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鎮江冬至飲食習俗

鎮江冬至飲食習俗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冬至習俗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豐富多彩,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數十種。經過數千年發展,又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

  冬至節,大部分地區習慣吃餃子,山區傳統是吃糕,晉南地區興盛熬油菜根米湯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餛飩,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我國許多地方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據《燕京歲時記》載:“冬至餛飩夏至面。”,冬至這天,京師人家多食餛飩。南宋時,當時臨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這一天吃餛飩的風俗。宋朝人周密說,臨安人在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國才開始盛行冬至食餛飩祭祖的風俗。

  “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齊,嫁出去的女兒也要趕回婆家。家家戶戶要做蕎麥麵吃。習俗認為,冬至吃了蕎麥,可以清除腸胃中的豬毛、雞毛。

  菜包則是用糯米磨成粉和熟爛的鼠曲蓬篙等物,揉合做成棲,做成半月形,裡面包筍絲、豆乾、菜脯等,是自古以來祭冬的祭物,古人叫做環餅(晉代時叫做寒具)。冬至的清早,家庭主婦必須早起“浮圓仔”(用糖水煮湯圓)、“炊菜包”(蒸菜包)並準備祭拜神明、祖先,並且享用“冬至圓”,吃了“冬至圓”,帶有象徵團圓及添歲之意;在從前,祭拜之後還以“冬至圓”粘在門戶、器具上,稱為“餉耗”。

  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

冬至的飲食習俗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

  餛飩麵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吃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2021年冬至前三天是幾月幾號 冬至有什麼飲食習俗

  冬至節氣是冬季裡面比較特別的一個節氣,也是季節變化比較明顯的一個節氣,一般到了冬至這一天,天氣會漸漸變冷,氣溫會慢慢降低。在冬至會有前三天交運的說法,冬至前三天一般不算冬至當天,所以今年冬至前三天是在12月18日。

  2021年冬至前三天是幾月幾號

  12月18日、12月19日以及12月2日。

  冬至前三天是指冬至前三天,而2021年冬至是2021年12月21日,所以今年冬至的前三天是12月18日、12月19日以及12月2日。

  民間有說冬至前三天交運。發貨時間不出門,看不到紅白東西等等,都是在講這個概念。這在民間頗為流行,根基深厚。原因在於,交付時間是新舊大運會氣交接轉換的關鍵點或起點。交期好,往往意味著近十年(大運)或一年(小運)的運勢比較順利,沒有大的災禍。這個概念集中在“焦”字上。在兩步大運開始交流的這個時間點,營造最和諧、最穩定、最吉祥的環境,保證氣的平穩過渡。

  交運非常重要。重要的是要記住交運時間,交運時要留在哪個方向,以及害怕碰撞。當天最好不要出門。你在家裡,門窗都關上了。這與你的運氣有關。如果是大問題,它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變壞。

  冬至前三天包括冬至那天嗎

  不包括冬至。

  冬至通常落在公曆的 12 月 21 日—23 日。在古代我國,冬至很受重視。冬至被認為是一個更大的節日。有“冬至年大”之說,還有過冬至的習俗。

  古人認為,到了冬至,雖然還處於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這個時候,出門的人要回家過冬,也就意味著年終有一個家。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在南方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山東的滕州、曲阜、鄒城、臨沂等周邊地區,冬至的風俗叫做蜀酒,九後喝羊肉湯的風俗盛行,寓意驅寒散寒。 .各地的飲食習俗各不相同,但以吃餃子最為普遍。

  冬至有什麼飲食習俗

  1. 廣東吃燒臘

  廣東人在冬至吃烤肉和姜飯。冬至這一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習俗。潮汕民間有“過冬丸,吃過年”的說法,俗稱“天遂”。客家人相信冬至時的水味最為醇厚,因此在冬至時釀製酒已成為客家人的習俗。

  2.杭州吃年糕

  杭州人在冬至時吃年糕。從明末清初到現在,杭州人喜歡在冬至吃年糕。冬至製作三餐不同口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長得更高。在四川,冬至要吃羊肉湯,羊肉是冬天的第一營養。在湖北、湖南,冬至一定要吃紅豆糯米。

  3.北方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很多地方,每年都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回家後告訴老人,他用羊肉、一些抗寒藥材和麵皮做成耳朵狀,製成一種藥叫“祛寒”。嬌兒堂”,送給百姓。吃。後來每到冬至,人們就仿效烹煮食用,形成了一種習俗。

  4.喝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始於漢代。相傳,漢朝皇帝劉邦在冬至之日吃過樊葵烹製的羊肉。從此,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和各種滋補食物,希望來年有好兆頭。


江蘇冬至吃什麼 飲食習俗是什麼

  在冬至的時候,每個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習俗習慣,但這些習俗習慣都是為了迎接節日的到來,而在江蘇冬至也有著不一樣的習俗那麼江蘇冬至吃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江蘇冬至吃什麼   冬至團   “冬至夜”那天,家家戶戶以糯米粉做糰子,故有詩云:“家家搗米作團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 ...

廣西冬至吃什麼食物 有哪些飲食習俗

  在不同的地方,每個節日都會有所不同,而最大的區別就是在飲食上面,每個地區各有特色,那麼廣西冬至吃什麼食物呢?有哪些飲食習俗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廣西冬至吃什麼食物   1、臘味   冬至醃製臘味食品是廣西各族普通存在的習俗,冬至前後才有北風和幹風天,可以著手準備過年食物。臘物必 ...

冬至傳統飲食文化 飲食習俗

  冬至到來的時候,人們會透過一些飲食來迎接節日的到來,而冬至每個地方的飲食都有所不同,那麼冬至傳統飲食文化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傳統飲食文化   南方冬至吃湯圓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

飲食習俗:蘇州冬至吃什麼?

  其實冬至吃餃子的是北方地區,而南方地區吃的種類繁多。南方不光有吃的,還會配上酒,他們這種習俗都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就拿蘇州的冬至來說吧,不僅節日氣氛濃厚,還延續周代習俗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好了,下面大家隨小編一起看看蘇州冬至吃什麼吧,你會流連忘返的。   蘇州冬至的習俗   江南人在冬至的時候要吃糯米飯。 ...

驚蟄節氣的飲食習俗--24節氣之驚蟄

  驚蟄天氣明顯變暖,飲食應清溫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春筍、菠菜、芹菜、雞、蛋、牛奶等,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 ...

冬至習俗

  冬至(陽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為進九之始。古人認為到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日。因此值得慶賀。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但民間並不以冬至為節,不過有些應時應景的活動。   清代,有的旗人為了消災 ...

蘇州人過冬至-吃混沌憶西施-各地冬至習俗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選單”更是考究,延續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釀造一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