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長城在北京哪個位置

長城在北京哪個位置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縣境內。明長城的八達嶺段被稱作“玉關天塹”,為明代居庸關八景之一。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興建了八達嶺飯店和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旅遊服務設施。

  居庸關長城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境內,它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北京旅遊局評定的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昌平縣城以北20千米的峽谷中。

  慕田峪長城位於北京市懷柔縣境內。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中外享有“萬里長城,慕田峪獨秀”的美譽。景區內山巒疊嶂,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

  司馬臺長城位於河北灤平縣與北京密雲縣的交界處。司馬臺長城東起望京樓,西至後川口,全長5.7公里,其中鴛鴦湖水庫將該長城分為東西兩段。東段有敵樓16座,西段有敵樓19座,共計35座。

  金山嶺長城位於河北灤平縣與北京密雲縣的交界處。它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地段,素有“萬里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障牆、文字磚和擋馬石是金山嶺長城的三絕。

八達嶺長城在北京哪個位置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道北口古。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明長城的一個隘口。八達嶺長城為居庸關的重要前哨,古稱“居庸之險不在關而在八達嶺”。

  明長城的八達嶺段被稱作“玉關天塹”,為明代居庸關八景之一。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興建了八達嶺飯店和由江澤民主席親筆題名的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旅遊服務設施。

北京懷柔發現1300米明前殘長城

  

  一段1300米長的明前殘長城遺蹟,在懷柔被發現。昨天,這樣一則訊息,再次引發各方關注。

  迥異於眾所周知的慕田峪、八達嶺等明代長城,在京郊的崇山峻嶺間,還藏著一條明前古長城。然而,苦於歷史文獻語焉不詳、出土文物鳳毛麟角,多年來,人們對這條略顯神秘的長城只能管窺蠡測,難見全豹。

  昨天懷柔傳來的這則新聞,無疑為人們探查古長城增加了利好訊息。此前,門頭溝、延慶、昌平等區縣相繼發現古長城遺蹟。頻頻現身的遺蹟,讓這條原本斷斷續續、掩身於山野草莽間的古長城,正在慢慢變清晰。

  正如北京大學歷史地理教授嶽昇陽所說,雖然文獻中的記載只有寥寥數筆,但近年來頻頻發現的遺蹟,正在填補北京古長城歷史的空白。“現在,可以初步判斷,這條古長城由東靈山入現今的北京市界,一路逶迤向東,穿過門頭溝,連線昌平,向北拐入延慶,再向東進入懷柔、密雲。”嶽昇陽說。

  懷柔古長城最新發現 殘長城闖進攝影師鏡頭

  勻稱的石塊、梯形的牆體、散落的石堆……這些景象,不由把觀者帶入了金戈鐵馬、狼煙四起的歲月。昨天,懷柔區幾位攝影愛好者在渤海鎮三岔村北葦灘西山頂拍攝。誰也不曾想到,荊棘密草間,突然,一段千餘米長的殘長城闖進鏡頭。專家初步推斷,這很可能是北齊時期的長城遺址。

  這段殘長城位於懷柔區渤海鎮三岔村與延慶縣四海鎮海子口村的分水嶺梁頭之上,呈東北、西南走向。如果以兩村交往的梁頭山道劃分,東北段大約500米,西南段大約800米。

  經現場勘測,殘長城遺址成梯形形狀,現存遺址最高點在1米左右,根據坍塌和散落的石料分析,原來的長城至少在2米以上。在這段殘長城的兩處制高點上,還有兩個敵樓的遺址,遺址成圓形,散落的石料面積約一百平方米,這些敵樓選在制高點,一是出於偵察瞭望敵情的需要;二是供守城將士換防休息之用。

  殘長城與明長城沒有銜接點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孤立的殘長城與明長城沒有銜接點。年近七旬的懷柔文物管理所老所長張伶綿據此分析說,這段殘長城至少建於明長城之前。從其建築結構上看,明代長城多為石條底座,磚體牆垛,且白灰勾縫。而這段殘長城則是幹碴牆體結構,既沒有石條底座,也沒有散落的磚垛痕跡。

