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重陽節意義是什麼意思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這一天是個吉利日子,應該舉行活動來慶賀,由此逐漸演變成了節日。
“重陽”名稱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期。屈原在《遠遊》裡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裡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期,據曹王《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魏晉時期,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寫道:“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醒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那時候在重陽節,人們就要賞菊、飲酒了。到唐朝,重陽節成為了正式節日,並且普及開來,無論王公貴族,還是民間百姓,都會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到了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到了清代,這種風俗依舊盛行。
重陽節也是登高節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可見重陽節的活動與登高是密不可分的。古人認為重九有災,登高可以避禍免災。重九有災的說法與玄理有關。古人認為九是數之極,到了盡頭自然要歸一了。在卦卜數術中,九是代表由盈轉虧、由盛轉衰的不吉利數字,九九更是大大不吉利,必有災禍降臨,因此最好登高避災。
撇開這套玄理不說,其實九月天高氣爽,正宜登高遠眺,藉此機會爬爬山、鍛鍊一下身體,就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據西漢《長安志》說,漢代京城長安近郊有一小高臺,每年重九等節日,都有很多人登上高臺遊玩賞景,簡稱登高。魏晉時,登高活動已較普遍,範圍擴大到登山。為了登山方便,晉末詩人謝靈運還自制了一雙登山的木屐,前後裝有鐵齒,上山時裝後齒,下山時裝前齒,甚為方便,人稱謝公屐。它是我國最早的登山鞋,為後人廣為使用。由於登高是古代一項極為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戶外體育活動,所以流傳至今。
重陽節也是老人節
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敬老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在這一天,各地都會組織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以表達對老人的關愛、敬養之情。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九月初九又叫重陽的說法來自《易經》。《易經》“以陽交為陽”,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為重九,月日並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由於“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特別值得慶賀的日子。
大約從漢文帝時開始,尊老敬老就成為朝廷中的一種風尚,並漸漸固定為國家制度。朝廷每年要給70歲以上的老人發手杖、羊、酒、糜粥、布帛,皇帝們還經常邀請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人來赴宴,以此來影響全社會尊老敬老。漢朝時設三老,讓三老掌教化。在縣鄉兩級都有三老,官府免除他們的稅收和勞役。東漢時在郡級設了三老,又在朝廷設了國三老。其次是定期供養老人以米肉,讓他們老有所食。三是實行王杖制度,就是賜給老人王杖,這杖像蘇武出使時的族節,猶如皇上親臨。持杖老人可享受六百石官員的待遇。魏晉之後,尊老風俗得到了沿襲,唐朝官方還頒佈了一系列敬老養老的政令,比如允許50歲以上老兵還鄉務農,免除老人的課役等。對退休的老官員也有種種優待,保障生活供給,讓他們安度晚年。明朝初年時,對老人有三優,就是尊高年、設里正,優致仕。里正是村級主事人,致仕是退休,退休要優待。對民間老人實行養老之政,凡80歲以上的貧寒者,只要為人正派、鄉民稱善,他們就可以上公堂直諫,甚至有事可以直報朝廷。清朝時,乾隆50歲大慶時舉行了千史宴,宴請老人多達3000人。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重陽節寓意:一元肇始,長久長壽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陽節又叫什麼節
重九節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所以重陽節又叫重九節。
菊花節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重陽賞菊之風盛行,所以重陽節又叫菊花節。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登高節
因為重陽節最重要的風俗活動之一就是登高,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為什麼要登高呢?一種說法是因為重陽節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氣。還有一種說法是源於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在《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
茱萸節
重陽節也登高佩茱萸、佩茱萸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被稱為“茱萸節”。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而茱萸被人們稱為“辟邪翁”,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
女兒節
重陽節又叫“女兒節”,明朝末期的《帝京景物略》中記載,每到重陽,“父母家必迎女來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則詬,女則怨,小妹則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兒節”。在這天出嫁的女子,孃家必贈送重陽旗與時鮮盒,稱為送“重陽節盒”。而已經婚嫁的女子,每逢重陽節都要回孃家團聚,實質上“女兒家”也是讓婦女休息的意思。
老人節
在民俗觀念中,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所以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說。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過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中國人是一個有著尊老傳統的群體,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詩經》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更是膾炙人口。而現階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先老”的社會壓力,賦予了文化色彩濃郁的重陽節更多更沉重的現實意義。 不管怎麼說,重陽節只有一天,就像廖主任說的那樣,我們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時間裡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有以此為契機,形成長效機制,從制度上加以保證,從風氣上加以影響,從觀念上加以調整,這才是重陽節真正的意義。
1、重陽節所表達的意思: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重陽節就是登高秋遊以及感恩敬老這兩個主要議題,而且重陽節這一天活動也很多,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等等。
2、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3、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溼、逐風邪。於是人們將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雅號“辟邪翁”,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除佩帶茱萸,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如此,歷代盛行。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 ...
1、重陽節指的就是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也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九月九日兩個九相重,所以又叫九九重陽節,古代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九月九日的時候在民間有登高、賞菊、祭祖等習俗。九九重陽節流傳至今還增加了敬老等內涵,重陽節主要就是登高秋遊以及感恩敬老這兩個重要的主題。
2、重陽節所表達的意思:九月初九,日 ...
1、九九重陽節是我國一項傳統節日,一般日期是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這天,其中“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後來又因為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在古代人們認為九九重陽是一個很吉祥的日子。這天人們會登高祈福以及進行秋遊活動。
2、九九重陽節作為我國一項傳統的民俗節氣,主 ...
重陽節踏青是指重陽節到郊外散步遊玩。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
重陽節意義是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 ...
1、重陽節有敬祖、敬老、感恩的意思。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2、節日習俗是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活化石”,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活文物”。但它不會一成不變,總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滲透進新的內容和價值觀念。近年來,隨著我國老年社會的提前到來,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佔到我國總人口 ...
1、不是雙向的奔赴毫無意義的意思是:兩個人沒有為了一件事情發展就毫無意義。
2、“奔赴”語出《後漢書·延篤傳》:“以師喪棄官奔赴,五府並闢不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