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登高習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一種是可能源於古代對山神的崇拜,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災禍。或許最初還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後來才逐漸演化成一種娛樂活動了。
3、另外一種說法是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閒。這時山野裡的野果、藥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藥材和供副業用的植物原料。這種上山採集,農民們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
3、至於集中到重陽這一天則是後來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為一種象徵,起點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於植樹,人們就定個植樹節的道理一樣。此外重陽節期間天氣晴朗,氣溫涼爽,適宜登高望遠。
重陽節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髙,故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陽節又稱登高節。
重陽登高的習俗是怎樣來的
重陽登高,最早見於梁代吳均《續齊諧記》一書。書中記載,東漢時,汝南汝河一帶瘟魔危害一方,疫病流行,百姓深受其苦。有一個叫桓景的人歷經艱辛,到山中拜費長房為師,以求消災救人之法。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 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你的父老鄉親們吧。並告訴他 那天登髙,要用紅布袋裝上茱萸,紮在胳膊上,
同時要喝菊花酒,如此便能消滅瘟魔,免除災害。桓景回去後,遍告鄉親。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洶湧澎湃,雲霧瀰漫.瘟魔來到山前,因菊花酒氣味刺鼻,茱萸異香薰嗆,被桓景殺死於山下。從此,重陽登高的風俗,就世代流傳了下來。
九月,秋高氣爽、萬里無雲,登高眺遠,使人心曠神怡,於是登高也就成為一項很好的健身活動。
但舊時登高卻是為“避邪”,此說始於東漢,梁 人吳均在《續齊諧記》裡說:當時有名費長房者,頗擅仙術,能知人間禍福 。一日,他對其徒汝南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全家有難,但如能給每人做一紅布袋,裝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然後去登高,並在山間飲菊花酒,即可倖免於難。桓景照辦,果真九日晚間,全家從山上回來後,見家中雞、犬、牛、 羊俱已暴死。
事後,費長房告知,此乃家畜代為受禍。這種神奇故事經過傳播,便形成了重陽節登高的習俗。
舊時,北京人登高飲酒的風俗很盛。南城可到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 北城可到薊門煙樹,遠一點可到西山八剎。
賦詩飲酒、烤肉分糕,登高兼 有秋遊之意。
由於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 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 陽花糕”,寓意“步步高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誌,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 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 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 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麵餅夾上棗,慄諸果的, 或以江米、黃米麵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花糕是招待女兒歸寧的食品,也是節日互相饋贈的禮物。
如今,北京人登高習慣更盛,景山、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 八大處還舉辦重九登高節,吸引了眾多的遊人。而且北京人登高也不僅僅限於重九節,每天清晨,在崎嶇的山道上,常常可以見到登高的人群。
重陽登高作文1
今年的十月五日是重陽節,這天人們有登高眺望遠方、頭插茱萸等習俗。提起登高,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
昨天,宮濤、陳舒言約我一同去爬銅山。一路上,我們開著窗戶,吹著秋風,看著美景,講著笑話,玩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 ...
1、原文: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2、翻譯:
老朋友準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
推開窗戶面對穀場菜園,共飲美酒,閒 ...
重陽登高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另外到了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 ...
1、重陽節習俗之一就是登高望遠,其實,重陽節的登高寓意很是簡單,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句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見,這個節日登高是為了懷念遠方的親人,寄託著自己的思念之情。
2、另有辟邪氣之說,重陽節登高有辟邪氣之說,古人認為重九之時,天氣下降而地氣上升,天地二氣相交,不正之氣瀰漫。為避免 ...
1、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
2、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 ...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定風波·重陽》
宋.蘇軾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 ...
1、重陽節登高的含義是為了避災,據說東漢時汝南一帶瘟魔為害,疫病流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拜道長費長房為師,學消災救人的法術。一天,費長房告訴桓景說,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並囑咐桓景回去搭救鄉親:“九日離家登高,把茱萸裝入紅布袋,紮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即能戰勝瘟魔”。桓景回家,遍告鄉親。九月九日那天,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