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起源時期:據《神農本草》所載,酒起源於遠古與神農時代。距今已有5000年曆史。中國傳統的酒:早初酒應當是果酒和米酒。
春秋時代,從科技史和民俗學的角度而言,是一個釀酒與飲酒同趨大盛的時代。人們不僅運用“自然發酵”釀酒,而且發明了曲粟釀酒,相當普遍地掌握了“固態發酵法”與“複式發酵法”釀酒。《尚書·說命》記載殷王武丁與大臣的對話:“若作酒醴,爾為麴櫱。”曲是酒母,又叫酒麴;櫱是麥芽、谷芽之類的糖化發酵劑。曲釀法和櫱釀法都是“固態發酵法”,但曲釀法克服了櫱釀法糖化高、酒化低的缺點,並使糖化、酒化兩種步驟同時進行,相互催化,提高了釀酒質量,縮短了釀酒過程,因而稱為“複式發酵法”。這是科技史上的一大進步.也可以說是四大發明之外,中國古代的一項偉大發明,比歐洲人領先了一千多年。
珍酒起源於1958年偉人將“茅臺酒要搞他一萬噸”的美好夙願,在1975年選址遵義建廠正式開始實驗,彙集了原來茅臺酒廠廠長鄭光先在內的28位技術精英,經過9個週期,63輪次及3000多次的試驗才釀造成功,是我國名酒之一。
珍酒的歷史起源
在1974年12月,根據貴州省科委與貴州省輕工廳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九日檔案精神,遵義市革命委員會決定在遵義市北郊十字鋪建立“貴州茅臺酒易地試驗廠”,正式展開“易地茅臺”試驗工作。
次年10月,貴州茅臺酒易地試驗廠正式投料進行探索性生產,中國科學院並將“茅臺酒易地生產試驗”定名為“貴州茅臺酒易地生產試驗”,自此來源於偉人心中的醬香傳奇正式拉開序幕。
而在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下,茅臺酒易地試製”研究工作非常艱辛,經過9個週期、63輪次、3000多次分析試驗以及10餘年的努力探索,於1985年10月透過國家科委鑑定“該酒色清、透明、微黃,醬香突出,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
端午節歷史起源 端午節的來歷故事起源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節,本是南方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龍昇天”吉日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即“初五”。《說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題也”,即說端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稱為“端五節”。《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因此,五(午)月的第一個午日,謂之端午。但端午的習俗卻早已有之,譬如龍舟競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古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通用天干地支,根據干支歷,按十二地支順序推算,第五個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而午日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稱為“端陽”。
端午一開始主要流傳於南方吳越一帶,並作為一種“圖騰祭”出現。上古先民以“龍”為圖騰,並選擇在端午進行拜祭,端午節在當時其實是拜祭龍祖的節日。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紀念屈原說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名平,字原,但實際上他姓“羋”,並不姓“屈”。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53] 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將屈原和端午節聯絡起來的,是南北朝時南梁吳均的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此時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從唐人歐陽詢轉抄《風俗通》(東漢末年應劭著)的佚文可見,也許東漢靈帝時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這也是屈原身後400多年的事了。雖許多端午習俗與屈原無關,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端午節活動有哪些
端午節雜糅了避邪、防疫等多種民俗為一體,因而後世有認為端午節是由來於古人為了“避邪防疫”而設的節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老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老節日的形成蘊含了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古老節日重視祖先神靈信仰與祭祀活動,祖先神靈信仰是古老傳統節日的核心,並非挑個日子避邪防疫就成為流傳萬古的民俗大節;端午節由來於古人“避邪防疫”之說,是後世對古老節日文化內涵的誤解。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關於端午節的祝福語,大部分民俗學家認為,是先有端午節日之後,才將傳說歷史人物紀念附著在節日上,賦予節日以其它意義,但這些意義也只是端午節其中的一部分。許多古人的詩詞都描繪了端午節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端午節自古就是食粽與扒龍舟的喜慶日子,古代端午節時熱鬧的龍舟表演,歡樂的美食宴會,都是慶賀佳節的體現,端午節快樂才是傳統。端午是個好日子,據《荊楚歲時記》: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
在傳統節日當中,論民俗之繁多複雜,或只有端午節能和春節可比擬,兩節都有著祈福、消災等禮俗主題,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端午習俗甚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藥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朮、佩香囊等等。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端午節期間透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
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每一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屈原不僅是位傑出的愛國人士,在文學領域也有很高的造詣,開創了楚辭,而他的千古絕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至今仍像一盞明燈,亮在所有自強不息人的心中。
過端午節是傳承中華文明的形式之一,端午 ...
2022年春分當天適合擺酒嗎?
從老黃曆上來看,這一天並沒有忌諱結婚嫁娶擺酒等,所以如果想要選在這一天擺酒的話是比較適合的。
從天氣上看,春分時期不算冷也不會熱,還挺適合的。
2022年嫁娶最佳日期
【公曆】2022年2月8日
【農曆】二零二二年一月初八
【衝煞】衝狗(丙戌)煞南
...
在明朝時期,朱棣造反,當時皇帝朱允炆命李景隆平叛。李不敵,一路退守德州,路過漕河鎮,糧草匱乏,李命令騎兵殺馬食肉。馬肉味道不錯,便在此地留下了養馬食肉的傳統。到清中期,馬為重要軍事單位,不準平民養殖屠殺。當地人便改吃驢,不久發現驢肉不僅比馬肉便宜還好吃。再加上當地聞名的火燒,美名遠揚。 ...
鹿茸酒10幾年不能喝了,已經過期了。如果儲存得當,三五年內,鹿茸的藥效是不會發生變化的。但是10幾的時間太長了,所以不建議飲用,避免引起身體不適。
一般藥酒的保質期為3-5年,但因為鹿茸屬於動物類藥材,比較容易發生質變,如果儲存得比較好的話,一般鹿茸泡酒起止時間算起,一般保質期是1-2年,如果是自制的 ...
蔥起源於半寒地帶,喜冷涼不耐炎熱。原產自中國,中國各地廣泛栽培,國外也有栽培。蔥是佛教中的五葷之一,是百姓家常用的調味食材,是一種草本植物,生食味辛辣。蔥分為蔥葉與蔥白,它雖然普通,但是營養不普通。蔥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對人體有很大益處。相傳神農嘗百草找出蔥後,便作為日常膳食的調味 ...
起於西周,源於西府、成熟於秦。秦腔源於古代陝西、甘肅一帶的民間歌舞,在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安生長壯大起來,經歷代代人民的創造而逐漸形成,因周代以來,關中地區就被稱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秦腔“形成於秦,精進於漢,昌明於唐,完整於元,成熟於明,廣播於清,幾經衍變,蔚為大觀”,是相當古老的劇種,堪 ...
不能喝。楊梅酒是一種用楊梅、冰糖和白酒製成的一道果酒,它與白酒不一樣,其中含有豐富的水分和糖類物質,在沒有新增防腐劑的情況下,是很容易滋生細菌而發生變質的,其儲存時間並不長,一般情況下放了三年的楊梅酒多已經發生了變質,人體飲用後很可能會對健康不利,所以一般放了三年的楊梅酒是不建議繼續飲用的。
拓展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