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書文化:漢族曲藝的優秀代表
鑼鼓書文化:漢族曲藝的優秀代表
鑼鼓書也被我們稱為“太保書”,是上海地區一個比較流傳的漢族民間曲藝之一,因為演出時演員們自擊鑼鼓延長故事,民間也稱為“堂鼓書”。那麼,大家對於這種漢族曲藝的優秀代表,鑼鼓書文化,我們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鑼鼓書的藝術特色
鑼鼓書的基本演出形式是演員自擊鑼鼓,唱表說書。早期都是單人坐演,20世紀50年代末逐漸改為雙人或多人站立說唱乃至表演唱,伴奏樂器亦逐漸增加,配有琵琶、揚琴等絲絃小樂隊,而常用的主要演出形式為單人說唱配樂隊。流傳過程中因地域不同,鑼鼓書音樂有川沙、南匯一帶的“東鄉”和松江、金山一帶的“西鄉”之分,曲調有【金平調】、【調】等。
鑼鼓書的表演形式
(一)“占卜”儀式,古稱“太卜”如今還保留著“掐卦”(沿用三國時期諸葛亮的“馬前六壬卦”)和“篤笤”;
(二)民間信仰儀式,藝人稱“社書”,俚人稱“太保”。功能如同“社戲”。社書中又分四種類型,即:酬神保泰的“待佛書”、大型廟會城隍出巡時的“接廠”、專為病人驅邪逐疫的“謝菩薩”和專治疑難雜症的巫醫行為的“按香臺”。這些儀式所祭之神,主要為驅蝗大神劉猛將、抗金英雄岳飛、忠臣良將楊忠愍等等;儀式中有一節內容為唱“社書”、勸人為善、言情小說、民間傳奇故事等。
(三)民間曲藝,清末明初說唱“社書”的藝人走向茶館書場專事說書。建國前上海市郊及毗鄰地區書場先後建有近千座,藝人有300多人。
鑼鼓書的傳承意義
1950年,太保書、鈸子書、宣卷、什錦書等所有上海漢族民間曲藝統稱為“滬書”,52年市郊劃歸江蘇省,便稱“農民書”,浦東人稱“浦東說書”。1961年,鑼鼓書走進了群眾文藝舞臺,從此取名為“鑼鼓書”,四十多年來,南匯人創作演出了新作100多個,於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南匯為“民間藝術之鄉”,2004年,鑼鼓書又被列為國家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第二批試點專案。
然而,鑼鼓書發展現狀不容樂觀。由於時代的變遷、專業市場萎縮。1910年至1932年時,鑼鼓書在上海地區比蘇州評彈還要紅火。1949年時,滬、浙、江還有300多所書場,目前僅存30處。老藝人相繼謝世,傳藝斷層,唱本失傳。1949年前後,專業藝人由250多位,說唱鑼鼓書藝人銳減到5人,能做社的僅有2人。鑼鼓書已到了後繼無人、難以生存的瀕危狀態。由於鑼鼓書是上海民俗文化的一支奇葩,也是代表著整個上海文化和上海民間曲藝的藝術瑰寶。因此,2006年5月20日,鑼鼓書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漢族文化:漢族的圖騰象徵的含義
圖騰並不是少數民族的專屬,漢族文化中也有圖騰崇拜。想必大家一定知道漢族的圖騰是什麼吧,答案就是龍。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而我們也都說自己是“龍的傳人”,但我們都知道龍是不存在的,那麼,為什麼中國人要崇拜龍呢?這有什麼意義?
