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春節習俗:
1、準備年貨。例如宰年豬、燻臘肉、灌香腸等
2、掃陽塵。除夕之前,進行大掃除,掃除一切塵埃。
3、貼春聯。貼春聯、貼福字,寓意幸福安康。
4、買新衣服。喜慶過大年。
5、掃墓。除夕當天,部分人祭拜過世的親人。
6、吃年夜飯。意味著團團圓圓。
7、守歲。除夕晚上需要十二點之後睡覺,表示辭舊迎新。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春節習俗,豐富多彩,熱鬧非凡。
重慶春節習俗:
1、準備年貨。例如宰年豬、燻臘肉、灌香腸等
2、掃陽塵。除夕之前,進行大掃除,掃除一切塵埃。
3、貼春聯。貼春聯、貼福字,寓意幸福安康。
4、買新衣服。喜慶過大年。
5、掃墓。除夕當天,部分人祭拜過世的親人。
6、吃年夜飯。意味著團團圓圓。
7、守歲。除夕晚上需要十二點之後睡覺,表示辭舊迎新。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春節習俗,豐富多彩,熱鬧非凡。
燻臘肉、灌香腸、掃屋、貼春聯、賞臘梅、守歲團年等。
1、燻臘肉、灌香腸:殺好的年豬很大一部分都被拿來做臘肉、香腸了。炕臘肉的時候,一堆人圍著火坑,守著燻肉,很有過年的感覺。香腸製作完成後還要一邊灌肉一邊用針扎香腸放氣。
2、掃屋:掃塵,又稱掃屋、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習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佈新為活動主題,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
3、貼春聯: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一個種類。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我們過年的重要習俗。
4、賞臘梅:重慶在中國有山城和霧都的稱號,在那裡過春節,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臘梅花。春節在家裡擺上淡黃色的臘梅花,其花瓣帶有清香的味道有過年的氛圍。
5、守歲團年: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中國漢族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 ”,新年前除夕夜晚守歲團聚過年。民俗活動主要表現為點歲火、守歲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燈燭,閤家歡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燈燭通宵不滅,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歲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春節美食
1、餃子:是我國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飲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每逢新春佳節,餃子必定成為年夜飯上不可缺少的佳餚。
2、年糕: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據說年糕最早是用來為年夜祭神、歲朝供祖先的,後來才發展成為春節食品。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詩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
3、元宵:元宵,在歷史上有很多名稱,而南北方對其稱呼也各不相同。各地製作的種種元宵,雖然風味各異,但均帶有團圓的寓意和象徵,為廣大群眾所喜愛,已經成為元宵節不可或缺的節日美食。
4、臘八粥:臘八粥現又稱八寶粥,用料以桂圓、苡米、麥片、糯米、綠豆、紅豆、芸豆、花生等八物(也可選自己喜愛的如芡實、栗子等)。
5、春餅:漢族立春飲食風俗。春餅是麵粉烙制的薄餅,一般要卷菜而食。最早,春餅與菜放在一個盤子裡,成為“春盤”。立春吃春餅有喜迎春季、祈盼豐收之意。
臘八兒: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逛娘娘宮: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就是風葫蘆,成年男人到這裡,忘不了買燈籠,女人們來這裡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情。
糖瓜祭灶: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昇天的日子,家家要買糖瓜兒,等到夜裡12點祭灶王爺。待香燃盡後,請下灶王像,點火燒了,大年三十再買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碼子"換上,年復一年,都是這樣。
吊錢兒:吊錢兒是用彩紙剪刻成的圖案,貼在門窗的玻璃和橫稜上,作為春節喜慶氣氛的點綴。貼上的吊錢兒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損壞,否則就意味著一年不吉利。
"破五":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