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漢昭昭暗渡下一句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出自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字少遊,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江蘇高郵人。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以婉約詞著稱,其詞風含蓄清麗,朦朧悽清。在秦觀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有三卷100多首,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共250多篇。其策論文筆犀利、說理透徹、引古徵今、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銀漢昭昭暗渡下一句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出自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字少遊,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江蘇高郵人。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以婉約詞著稱,其詞風含蓄清麗,朦朧悽清。在秦觀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有三卷100多首,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共250多篇。其策論文筆犀利、說理透徹、引古徵今、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渚雲低暗渡下一句是關月冷相隨。出自唐代崔塗《孤雁》。
《孤雁》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譯文:
幾行歸雁消失在遙遠的塞外,不知你形單影隻要往何處飛?
暮雨中呼喚同伴已失去聯絡,想要落下寒塘卻只畏懼遲疑。
沙洲上層雲低垂慢慢地穿過,只有關山冷月與你緊緊相隨。
雖說不一定會遇到強弓暗箭,獨自奮飛難免讓人疑慮凝眉。
賞析:
這首詩題名《孤雁》,全篇皆實賦孤雁,詩眼就是一個孤字。一個孤字將全詩的神韻、意境凝聚在一起,渾然天成。這是一隻悲傷而執著的孤雁: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兒飛著,叫著,追尋它的同伴。詩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實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寫出離群這個背景。所以詩人一開頭便說: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站在驛樓上,極目遠望,群雁不見了,只留下一隻孤雁,在低空盤旋。從歸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為只有在春分以後,鴻雁才飛回塞外。這兩句中,一個行字,一個獨字,二者作對比,孤雁就突現出來了。念爾二字,隱蘊詩人同情之心。古人作詩,往往託物寓志,講究寄興深微。念爾句寫得很妙,筆未到而氣已吞,隱隱地讓一個孤字映照通體,統攝全域性。獨何之,則可見出詩人這時正羈留客地,借孤雁以寫離愁。
頷聯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是說失群之後倉皇的表現,既寫出當時的自然環境,也刻畫出孤雁的神情狀態,是全篇的警策。孤雁呼尋夥伴,聲音淒厲,它經不住風雨的侵凌,想下來棲息,卻又影單心怯,幾度盤旋。詩人將孤雁那種欲下未下的舉動,遲疑畏懼的心理,寫得細膩入微。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悽的情感熔鑄在孤雁身上了,從而構成一個統一的藝術整體,讀來逼真動人。誠如近人俞陛雲所說:如莊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猶詠鴛鴦之‘暫分煙島猶回首,只渡寒塘亦並飛’,替鴛鴦著想,皆妙入毫顛也。(《詩境淺說》)這兩者意境是頗為相似的。
頸聯渚雲低暗度,關月冷相隨,是承頷聯而來。寫孤雁穿雲隨月,振翅奮飛,然而仍是隻影無依,淒涼寂寞。渚雲低是說烏雲逼近洲渚,對孤雁來說,便構成了一個壓抑的、恐怖的氛圍,孤雁就在那樣慘澹的昏暗中飛行,令人擔憂。這時作者是在注視並期望著孤雁穿過烏雲,脫離險境。這一句寫想象中孤雁的行程,雖非目力所及,然而望盡似猶見,傾注了對孤雁自始至終的關心。這兩句中低字和冷字用得好。月冷雲低,襯托著形單影隻,就突出了行程的艱險,心境的淒涼;而這都是緊緊地扣著一個孤字。唯其孤,才感到雲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隨,才顯得孤單淒涼。
詩篇的最後兩句,寫了詩人的良好願望和矛盾心情。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是說孤雁未必會遭暗箭,但孤飛總使人易生疑懼。從語氣上看,象是安慰之詞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實際上卻是更加擔心了。因為前面所寫的怕下寒塘、驚呼失侶,都是驚魂未定的表現,直到此處才點明驚魂未定的原因。一句話,是寫孤雁心有餘悸,怕逢矰繳。詩直到最後一句孤飛自可疑,才正面拈出孤字,詩眼至此顯豁通明。詩人飄泊異鄉,世路峻險,此詩以孤雁自喻,表現了他孤悽憂慮的羈旅之情。
萬里長征人未還。出自王昌齡的《出塞》。
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願望。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