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酒泉婚嫁民俗

酒泉婚嫁民俗

  合婚:封建時代青年男女結婚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方看準誰家姑娘,即請媒人(俗稱冰爺、紅爺、媒婆)前去說合。女方家長同意後再請陰陽先生"合婚",即以屬相互配看是否合適。如屬牛的和屬馬的、屬雞的和屬狗的不能相配等,理由為"青馬怕白牛,雞狗不到頭"。此舉亦屬包辦婚姻的主要內容,不知坑害了多少青年男女,今已徹底破除。

  添箱:舊日民間男女結婚前,孃家人先擺酒席招待親友;客人帶著錢物上門祝賀,給陪嫁箱裡增添嫁妝禮品,謂之"添箱"。這些赴宴者即為第二天嫁女時的送親客。

  抱轎:舊時青年男女結婚時,男家用轎車子(有錢人家用騾、馬轎車,一般人家則用牛車,上面罩以半圓形蓆棚,棚上苫以紅氈)去接新娘,叫"娶親"。新娘梳洗打扮後,用紅布苫頭,由一中年男子抱上車,名曰"上轎"(抱轎人要用屬相相近的人,如虎、馬、豬、狗、兔、羊等,謂之"用相生")。把新娘接到男家後,再由此人抱下車送至新房。這種抱上抱下的過程,就叫"抱轎"。這一習俗,今已不存。

  鬧房和鋪床:舊日青年男女成婚的當晚,鄰里男性青年即前來鬧洞房。這時新郎的父輩及哥哥均要回避(不能待在家裡)。其鬧房活動大致與現在的情況相同。

  鬧房結束後即有中老年婦女為新婚夫婦鋪床。她們把兩床被子摞在一起鋪開,被子的四角夾以核桃、花生、紅棗等,條件好的家庭還放以荔枝、桂圓等。她們一邊撒一邊念著"荔枝摻圓圓(桂圓),生下的娃娃穿藍衫(意為讀書做官);圓圓加荔枝,生下的娃娃有志氣"、"炕上放個箱箱兒,生下娃娃是雙雙兒;地下支個櫃櫃兒,生下孩子是對對兒"等語,讓新婚夫婦睡下後摸著吃這些乾果,預祝他們早生貴子。新婚之夜懷孕的生下來被稱為"抑床兒女"。

  回門、站八天及站對月:舊日男女成婚後的第三天,新婚夫婦帶著禮物到女方家探親,謂之"回門"(即姑娘婚後第一次回孃家)。回門時,女方家習慣以包餃子招待女婿,其中有四、五個餃子包有酸、甜、麻、辣、鹹五味,意思是讓新郎不要罵人家的女兒,名叫"捏嘴餃子"。飯後即歸,不能久留。意為此次久待,以後姑娘就愛回孃家並長住不走。此習俗今仍沿用,但無什麼科學道理。

  姑娘結婚八天後,即有親戚(姑、姨、姐)或孃家人接回住上八天,以便休息,俗稱"站八天"。此習俗今已不存。

  姑娘結婚一月後,即有丈夫送其回孃家住一月,俗稱"站對月"。這一習俗今已自然淘汰。

酒泉生育民俗

  忌門:舊日民間小孩出生後,即將產婦門上掛上門簾,上綴紅布條,謂之"忌門"。鄰人親朋來家看見門上綴著紅布條,即止步不入其內。即使是自家人,若外出時間較長或遠道歸來,也應在院內或其它屋內"緩一緩"(休息片刻),方得入內。這一習俗本出於迷信,但卻保證了產婦休息,對預防疾病,使嬰兒健康亦有好處,至今仍然沿用。

  洗三:嬰兒生下第三天,家人將產婦住房燒暖,由"守生婆"(接生老嫗)等人用熱艾水給嬰兒洗澡,謂之"洗三",這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次洗澡。家中備以食品招待客人並自食,以示慶祝。此習俗至今仍然沿用。

  坐月子和出月:舊日農村因生活、衛生條件差,婦女生育後即睡在沙炕上(把炕燒熱)休息、哺育嬰兒,俗稱"坐月子"。坐滿一月後,即將沙子掃去,換上乾淨衣服,嬰兒自此日始也可抱往屋外,謂之"出月"。此種做法,極不衛生,今已絕跡。現在給小孩過滿月的活動,即由此而來。

  週歲試物:也叫"抓周"。昔日當小孩週歲時,家中大人讓其穿戴整齊,室內放一小桌(炕桌),上擺錢幣、毛筆、算盤、牛鞭等物讓小兒試拿,全家大小在旁圍觀。若小兒先拿起牛鞭,好認為將來只能耕田務農;若先拿起毛筆,認為將來必定是讀書人。小兒無知,拿甚物品全憑興趣。大人以此來卜其未來前途,實屬荒唐可笑!但也是一種遊戲,至今仍有人試兒。