  從地理位置上看,這段殘長城位於懷柔和延慶兩個塞外村的交界之處,且北有外長城,南有二道關和南冶口內長城,再加之如此簡陋的構築結構,至少可以確認此段長城不像明代長城遺址。

  明長城改線,北齊長城得存

  那麼,此段長城到底建於什麼年代呢?《延慶州志》說:“古長城,在州南二十餘里,即燕塞,燕昭王用秦開謀,置上谷塞,自上谷以北至遼西。秦始皇因其舊址而大築之,至今岔道以北迤邐而至永寧一帶遺址猶存。”

  長城學者宋國熹也曾在中國長城網上撰文說:“延慶縣四海鎮海字口與懷柔區渤海鎮三岔兩村交界處的石塊幹碴邊牆,被當地人傳稱是秦長城”。

  然而,現在學術界比較集中的看法是,北京地界上的早期石長城絕大多數都是約1500年前的北齊時期建設的。因為後來的明長城很多都是疊壓在早期長城上修建,所以外露在地表的北齊長城遺蹟並不多見。只有在明長城因故改道或者沒有修建的地方,還能清楚地看到。

  初步判斷,懷柔發現的這段殘長城正屬上述情況。“這段長城未列入懷柔長城的統計里程範疇,根據明代長城是在北齊長城基礎上修建的說法,這段殘長城很有可能是當時修建明長城時,因區域性改線時而被甩下的一段北齊年代的長城。”張伶綿說。

  門頭溝古長城現存最密 五段古長城藏身門頭溝

  僅在門頭溝區境內,可以確認的明前早期長城就有5段:雁翅鎮馬套村北洋溝長城、雁翅鎮大村北西嶺至德勝寺長城、雁翅鎮房梁村長城、清水鎮江水河村東靈山長城、雁翅鎮馬套村旁路溝東臺嶺長城。是本市迄今發現的古長城最密集的地帶。

  這是截至去年的全國長城普查獲得的成果。門頭溝區長城普查小組在野外調查、查閱文獻的基礎上,經專家指導驗收後,確認這五段牆體均為北齊長城,總長度約7000米。

  門頭溝古長城防禦北、東方向

  北齊修築長城主要是防禦北方少數民族(即柔然、突厥)的入侵,門頭溝明前早期長城的走向有東北-西南、東南-西北、北-南,基本防禦方向可以確定為北與東。資深長城文物專家顧大勇告訴記者。

  對於北方的防禦比較好理解,但對於東面的防禦作何解釋呢?顧大勇說,因為當時北齊所要防禦的重點在如今的山西太原、河南的洛陽與河北的臨漳縣(當時的鄴城),而當時的門頭溝地區的東面不是像遼金以後建有大型都城,極可能是一片開闊地,一旦居庸關被突破,那麼透過門頭溝的山路,可以抵達河北與山西,而且不易被發現。

  公元563年突厥曾發動20萬兵民毀壞長城,564年又幾次用兵大掠幽(今北京市)、恆(今山西大同)州境,這才使北齊在天統元年間對之前的長城進行了大規模修繕。

  王平鎮儲存最早修築長城記錄

  位於門頭溝入山不遠的王平鎮河北村有東魏武定三年刻石,上刻有“大魏武定三年,十月十五日、平遠將軍、海安太守築城都使元勒,又用夫一千五百五人,夫十人,鄉豪都督三十一人,十日訖功”字樣,共4行,49字。

  該文記載了東魏武定三年(公元545年),平遠將軍在此處駐軍築城之事,如今刻石所在的山坡地上還可依稀見到夯土牆基的痕跡,刻石文中的“城”與“斬山築城”的“城”均為城牆的意思。因此,這塊刻石是門頭溝境內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修築長城的有文字記錄的實物遺存。

