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釋迦牟尼,佛教創始人。姓喬答摩,名悉達多。“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釋迦,種族名,意為“能”;牟尼,亦譯為“文”,是尊稱,意為“仁”、“儒”、“忍”、“寂”。合為“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意即釋迦族的“聖人”。
2、相傳釋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在今尼泊爾南部提羅拉科特附近)淨飯王的太子,屬剎帝利種姓。母親摩耶夫人是鄰國拘利族天臂國王之女。摩耶夫人在回父國途中,於藍毗尼分娩後7天去世,太子因此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撫養成人。關於釋迦牟尼生卒年代,南傳和北傳的佛教有不同說法。據漢譯《善見律毗婆沙》“出律記”,推斷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南傳佛教或認為是公元前623年至公元前544年,一說是公元前622至公元前543年。釋迦牟尼幼時受傳統的婆羅門教育,29歲(一說是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各種苦惱,加上釋迦族姓面臨滅族的戰爭威脅,對當時的婆羅門教不滿,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道。開始在摩揭陀國王舍城附近跟隨“數論”先驅阿羅邏迦羅摩和烏陀迦羅摩子學習禪定。後到尼連禪河附近樹木中單獨修苦行6年。認為苦行不是達到解脫的道路,轉而到伽耶(菩提伽耶)畢波羅樹下靜坐思維四諦、十二因緣之理,最後達到覺悟。時年35(一說30)歲。先在波羅奈城鹿野苑向其侍從阿若憍陳如等5人說法,此後一直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進行傳教,並組成傳教的僧團,奠定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在王舍城先後受到摩揭陀國頻婆娑羅王及其子阿闍世王的皈依,在舍衛城受到拘薩羅國波斯匿王的皈依。弟子很多,傳有500人,其中著名者有10人,被稱為十大弟子。80歲時於拘屍那迦城逝世。
釋迦牟尼,佛教的創始人,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這位偉大思想的巨人,後世有著許許多多的人受他感染信仰佛教,他的教導給予人們巨大和深刻的意義。本期的佛教故事,為你解析。
悉達多降生人間
摩耶夫人途中經過大花園,叫藍毗尼園。那天天氣特別晴朗,園子裡面百花爭妍,綠草如茵,充滿了喜慶的氣氛,夫人漫步在花園中,看見一顆高大的無憂樹,枝繁葉茂,猶如傘蓋一樣柔柔軟軟地垂下,夫人看得高興,舉起右手摸了摸枝條,太子就從右脅誕生了,披著一身金光。
阿私陀為太子佔相
有位博學多識的星相學家,他名叫阿私陀來到王宮,細細地端祥安然而臥的太子,莊重地說:“非凡人!非凡人!太子相貌奇妙,面如滿月,他是釋迦族的光榮,他將會成為人世間的救主。”
舉世無雙的宮殿
淨飯王為太子建造一座舉世無雙,奇妙無比的宮殿,命名為“四時宮殿”;進入宮殿,四季如春,樓上閣下弦歌不絕,宮女歌妓侍立左右,不知人間還有春去秋來的淒涼,不知人生還有悲歡離合的悲緒。
慧劍削髮為僧
太子命侍從車匿將愛馬犍陟牽出來,策馬前行,徹夜不停。一路上人跡罕至,四周靜寂之極。在密林深處,找到了他所理想的居所,太子削髮改裝為沙門(修道者),叫車匿將他削下的長髮帶回宮給父親,作為紀念。
六年苦行修道
太子帶領五個隨從,來到尼連禪河的加者山苦行林中,為了尋求解脫,他靜坐思維,身不著衣,不避風雨,每日僅食一麥或一麻,堅持不懈達六年之久,身體已極度消瘦,但仍沒有找到真正解脫的方法。
白猿獻花果
太子來到伽耶山苦行林中,開始過其艱苦日子。他在樹下跏趺而坐,不分晝夜,不避風雨,不臥不起,一心修習禪定。有時山谷中的白猿摘取花果來供養。但他內心絲豪沒有懈怠的念頭。鳥兒飛來了,在他頭上做巢抱卵,撒尿拉屎,他不嗔怒,也不加驅趕,心性泰然。
牧羊女供養牛奶
悉達多結束苦行後,先到尼連禪河洗去了他身上六年的積垢,隨後接受了河邊牧羊女供養的牛奶,恢復了體力。隨從他的五個人見他這樣做,都以為他放棄了信心和努力,便離開了他,前往波羅奈城的鹿野苑去修苦行。
悉達多驅逐魔女
太子的威光驚動了六慾天上的魔王宮殿,魔王波旬心驚膽顫,害怕太子圓成佛道。便派了三個妖冶美麗的魔女去迷惑太子。魔女來到太子跟前,扭動著窈窕的身子,露出嫵媚的笑容,挑逗太子情慾,而太子毫不動念!閉目靜坐,穩如泰山。三個魔女自慚形穢,狼狽遁去。
菩提樹下悟道
悉達多太子獨自一人,走到一棵枝葉繁茂的畢缽羅樹下,拾了一些草葉鋪了一個座位,面向東方,盤腿靜坐。當時發下誓願:我若不能證到無上正覺,寧讓此身粉碎,永不起此座!“終於,在十二月初八日的凌晨,大徹大悟。
佛陀”初轉
佛陀成道後,開始了四十年不間斷的弘揚佛理,教化眾生的活動。他最初說法,是到波羅奈城的鹿野苑,化度隨侍過他的五個侍者阿若喬陳如等人。佛陀在鹿野苑的第一次說法,在佛教史上稱為”初轉法“。
佛陀弟子千餘人