酒泉祭祀民俗

  民間一年中有四次共同祭祀祖先的活動,時間均以農曆為準。三月清明上墳掃墓,獻以芽麵包子(麥芽面做餡),並焚化紙錢;七月十五上墳燒紙,獻以葫蘆包子;十月初一上墳燒紙,獻以麻腐包子(蘿蔔加麻籽汁做餡);臘月三十上墳祭祖,獻以過年供品。

  喪禮似乎更復雜、隆重,單從形式來說,就有樹葬、陶器葬、巖葬、火葬、棺木土葬等等。如彝族支系撒尼人的棺木土葬就有一系列複雜程式。人死要擇時辰入殮,並用柏枝、檀香煨水洗屍,否則死者會成遊蕩鬼魂。洗屍後舉行穿衣褲儀式,穿衣裳須穿單數,如三、五、七、九;不能穿有銅鐵釦子的衣褲,銅鐵釦會使人變成汗八(無下巴的鬼)。不能在棺材裡墊氈條,否則閻王就會罰死者數氈條。入殮後,棺材要點長明燈。家人坐在棺材邊,高唱“守靈唱”,而由兩個富有經驗的畢摩在靈前高唱“指路經”唱詞往往達上萬行。撒尼人認為,人死了就是回到祖先居住過的故地“阿著底”,這是一個“不冷不熱、不飢不渴、不黑不暗”的陰間仙境。撒尼人經書中開篇講到“阿著底”時說,過了打鼓巖,就可以找到“阿著底”。祖先會在那裡吹吹打打,而且殺了很多牲口在等候。祖先會告慰死者不要有什麼抱怨,先生就得先走。所育經文中除祝福祖先、哀悼祖先之歌外,還有若干敘事詩組成的複述歷史、追憶祖先發明的勞動的歌。


酒泉喪葬民俗

  報喪:舊時農村人家父母去世後,兒子身著孝服,由鄰人引導赴戶族親友家通報喪事,名曰"報喪"。每至一處,孝子跪在門外叩頭,由陪同人去告知逝者死亡時間,爾後離去,直至報完為止。孝子在行程中如遇陌生人及車馬等,亦要下跪叩頭,此所謂"孝子的頭最不值錢"。此習俗至今在邊遠地區依然存在, ...

酒泉遠行民俗

  扣"風陀螺"(又叫"風圈"):舊時家中若有人遠行(出外謀生、上學、經商等)時,前一天晚上要觀察月亮形狀。月光如明淨,即認為第二天天晴;月亮周圍若有暈圈則認為第二天颳風。為此,在院內畫一月亮形狀,將竹篩或瓦盆扣於其上,俗稱"扣風陀螺"。認為把風扣住就不會影響第 ...

澳門結婚有什麼習俗和忌諱 澳門婚嫁民俗盤點

  導讀:不管是哪個城市,結婚習俗講究頗多,所以知曉當地城市的婚禮流程,讓自己的婚禮舉辦的更順利,既定的順序也能給你的婚禮帶來祝福。那麼,澳門結婚有什麼習俗和忌諱呢?以下是小編對澳門婚嫁民俗盤點,感興趣的朋友來瞧瞧吧。   澳門結婚習俗   在澳門的居民中,華人佔97%,外籍人士佔3%。華人中除了土生土長的當 ...

重慶民俗土家婚嫁

  土家姑娘的結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餘。土家人還把能否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誌。新娘對家中每位親人要唱一首,來一位親朋又唱一首;遇上陌生人來要唱,每做一件事也要唱。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 ...

襄樊民俗文化之婚嫁

  婚嫁是家族延續的重要環節,古人十分重視,禮儀甚繁,有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6禮。襄樊舊時婚嫁逐漸演化為訂親、擇期、迎親幾個步驟。   訂親,首先,男方父母請紅爺(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則由紅爺將女方的“八字庚貼”(即寫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時的柬貼)交付男方。俗稱“拿八字”,也叫“傳 ...

春節專題 春節民俗民風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 ...

廣西桂北的七月半民俗

  農曆七月十四或十五在我們桂北地區俗稱“七月半”,也有直接稱為“鬼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和道教的“中元節”也同為這一天。民間俗傳去世的祖先七月初會被閻王釋放半個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的習俗。是繼清明節後又一重要的祭祀祖先的節日,不同的是清明節一般是全族人祭祀,並且還要掃墓,而七月半一般是一家人祭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