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近日有多家銀行紛紛將存款的利率往下調,1萬元存兩年利息少20元,發生這種情況意味著什麼呢?今年銀行最新的利息調整是怎麼樣的?和小編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銀行的利率吧。
銀行下調存款利率意味著什麼
站在當下的角度看降低存款利率這件事,既有宏觀經濟的客觀要求,也是銀行業自身保持良好發展的要求。
先從宏觀經濟的情況來看,俄烏衝突、疫情爆發等極大地增加了經濟不確定性。一季度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反映居民消費情況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同比增長3.3%,遠低於4.8%的GDP增速,三月份受到疫情影響,消費更是同比下降3.5%。
而消費則是支撐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是69.4%,是三大需求中貢獻最大的。如果消費不穩,那麼將極大地影響“穩增長”目標的實現。
在這樣的情況下,透過降低存款利率,提高居民存款的機會成本,進而降低儲蓄率,可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鼓勵消費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當前國內完全存在透過降低儲蓄率來間接提升消費的客觀條件。長期以來,我國都有勤儉節約、省吃儉用用以儲蓄的傳統。
國內儲蓄率從1999開始持續高速增長,最高在2009年達到51%。隨後在房地產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儲蓄率有所下降,但近幾年又開始逐漸抬升,已經達到45%的儲蓄率,顯著的高於其他國家。高儲蓄率帶來的是較低的消費率。
無論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我國發展水平或文化相似的俄羅斯、日本、越南等國家,國內的消費率都大幅度地低於這些國家。因此,當前降低儲蓄率,鼓勵居民消費,存在客觀條件。
其次是從銀行業自身發展來看,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而銀行又是金融體系中最重要的角色。疫情發生之後,實體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金融讓利實體經濟的最重要的表現就在於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銀行則是金融讓利的主體。
而對於商業銀行而言,貸款利率的不斷下降,也導致銀行的淨息差(即NIM)快速地走低。
如果從資料來看,反映商業銀行運用生息資產效率的淨息差從疫情前的2.2%降低至目前的2.08%,降幅達到了5.5%。
而結合當前的經濟形勢,持續的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仍然是重中之重,在保證銀行業自身健康發展,同時還能更好的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勢必需要從銀行的負債端努力,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這也要求銀行透過降低存款利率實現。
而為了保證銀行持續的信貸投放能力,需要保持銀行合理的盈利能力。在持續多次的金融讓利實體經濟後,淨息差達到2.08%已經是近十年的最低點。只有合理的降低負債成本,才能更好地推動銀行擴大信貸投放,實現“寬貨幣到寬信用”有效傳導。
除此之外,銀行當前還面臨著“資產荒”的問題,高息資產嚴重不足。從一季度天量社融的結構來看,寬貨幣到寬信用傳導路徑存在極大的堵點,銀行體系並不缺錢,缺的可能更多的是可投的資產。
當資金的供給大於需求時,存款價格的降低也自然水到渠成之事。
2022年銀行利息調整通知
(一)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貸款利率由現行的4.6%下調至4.35%,下調0.25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由現行的1.75%下調至1.5%,下調0.25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存款利率相應調整。活期存款利率保持不變。
(三)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其中,當年歸集的個人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維持0.35%不變;上年結轉的個人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由現行的1.35%下調至1.1%,下調0.25個百分點。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保持不變。
央行在2022年4月15日晚間決定將於4月25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
2021年12月6日訊息,為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融成本穩中有降,央行決定於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
2021年7月9日訊息,央行決定於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