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擇時間:野釣不確定因素眾多,要正確選擇作釣時間,春秋季節是野釣黃金季節,魚情較好。
2、選擇水深:野釣要確定目標魚,選擇合理水深,大部分野釣魚種為底棲魚類,以底釣為主。
3、選擇魚道:野釣水域面積廣,魚密度稀,所以選擇魚道,能提高中魚機率。
1、選擇時間:野釣不確定因素眾多,要正確選擇作釣時間,春秋季節是野釣黃金季節,魚情較好。
2、選擇水深:野釣要確定目標魚,選擇合理水深,大部分野釣魚種為底棲魚類,以底釣為主。
3、選擇魚道:野釣水域面積廣,魚密度稀,所以選擇魚道,能提高中魚機率。
1、大略找底
如果我們不瞭解水底狀況,或水下在近期有過人為或客觀變化,在作釣之前,最需求做的就是先摸清下面的水情!這兒的瞭解不是直接跳下水,每一個釣魚著都應該能夠憑藉調漂找底。大略找底的時候,我們在釣鯽魚線組上先不必掛餌,子線也不必掛,只需要在鉛皮座上掛上分量大些的鉛皮,使它的重力能夠直接將浮漂深入水下,當漂上升顯露一目,直到最上面的太空豆跟第二顆太空豆緊挨之後,這就算完結定位了。需留意的是,在整個野釣程序中,線組最上面的太空豆都不能容易移動。
2、調目
這是一個需求極度耐性的步驟,等親身實踐的時分我們就會明白!
先掛上子線,空鉤狀況下將漂向下拉30公分左右方位,我們一定要謹記,調漂時,漂向下的距離要在大於長,子線長度的基礎上加10公分距離就行了。調好後,在江河垂釣時,浮漂會直接悉數沒入水下。釣友所要調整的調目要透過漸漸剪鉛皮完成,鉛皮不要一會兒減掉太多,要少數減,直到顯露想要的調目。
漂的造型、種類頗多,釣者要對它們多多瞭解,這樣,面臨不一樣的狀況,作釣者能更準確的選用適宜的漂。夏日在江河垂釣,釣鯽魚的調目跟釣目之間是有聯絡的,運用七目軟尾漂掛搓餌,一般是調4-5目釣2目左右;運用七目軟尾漂掛拉餌,一般是調2。5~4目釣2目左右;用硬細尾漂掛搓餌,一般是調7~9目釣2~3目;用硬細尾掛拉餌,多是調4~7目,釣2~3目;一般來說,調漂時,多是釣目高釣鈍,釣目低則釣靈。野釣時,還要依據不同的時節、魚餌、魚情、水情等狀況進行調整。
3、準確找底
再次探底為的是能直接下竿,水下大致狀況在初步找底時已瞭解了七八分。在這兒,我們需求先移動漂,將漂座上的太空豆跟大略找底是定好位的太空豆之間的間隔定到跟子線長度大致持平的方位上,鄙人鉤上掛上大餌團找底,這些餌料還能充任窩料用來打窩,移動浮漂後,漂要顯露水面兩目,持續將漂向上拉動2公分,如果漂上顯現三目以上,則表明已透過底,漂要持續拉回兩公分,這個程序也叫反向找底。找底完結後,調漂也算成功一大半了,這時分野釣掛上正常鉅細的餌團即可拋竿,調整釣目在兩目左右進行試釣。
4、試釣調整
(1)如果下竿方位,漂動了,在30~60分鐘內卻頻頻無魚,不要傻傻等候,自動將漂往上拉兩釐米(最多接連向上拉5次),魚的上唇被釣到2次以上,就是找到正口了。這種狀況是釣的太靈了。
(2)跟上文相反的就是釣太鈍,這也會跑魚,直接影響作釣者的漁獲,常常體現在上鉤魚多為嘴邊或上下顎。這時分作釣者將漂向下拉一公分,如果過呈現接連兩次魚的上唇被釣到,這就是正口。
(3)有時分,魚所在水位會因各種因素改動,作釣者要及時作出應對,只要這樣才幹一向有魚。如果釣底沒有魚口時分,下拉浮漂15公分找魚,這時分作釣者還需求從頭減鉛掛餌,直到漂顯露2目。
1、傳統臺釣。
傳統釣的竿子,臺釣的線組,俗稱傳統臺釣,不過線組並非齊杆線,一般3、4米的主線長度。本週剛好出釣了一次,發現部分老釣友就用這種方法,結果上的鯽魚不但多,而且個頭明顯大。傳統釣的長竿短線,其實可以搭配雙鉤也可以搭配單鉤的,單雙魚鉤的選擇主要看釣場情況。線組配合推薦主線1.0,子線0.6長度4、5釐米,由於長竿短線的搭配提竿的時候響應速度快,所以線組太細了容易斷。
2、臺釣。
線組搭配主線0.6-0.8,子線0.4-0.6,是比較通用冬釣大鯽魚的線組搭配。臺釣在試釣和找魚窩中比較欠缺,通常是選個可能藏魚的釣位,比如水草,向陽避風的位置,然後透過不斷拋竿的方式實現誘魚,讓魚進窩。但是初冬鯽魚活性比較差,如果不能讓餌料動起來,死守的效果是很差的。
3、鯽魚的習性。
一年中鯽魚在春夏秋,三個季節覓食都比較積極,尤其是春秋兩季。夏季由於水溫高,水溫超過25度鯽魚就會躲在深水中乘涼,只有早晚甚至夜間才出來覓食,也就是說,春夏秋三個季節,鯽魚非常活躍,鯽魚基本每天都要覓食,才能補充足夠的能量。但是到了冬季,鯽魚的活動範圍開始變小,能量消耗比較少,所以習性變成覓食範圍小,天氣不好根本不覓食,而且對於靜態的餌料不怎麼感興趣。針對這種情況,在釣法上有兩個套路,可以讓餌料動起來,提升誘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