深情的輓歌。文章以中華幾千年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來的民族情節, 50 多年朋友深情為基調,用飽醮情感的筆墨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細細品味,其精炒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獨特的結構

  全文采用“板塊”拼接的結構,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六個部分之間邏輯嚴密,環環相扣,既相對獨立,又各有側重,同時又連成一個完整的整體。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介鄧稼先的生平和貢獻,第三部分是對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充套件,第四部從另一個角度寫鄧稼先貢獻之大,也是對第二部分的擴充套件,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2、豐富多彩的句式

  為了適應表情達意的需要,作者採用多變的句式,使文章在表達上搖曳多姿。文章有時用整句,例如:第一部分列舉 1898 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和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比較整齊。此外,“兩彈元勳”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排比句式排列整齊,能夠造成一股氣勢,感情充沛,朗讀起來鏗鏘有力,使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於表達較複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3、靈活多樣的表達

  作者根據每個部分的不同內容選擇相應的表達方式,加以綜合運用。在敘述的基礎上議論抒情,使議論抒情的語句內涵豐富,情感真摯,併力求做到首尾呼應,結構完整;加上對比烘托的手法,使敘述內容更加具體充實,在與奧本海默的對比中,讓讀者更鮮明地感受鄧稼先所代表的中國人的氣質品格。作者還運用生動的描寫,再現了自己的自豪心情和鄧稼先在沙漠中艱苦工作的情景;而詩文的引用,靈活多樣的標點符號的運用,深刻的展現了養育鄧稼先廣闊而深厚的傳統文化背景,表達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鄧稼先豐富的精神世界。

  4、飽含深情的筆觸

  作者的情感貫穿於全文的各個板塊之中,波瀾起伏,動人心絃。讚頌、懷念、自豪、驕傲、崇敬、珍惜、慶幸……作者對老朋友的至情,對中華民族的至情,無不令人為之感懷。例如,作者得知中國的原子武器工程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就激動得熱淚盈眶,顯示了作者對民族、對老朋友的深情。再如,作者在第五部分寫道:“不知道稼先在那裡有沒有想起我們在昆明時一起背誦《弔古戰場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斷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的時候是什麼心情?”“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這些語句,都洋溢著作者對鄧稼先的一片深情。

  5、精當的取捨,恰當的角度

  按理說,鄧稼先是“兩彈”元勳,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對研製“兩彈”的巨大貢獻上,現在這樣寫的原因在於:第一,本文是大科學家寫大科學家,因此,文章的著眼點在於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第二,作者與鄧稼先有著 50 年的友誼,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著作者對老朋友的無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著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有相同之處。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避免著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第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 50 年的友誼,但長時間的阻隔,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瞭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6、傳統的眼光,歷史的視野,全球的胸襟

  本文作者有傳統眼光,歷史視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寫得不同凡響,高出一籌,一般傳記作者很難企及。作者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讚揚“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因為作者自己具有較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所以能從傳統文化的角度看問題。此外,課文從近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寫起,引用唐代李華的《弔古戰場文》和作者兒時從父親口中學到的《中國男兒歌》,把讀者的眼光牽引到歷史深處。而作者把鄧稼先同奧本海默對比,始終把鄧稼先放在國際大舞臺上寫,顯示出他的全球視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總之,由於作者熟悉我國傳統文化,又具有歷史眼光和全球視野,所以使課文內涵豐富,底蘊厚重,凸現了一個立體的光芒四射的鄧稼先形象。

鄧稼先是一篇什麼文

  《鄧稼先》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以中華幾千年來的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來民族情結、五十年朋友深情為基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

  鄧稼先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他曾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後在父親鄧以蟄的安排下,他隨大姐去往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當年,他就毅然回國。

鄧稼先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

  主旨:這篇文章歌頌了鄧稼先忠厚謙虛、真誠樸實的思想品格以及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身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

  《鄧稼先》是一篇人物傳記的文學體裁。文章透過追憶鄧稼先的生平經歷,讚頌其為民族為國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摯友的深深懷念和崇高敬意。闡明瞭“中華文化孕育了鄧稼先這樣的傑出人物,也只有鄧稼先這樣的傑出人物才能為祖國做出偉大的貢獻”的道理,體現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先是什麼題材的文章

  它是一篇至情至美的回憶性散文,是揚振寧先生寫給自己的摯友作品。文章以中華幾千年文化為背景,用飽醮情感的筆墨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與此同時,它也是一篇人物傳記的文學體裁。文章追憶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讚頌了其為民族為國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摯友的深深懷 ...

請為段頌詞

  鄧稼先為人忠誠純正,無私精神與巨大貢獻是永恆的驕傲。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沒有彷徨,沒有矛盾。   鄧稼先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戈壁灘上開拓了中華民族的核武器事業。默默無聞是性格,忠誠坦白是本色。升騰在空中的蘑菇雲,是多少個不眠之夜的成果;讓中國人在世介面前抬起頭,是奉獻一生的回報。是當 ...

課文六個部分簡單敘述

  1、一部分: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中國近代的悲慘歷史背景下,引出鄧稼先。   2、二部分:兩彈元勳: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   3、三部分:鄧稼先和奧本海默:透過對比突出鄧稼先的品格和奉獻的精神。   4、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側面烘托出鄧稼先嚴謹,做出的巨大貢獻。   5、五部分:“我不能走” ...

簡介

  1、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1924年6月25日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學,在讀書求學期間,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 ...

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

  一、鄧稼先,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 ...

的資料20字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發的傑出科學家。   鄧稼先,安徽省懷寧縣人,中國傑出的科學家、中國“兩彈”元勳,先後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和美國普渡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回到祖國。他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從原子彈、氫彈 ...

的故事

  1、中國研製原子彈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尖端領域的科研人員雖有較高的糧食定量,卻因缺乏油水,仍經常飢腸響如鼓。鄧稼先從岳父那裡能多少得到一點糧票的支援,卻都用來買餅乾之類,在工作緊張時與同事們分享。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日夜加班。   2、在沒有資料,缺乏試驗條件的情況下,鄧稼先挑起了探索原子彈理論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