  昌平古長城現存最長

  19公里古長城穿越延慶昌平

  昌平區文物管理所公佈的長城踏查結果顯示:去年,從延慶大莊科鄉解字石村至昌平大嶺溝,再到八達嶺一線,發現了一段長約19公里的古長城遺址。據初步推斷,這段長城建於北齊時期,距今約有1500年曆史,是迄今北京發現的綿延最長的古長城。

  這也是昌平區境內發現的第三處長城遺址。同時,這項發現也證明,北京西北方向明長城空缺處其實有古長城存在。

  明長城斷頭處存在更早長城

  昌平區的長城遺址踏查怎麼還要跑到延慶縣的地界上?原來,明長城在北京的西北方向有一段大約19公里的空缺地帶:從東往西,明長城從懷柔黃花城進入延慶的解字石村後突然截止;從西往東,八達嶺明長城過水關之後,也一下子沒蹤沒影。

  本該綿延不絕的明長城,為什麼在京西北會有一段空白?對此,學術界尚無定論。但在此前2006年全市舉行的大規模長城踏查行動中,文物工作者發現,很多明長城是疊壓在明朝以前的古長城遺址上修建的。按照昌平境內已發現的三處石牆遺存的大致走勢,很有可能和明長城的斷頭處有某種關聯。

  2010年5月,由昌平區文物管理所4名工作人員組成的踏查組,來到延慶解字石村,現場進行踏訪。村北的山頭上,從懷柔方向延伸過來的明長城在最後一個敵臺的位置上戛然而止。敵臺由條形磚石砌成,主體部分已經坍塌,但基座儲存還比較完好。站在敵臺位置上嚮明長城消失的西南方向眺望,果然,山上影影綽綽匍匐著石壟狀的牆體遺存,和昌平境內發現的石牆極為相似。

  在當地老人的指點下,踏查小組以解字石明長城斷頭處為起點,順著山勢,向西南方向追蹤古長城遺蹟。沿途,石牆若隱若現,有的地段儲存較為完好,有的地段完全看不到痕跡。儲存完好的石牆,高度1米到1.5米不等,寬度1至2米不等。堆砌石牆的石塊多為就地取材的碎石,形狀、大小不一。有的呈散亂堆積狀,有的是與土混合堆積在一起,僅在區域性地方,能看到有較大石塊砌築的痕跡。由於年代久遠,很多石牆坍塌得比較嚴重,有的上面已經長出茂密的荊棘。

  一路向西南踏訪,越過延慶松樹溝村的石門,就進入昌平地界,很快就是此前發現的昌平大嶺溝村石牆遺址,繼續往西南方向走,是邊牆子村石牆遺址;然後在碓臼峪村、錐子石村、立石溝南山上都發現了明顯的牆體遺存,長度從120多米到1000多米不等。“這時就已經能肯定,這些牆體遺存是屬於同一段古長城遺址。”昌平區博物館館長邢軍說。

  這段古長城通往何方?踏查組歷時兩個月,再次進入延慶縣地界,來到井莊鎮北地村,又發現了長達兩公里的牆體遺存。之後,再往西南就是水關長城附近的水關村。“之前,我們猜測這段古長城會和水關長城連上,後來發現不是。它從水關長城的北邊繞了過去,直奔八達嶺明長城的方向,最後和八達嶺長城相接。”邢軍介紹。

  至此,這段古長城遺蹟的線路、走向,基本水落石出。“起點是延慶解字石,終點是八達嶺,全長大約19公里,這一段也恰好是明長城在北京的空白處。”邢軍說,此前,文物工作者普遍認為這段區域沒有長城存在。這次踏查有力地推翻了這個論斷,“仍然有長城存在,只不過是比明代更古老的早期長城。”

