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以南地區雙季稻是指在同一塊稻田裡,一年中可種植和收穫兩季水稻。按其栽培方式不同,又可分為雙季連作稻、間作稻和混作稻等。其中,黑龍江流域,長城之北一帶,稻作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主栽品種以早粳和特早熟早粳為主。
長江以南地區雙季稻是指在同一塊稻田裡,一年中可種植和收穫兩季水稻。按其栽培方式不同,又可分為雙季連作稻、間作稻和混作稻等。其中,黑龍江流域,長城之北一帶,稻作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主栽品種以早粳和特早熟早粳為主。
6月以來,南方地區連續出現強降雨天氣,大部地區降雨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多地日降雨量達到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量級。預計6月12日至14日,長江以南地區自北向南將出現強降雨過程,具有影響範圍廣、降雨強度大、致災風險高的特點,強度超過6月3日至6日的降雨過程,且降雨落區與前期高度重疊。
預計12-14日,江南、華南大部以及貴州、雲南、西藏東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並伴有短時強降雨(最大小時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達80毫米以上)、局地雷暴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上述地區累計降雨量普遍有40~80毫米,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和西南部、廣東中北部、廣西北部及雲南南部和西北部、西藏東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100~200毫米,江西東部、福建西北部、廣西東北部等局地有250~350毫米。
降雨最強時段出現在12日夜間至13日,強降雨區主要位於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廣西北部等地,14日強降雨區南移至廣東、廣西、福建南部等地。
受強降雨影響,12日至14日,湖南西南部、江西東部、浙江西南部、福建西北部、廣東西北部、廣西東北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南部等地部分地區發生地質災害、山洪的氣象風險較高,其中江西東部、福建西北部、廣西東北部等局地氣象風險高;江西東北部、福建西部、廣西北部等局地發生中小河流洪水的氣象風險較高。
另外,雨區南移後,15日至17日,廣西大部、廣東、福建等地還將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天氣。
氣象專家提醒,此次過程降雨落區與前期高度重疊,公眾需關注雨天道路溼滑、能見度低對交通出行的不利影響,同時還需遠離氣象災害風險較高的地區,防範強降雨和持續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和城鄉積澇,並注意防範強對流天氣不利影響。
中國長江以南地區最早發現的商代遺址是吳城遺址。吳城遺址是中國南方一處規模較大的商代中晚期都邑遺址,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遺址內發現有陶窯區、冶煉區、居住區、墓葬區、祭祀廣場等遺蹟。
吳城商代遺址已成為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大學考古專業的實習基地,江西省博物館已在吳城建立考古站,是江西第一個農村考古站。
吳城遺址的發現,對於認識長江流域土著青銅文化的產生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吳城遺址中的陶文、原始瓷、鑄銅遺蹟、龍窯的發現標誌著吳城地區早在3500多年前已進入了人類的文明時代,否定了“商文化不過長江”的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