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的古詩 重陽節詩句大全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毛澤東《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毛澤東《採桑子·重陽》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黃。——張可久《滿庭芳·客中九日》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鄭谷《菊》
芙蓉金菊鬥馨香。天氣欲重陽。——晏殊《訴衷情·芙蓉金菊鬥馨香》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龍山飲》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
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晏殊《少年遊·重陽過後》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序燈《九日吳山宴集值雨次韻》
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辛棄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文森《九日》
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香。——蘇軾《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苶有懷子由弟二首·其二》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文森《九日》
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趙可《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
暗凝佇。近重陽、滿城風雨。——周密《掃花遊·九日懷歸》
握手經年別,驚心九日霜。——妙信《九日酬諸子》
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重陽佳節意休休,與客攜壺共上樓。——姜塘《摘星樓九日登臨》
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曹雪芹《螃蟹詠》
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參》
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耐看。——吳文英《霜花腴·重陽前一日泛石湖》
不負東籬約,攜尊過草堂。——妙信《九日酬諸子》
萬里秋光客興賒,同人九日惜年華。——沈輅《九日登高臺寺》
西風潑眼山如畫,有黃花休恨無錢。——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細看茱萸一笑,詩翁健似常年。——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紫萸一枝傳賜,夢誰到、漢家陵。——姚雲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朔方三度重陽節,河曲幹旌歲歲忙。——齊之鸞《九日登清水營城》
重陽節的起源
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梁朝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東漢時,汝南人恆景曾拜一個叫費長房的道士為師。一天,費長房對恆景說:“九月九日這天,你家有難。”恆景大驚,急忙請教避難解救之法。費長房說:“你快叫家人做紅布帶,裡面放滿茱萸,紮在手臂上,一同去登山,再喝點菊花酒,便可以免去此災難。”恆景依言照辦。傍晚他們回家一看,發現家中“雞牛犬羊,一時暴死”。從此,重陽登高飲菊花酒、佩帶茱萸的習俗就逐漸形成了。這個故事雖不可靠,但可看出東漢時重陽節習俗已非常盛行了。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可見重陽節的活動與登高是密不可分的。古人認為重九有災,登高可以避禍免災。重九有災的說法與玄理有關。古人認為九是數之極,到了盡頭自然要歸一了。在卦卜數術中,九是代表由盈轉虧、由盛轉衰的不吉利數字,九九更是大大不吉利,必有災禍降臨,因此最好登高避災。
撇開這套玄理不說,其實九月天高氣爽,正宜登高遠眺,藉此機會爬爬山、鍛鍊一下身體,就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據西漢《長安志》說,漢代京城長安近郊有一小高臺,每年重九等節日,都有很多人登上高臺遊玩賞景,簡稱登高。魏晉時,登高活動已較普遍,範圍擴大到登山。為了登山方便,晉末詩人謝靈運還自制了一雙登山的木屐,前後裝有鐵齒,上山時裝後齒,下山時裝前齒,甚為方便,人稱謝公屐。它是我國最早的登山鞋,為後人廣為使用。由於登高是古代一項極為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戶外體育活動,所以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