  連結

  北京古長城多為北齊建

  按照當前學術界比較集中的觀點,北京境內現存的明代以前石長城,大多為北齊所建。北齊轄境相當今天山東、河北全境及山西大部和河南的一部分。據史書記載,北齊立國之時,西有北周的虎視眈眈,北有突厥、蠕蠕(柔然)、契丹等的侵擾,形勢嚴峻。為了加強對周邊國家及遊牧民族的防禦,北齊曾在北部和西部多次修築過長城,其規模在秦朝之後、明代以前這段時期裡,堪稱第一。

  經過多次修建的北齊長城基本可連綴成兩條主線,一條為北面的外邊,自今山西西北蘆芽山、管涔山向東北延伸,經大同、陽高、天鎮北境入河北省張家口赤城縣境,再沿燕山山脈東南方向經北京、天津、唐山市境入秦皇島市山海關抵達海邊。另一條是南面的內邊,其西起山西西北偏關一帶東南行,至武縣轉向東北,沿恆山山脈東來進入河北省內,再沿太行山北上折向東,行經北京西北部——即經過門頭溝、昌平,在昌平居庸關南口處與外邊長城相會。

  專家建議

  古長城遺址應整體保護

  北齊不但修築了長城,還在長城沿線每十里建有一座戍所。近年來,本市已經在門頭溝、昌平、密雲等地明前古長城遺址沿線,發現多個北齊長城的戍所遺址。嶽昇陽教授就此建議:應該打破區縣劃分,對綿延京北的古長城遺蹟整體保護,以保證其歷史價值。

  嶽昇陽教授呼籲:北齊遺物在北京地區發現不多,這些北齊時期的戍所遺址是研究北京地區北齊時期軍事和文化的重要遺物,希望文物部門能夠有選擇地進行發掘,並立牌保護,以免在旅遊開發和植樹綠化中受到破壞。


長城北京的哪個地方

  1、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西南部,慕田峪長城位於北京市懷柔區西北部。長城(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2、長城 ...

昌平在北京的什麼位置

  昌平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門,首都北京的衛星城。素有北京的後花園之稱。位於北京西北部,被譽為"密爾王室,股朧重地",素有"京師之枕"美稱。古有居庸關、龍虎臺等險隘以及明代陵寢。昌平區南與北京城區奧運村接壤,城區距市區僅33公里。   昌平自中國漢朝時期設立,距今已有2000多年, ...

長城哈弗h6的車架號在什麼位置

  1、長城哈弗h6的車架號在駕駛員側的前擋風擋玻璃下面找到;   2、在機動車行駛證上,新的行駛證在“車架號”一欄一般都列印VIN碼;   3、其它地方:如保險單上、發動機室內的各種銘牌上、駕駛員側車門柱上等。 ...

北京長城有哪幾個長城

  北京有8段長城,分別是:八達嶺長城、居庸關長城、慕田峪長城、黃花城長城、司馬臺長城、金山嶺長城、古北口長城、箭扣長城。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 ...

北京三大著名高山的位置海拔

  1、東靈山位於門頭溝區西部,與河北省懷來、涿鹿和淶水縣相鄰,海拔2303米,為北京第一高峰。   2、海坨山位於延慶縣西北部國家級松山自然保護區內,與河北懷來、赤城兩縣交界。海拔2241米為北京的第二高峰。   3、百花山位於門頭溝區黃塔鄉和房山區史家營鄉交界處,海拔2218米,是北京的第三高峰。 ...

北京現代碳罐電磁閥在哪個位置

  1、是在活性碳罐與進氣歧管之間。   2、電磁閥的作用:當發動機啟動後,裝在活性碳罐與進氣歧管之間的電磁閥門開啟,活性碳罐內的汽油蒸汽在進氣管的真空度作用下被潔淨空氣帶入氣缸內參加燃燒。這樣做不但降低了排放,而且也降低了油耗。 ...

故宮在北京什麼位置

  故宮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長安街上,是北京市的中心,地址是西城區景山前街4號。   北京故宮的地理位置東起北池子大街,西到北長街,北起景山前街,南到東長安街。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