根據古代的經文,龍是一種創造物,它有鹿一樣的角,駱駝的頭,野兔的眼睛以及巨蛇的頸。它的腹部看上去像一種“Shen”(一種類似鱷魚的虛構的水龍)。它的爪像鷹,指間像老虎,而它的耳朵則類似於一種水牛。龍有能力在瞬間從一種物體變成另一種;從胖到瘦,從高到矮。它也可以飛上天以及下到海底。看上去,龍似乎是一種具有超能力的創造物,能變換成各種形式。
在中國,龍的標誌誕生在商、殷朝(公元前16——11世紀,中國出現最早的象形文字期間),它被刻在動物的骨頭與海龜的外殼上。這些刻花描述了一種有角的爬蟲動物,它有牙齒、鱗,有的也有爪子。上述符號通常指明龍被視為一種殘酷的、罪惡的,帶來不幸的創造物。基於這些符號,中國科學家總結出其實是一種短吻鱷魚。在幾個世紀中,科學家提出過許多關於龍的解釋與推測。無疑,龍在它最初的形象中一定是一種爬蟲動物、一種蛇、一種短吻鱷或是蜥蜴。
距今5000——6000年的化石與古蹟說明,蜥蜴、短吻鱷及龍是由象徵榮譽的圖騰以及宗教中改編而成的。透過研究這些發現上的畫像,我們可以追溯到龍最早的形象,它的進化史到它現在的外貌。雖然第一條龍只有一種單一的形象,但隨著中國古人彼此間的聯絡越來越多,人們開始把他們的圖騰描繪地更具有想象力。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這種圖象就演化成了一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龍或圖騰。因此,龍是人們想象力的結晶,是被人們崇拜了幾個世紀的神秘創造物。在現代國畫中,龍也以各種形式出現。少數民族把龍描述成各種樣子,從一條魚到鱷和人。
為什麼說我們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在中國古代神話中,人類是由女媧捏黃土造出來的。女媧創造了人類,那麼女媧她自己又是誰創造的呢?按普遍的說法,女媧最早應是奉蛇為圖騰的民族創造出來的。
什麼是圖騰呢?圖騰(totem)是原始社會氏族的一種標誌。圖騰信仰是一種非常原始的信仰。而蛇圖騰的色彩在女媧、伏羲等的形象上能明顯地看出。蛇圖騰分佈很廣,現主要集中在我國的東南部和西南部。在幾千年的不斷遷徙中,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融,蛇圖騰傳遍了長江南北,在臺灣的高山族、海南的黎族中都有蛇圖騰的遺蹟或習俗。
在奉蛇為圖騰的地區,人們一般認“蛇”是“龍”的原形,“龍”是“蛇”的神性顯示。所以在江蘇、浙江、安徽一帶稱家蛇為“蒼龍”、“天龍”、“家龍”等等,在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有些民族自稱“龍種”、“龍人”、“龍戶”並建蛇廟,祭祀蛇神。由此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而且有深厚的歷史淵源。龍是中國人的象徵,中華民族驕傲地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
漢族文化:漢族葬禮習俗文化
人固有一死而葬禮則是人的一生終結所在。或因地域,因民族的不同,同時衍生出了形形色色的葬禮風俗,受地理、宗教及社會結構影響的葬禮形式,階級身分更是決定性因素。那麼漢族文化所傳承的葬禮習俗都有什麼呢?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漢族喪葬文化習俗傳承祖先崇拜和佛教、道教及儒家思想,形成了延續至今習俗並蓄的禮儀和祭祀程式。漢葬基本實行土葬,輔之以火葬,葬禮隆重,分殮、殯、葬三個階段進行。
殮,就是給屍體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殮前要給死者招魂、沐浴。殮分小殮和大殮兩步。小殮是給屍體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絲綢,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殮是把屍體裝進棺材。棺材稱“壽材”,男棺刻有“壽”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則刻以“福祿壽”三字的合寫體。
小殮時還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則含一銀元,均稱之為“飯含”。大殮時往往隨殮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隨葬物品繁多且貴重。
殯,就是入殮後停柩於殯宮,殯期長短不一,少則3日,多則30天,主要由奔喪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個月而葬,至多達7個月。漢族傳統習俗,父母死亡,兒女必奔喪,否則為不孝。而親朋好友將來哀悼祭奠死者,稱之為“弔喪”或“弔唁”。奔喪者均要喪服。
古代漢族喪服分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織麻五種,稱為“五服”,用粗、細不同的麻布製成,按親疏關係不同而穿不同的喪服,稱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喪服。現代城市一般興胸佩白花,臂戴黑紗。
葬,就是掩埋死者遺體,即棺木入土。舊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風水、擇墳地,謂“擇吉地”。送葬又叫出殯。送葬時,古代漢族一般是“孝子”在前執紼,挽柩者唱輓歌。輓歌到近、現代演變為哀樂。親朋好友寫輓詞或輓聯送葬,到近、現代又演變成送花圈,花圈上寫輓聯。