佛陀離開樹林,來到他曾經修道的伽耶山尼連禪河邊。他的目的是化度在這裡修行的、拜火教的首領優樓頻羅迦葉。佛陀感化了他,隨後有五百個弟子皈依了佛陀。優樓頻羅迦葉又說服了兩個弟弟那提迦葉和伽耶迦葉,各帶領自己的二百五十名教徒皈依佛陀,這時,佛陀弟子已有千餘人。
回家探望父王
佛陀成道後的第六年,淨飯王思念兒子,很想見他一面。佛陀為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率弟子回國省親。回到闊別十二年的故鄉。他見到了父王,自然流露出的關愛之情,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父王萬分激動。
羅睺羅”小沙彌“
佛陀回國省親,講經說法,王室宗親紛紛披剃出家。就連淨飯王的愛孫羅喉羅也隨佛陀出家做了”小沙彌“。過了兩年,佛陀的姨母帶著耶輪陀羅及五百宮女要求隨佛陀出家,佛陀慈悲讓她們出家為比丘尼,並且特製《八敬法》戒律,要求比丘尼眾遵守。
國王皈依佛陀
皓月當空,大地銀輝。佛陀在”竹林精舍“向一千二百五十諸比丘,宣說其深微妙法。而後,率眾弟子暫離”竹林精舍“,走向北方的”祗園精舍“,沿途不斷對民眾施以教化。喬薩彌羅國的國王波斯匿王聞佛說法,深受啟迪,當即皈依佛陀。
娑羅樹下涅盤
佛陀晚年疾病纏身,仍然到處講經說法。來到拘屍那伽城外的娑羅樹林,佛陀疲乏不堪,決定在這裡入滅。在兩株娑羅樹中間,阿難攙扶佛陀右脅而臥,還對外道須跋陀羅說法,這是最後度化的弟子,說完便寂然入定,安祥而逝。這是公元前五四三年二月十五日中夜,佛陀壽八十歲。
1、一生簡介:劇集開篇,集中在仁宗親政前與生母和撫養自己的皇后之間的情感糾葛,這一情感線索的鋪陳,也對仁宗一生的際遇與決策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劉太后死後,八大王大鬧靈堂,直言宋仁宗身世一事,為了自己計,為天下計,宋仁宗不得不開啟生母李辰妃的棺槨,進而擊破了傳言,也向天下證明了劉太后的清白。
2、清平樂宋仁宗一生勤勉仁厚,致力於開拓一個四海平寧之世的同時,也著力描繪了他與妻子丹姝由貌合神離到彼此交付的傾心之路,和對女兒徽柔由寵溺愛護到諄諄告誡的深邃父愛。
1、浴佛節的由來。 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誕生在印度北部的蘭毗尼園。傳說佛陀降生時,大地震動,天雨濱紛,九龍吐水,為太子沐浴,周行七步,每走一步,足下生出一朵蓮花。並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這種殊勝,未曾有之。當時興起大家對佛陀崇高的敬仰,即塑佛太子像,每年佛陀誕生日以香湯 ...
釋迦牟尼佛本名:喬達摩·悉達多。別稱:釋迦牟尼、佛陀、薄伽梵(世尊)。釋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義即“釋迦族的聖人”。 ...
1、世間的一切都在為三界導師佛陀的涅槃致哀。娑羅雙樹都變成白色,一片烏雲遮蔽了月光,狂風從四方吹起,山川震撼搖動,火焰從地中冒出,清流都滾沸起來,天人擂鼓打鑼悲嘆傳報,弟子們捶胸頓足號哭失聲,百獸從山中狂奔而來,群鳥集在林間亂飛亂鳴。
2、大迦葉前來哀悼。佛陀涅槃以後,弟子們用金棺收殮起聖體,上面裝飾 ...
1、世間的一切都在為三界導師佛陀的涅槃致哀。娑羅雙樹都變成白色,一片烏雲遮蔽了月光,狂風從四方吹起,山川震撼搖動,火焰從地中冒出,清流都滾沸起來,天人擂鼓打鑼悲嘆傳報,弟子們捶胸頓足號哭失聲,百獸從山中狂奔而來,群鳥集在林間亂飛亂鳴。
2、大迦葉前來哀悼。佛陀涅槃以後,弟子們用金棺收殮起聖體,上面裝飾 ...
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在的寺廟有:
1、靈光寺佛牙塔。
2、法門寺塔基下的地宮,位於中國西北部陝西省的扶風縣。
3、雲居寺雷音洞,雷音洞位於房山區雲居寺景區內。
4、甘露寺鐵塔地宮,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上。
5、阿育王寺的舍利殿,位於浙江省寧波鄞州區的阿育王山。
6、雷峰塔的佛螺髻發 ...
武松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排行第十四位,人稱行者武松。武勇非凡,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猛虎。山東東平府清河縣孔宋莊村(今河北省清河縣王什莊村)人,曾一度被誤認為虛構,而事實上卻是跟宋江一樣為真實的歷史人物。 著名事蹟: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十字坡遇張青、醉打蔣門神、 ...
六世。釋迦牟尼(佛陀),是佛教創始人,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其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29歲時出家,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佈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