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
長平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
1、公元前262-260年。
2、在這場戰爭中,秦將王齕向趙國軍隊進攻,數次擊敗廉頗率領的趙軍,於是趙王不得不求和停戰,而秦國採取“遠交近攻”的戰略假意答應趙國的請求但卻在暗中孤立趙國。
3、趙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任命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為將,而秦國暗地裡派遣名將白起使計將趙軍主力圍困在長平一帶,趙軍主將戰死,剩下計程車兵紛紛投降,但白起將趙國降軍全部活埋。
長平之戰的歷史意義
歷史意義:長平之役,標誌著以列國林立、兼併戰爭頻仍為時代特徵的戰國一代行將終結,一個史無前例的中央集權大帝國即將臨降。
長平一役,為戰國時代乃至整個封建史上最大的戰爭,其慘烈程度在世界冷兵器時代也是罕見的。
長平之戰結果,趙軍固全軍覆沒,秦亦死傷過半,即雙方傷亡七十五萬左右。此役成為春秋戰國時代一次持續最久、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戰爭,誠如古人論及東周500年的戰爭時,唯推晉陽、長平兩役,所謂“晉陽之圍,懸釜而炊;長平之戰,血流漂滷”。
長平之戰中,秦軍前後共殲滅趙軍
長平之戰趙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1、在戰爭初期,趙國統治集團對秦國將大舉進攻摧毀趙國的戰略野心認識不足,在丟失了晉西南戰略要地後,倉促應戰;
2、廉頗的戰役指揮上,只是儘量拖延,打消耗戰,利用有利地形消耗秦軍有生力量,迫使長途跋涉至此的秦軍疲憊,所以失敗;
3、被秦國離間,被奸臣進讒;
4、趙國在人數,士兵素質,綜合國力,武器裝備上都弱於秦國,而且用人不善,造成趙國慘敗全軍覆沒的下場。
長平之戰簡介
1、長平之戰,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
2、秦、趙兩國因爭奪上黨,而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從秦國出兵使韓國割讓上黨到秦國獲勝,耗時三年。而長平之戰僅僅持續了5個月,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
長平之戰的主要內容
1、長平之戰,是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秦、趙兩國因爭奪上黨,而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從秦國出兵使趙國割讓上黨到秦國獲勝,耗時三年。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阬殺趙軍約45萬。
2、此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秦國數戰連勝,致使趙軍損失慘 ...
長平之戰遺址
1、長平之戰遺址,故址在今山西晉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遺址範圍廣闊,西起骷髏山、馬鞍壑,東到鴻家溝、邢村,寬約10公里;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長約三十公里,東西兩山之間,丹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均屬於重點保護區。
3、古長平在今晉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 ...
長平之戰中趙王是個怎樣的人
趙王守信,言出必行,還有一個君主應該有的氣度。
而且認識到了自己的重大錯誤後,趙不得已向魏公子信陵君無忌求救,終於擊退秦兵,暫時保全了趙國。這裡說明趙王知錯能改,而且能夠迅速拉攏人心,穩定局面,以收拾殘局。
長平之戰中的趙王,即趙孝成王,趙惠文王子,標誌著趙國由盛而衰。
具體經過如下:
在 ...
紙上談兵是長平之戰之中的嗎
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這一典故出自《史記》: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
如何評價長平之戰
雙方僵持多日,趙軍損失巨大。廉頗根據敵強己弱、初戰失利的形勢,決定採取堅守營壘以待秦兵進攻的戰略。秦軍多次挑戰,趙國卻不出兵。趙王為此屢次責備廉頗。秦相應侯範睢派人攜千金向趙國權臣行賄,用離間計,散佈流言說秦國所痛恨、畏懼的,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廉頗容易對付,他快要投降了。趙王既怨怒廉頗連吃敗仗,士卒 ...
赤壁之戰發生在什麼地方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帶大勝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戰爭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