古有以人殉葬的習俗(主要是近親、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遺存),後逐漸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則以紙紮人像伴葬。葬禮以後,有做七、斷七、百日、週年等追悼儀式,並將牌位送歸祠堂,這已從葬禮時對人的儀禮轉為對“鬼靈”、“祖靈”的儀禮。
另外,漢族還有“歸葬”的習俗,就是將死於他鄉的遺體歸葬原籍。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係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代漢語裡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係的遠近。
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輓歌,後世的輓聯、挽幛就是從古代的輓歌演變而來的。
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模宏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勢。
而窮苦百姓連起碼的溫飽尚且達不到,自然也就談不上“重殮厚葬”了。有時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屍體,草草埋掉。尊長死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民族文化:漢族的由來
漢族是我們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上古時期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後裔,我們俗稱“炎黃子孫”。漢族是一個在歷史上從未中斷過,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那麼,大家知不知道漢族的由來以及民族文化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漢族以前被稱為“華夏”族,戰國時代秦國設漢中郡(距今已有240 ...
魯菜文化:魯菜代表菜有哪些?
魯菜起源於山東地區,發展的歷史源遠流長,選料上很講究,刀法精細,對於五味的調和也變化多端,菜品更是數不勝數,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那麼,在魯菜文化中,魯菜有什麼代表菜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糖醋鯉魚是山東省經典的漢族名菜之一,屬於魯菜系。據說“糖醋鯉魚”最早始於黃河重鎮——濼口鎮。糖醋鯉魚色澤金黃 ...
廬劇文化:廬劇的分類及其代表劇目
每一種戲曲劇種都有其特點,也自然會有代表其戲劇本身文化的一些劇目。這劇目廣受喜愛,被人們所熟知。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透過廬劇文化去了解關於廬劇的分類及其代表劇目,看看有沒有你瞭解的吧。
廬劇的傳統劇目分花腔小戲、折戲、本戲三類。統計共有292個。
花腔小戲:
花腔小戲多為二小戲、三小戲, ...
漢族曲藝曲種之一:西河大鼓的由來
說起中國的曲藝文化啊那可是說與說不完,先不說中國我的戲劇裡的核心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為什麼呢?既然是中國的五大戲劇那肯定是被大家所瞭解了,今天小編要說點不一樣的,什麼呢,就是是大鼓書文化裡的西河大鼓,希望大家喜歡。
西河大鼓是中國北方地區的鼓書暨鼓曲形式,漢族曲藝曲種之一。普遍流行於河北境 ...
漢族曲藝曲種之一:京韻大鼓單刀會詞
說起中國的曲藝文化啊那可是說與說不完,先不說中國我的戲劇裡的核心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為什麼呢既然是中國的五大戲劇那肯定是被大家所瞭解了,今天小編要說點不一樣的,什麼呢,就是是大鼓書文化裡的京韻大鼓單刀會詞,希望大家喜歡。
《單刀會》
第一折:黃文下書
三國紛紛起狼煙
刀兵滾滾民 ...
說唱兼有的漢族曲藝:蓮花落是什麼意思
蓮花落,是一種說唱兼有的漢族曲藝藝術。表演者多為一人,自說自唱,“蓮花落”可上溯至宋朝,形於明盛於清。從清末開始廣為流傳,出現了專門從事唱戲文的敘事性“蓮花落”的職業盲藝人,演唱民間故事。那麼大家知道“蓮花落”是什麼意思嗎?
蓮花落,是一種說唱兼有的漢族曲藝。表演者多為一人,自說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 ...
東北文化特色:民族多元化的代表
東北也叫作關東,是北京人在石器時代的活動區域,在遼河、松花江等流域都有北京猿人的遺址,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地區文化中它是由各地的原始部落的融合、遷徙才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積澱,也就是小編今天要為大家帶了東北文化,那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都有都有哪些精彩內容吧。
自有文字時起,東北作為一個地區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