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長沙站是哪個站

長沙賽區--金牛座陸虎

  長沙賽區--金牛座陸虎

  走原創路線的陸虎,眉宇間有音樂教父陶喆當年的風采。替黃雅莉寫過歌,自己也來參加快樂男聲。羞澀內向的金牛還是抵擋不住想大紅大紫的慾望。本來歌壇就不是清高的聖壇,想要自己的音樂走向主流、走向大眾,自己先被大眾所接受才行。陸虎和郭彪的離開宣告長沙賽區的全軍覆沒,但陸虎目前所擁有的人氣和知名度,絕不會因為他的離開而煙消雲散。

長沙賽區--獅子座周路明

  長沙賽區--獅子座周路明

  和陸虎同屬一個賽區,同走原創路線,並且同上PK臺,最終過早離開舞臺。周路明的選秀失敗只能用“一山不容二虎”來高度概括。擅長英倫搖滾風格音樂的周路明,本來就是該走大氣磅礴路線的歌手,性格孤傲點也沒有什麼不對,只是陸虎的可愛幫助他贏得人氣,而周路明的拉票功夫明顯不夠火候。

長沙上演古城牆“拆”與“保”攻防戰

  

  一段古城牆被拆了,各方皆是輸家——企業失去社會責任,城市失去文化名片,而市民也失去了古老的城牆

  湖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柳肅沒有想到,他今年2月初發的一條微博,引發了一場壯觀的保護長沙古城牆運動。

  在接下來的一場多方力量參與的博弈中,市民、學者、市政府、開發商各施其技,圍繞“拆”還是“保”,打了一場古城牆攻防戰。

  如今,古城牆的大部分迅速被拆,雖然並沒有人宣佈勝出,但也沒有人推盤告負。這裡沒有贏家,大家都輸了。

  重大發現

  事情要追溯到四個月前。2011年10月,長沙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長沙市開福區一塊工地上,發現了一段長約120米的古城牆。該城牆中間是厚厚的夯土層,兩側包裹城磚。專家判定,這段古城牆歷經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疊加修建,後因地層變化,湮沒於地下。

  聽到這一訊息,柳肅等古建築專家立即趕到現場。當他看到城磚上還儲存著清晰可辨的字跡,難抑激動,因為他知道,這是長沙目前發現的地面建築中,年代最久遠的。

  經過數次調研,在柳肅眼中,這段殘破的古城牆似乎活了過來。他認為,古城牆是宋代至明代之間疊加建造而成,宋代用青磚建成,到了明代又用花崗石在宋代城牆之外包砌,這體現了不同年代的建築特點,可作為建築學研究的標本。

  根據中國古代建城原則,古城牆原來臨湘江而建,以湘江為天然護城河,而現在發現的城牆遺址與湘江相隔200米,說明800年間城市與河道的地理位置已發生變化。這些寶貴的地理資訊,對於研究長沙城歷代變遷,同樣是不可多得的重要依據。

  最讓柳肅印象深刻的,不是整齊的城磚,反而是宋代城牆遺蹟上的一堆碎磚亂石。他查閱史書得知,宋元之際發生過三次慘烈的長沙保衛戰。後來城牆被元軍攻破,留下一個缺口,倉促間用碎磚亂石砌就,說明城破之後,長沙人又進行過修補。城牆本身就是元軍驅逐南宋小朝庭的歷史見證,其價值遠超那些後來修得整整齊齊供人參觀的城牆。

  在長沙市文物局科會教育科科長周慧文看來,這一發現毫不意外。在文物局製作的《長沙市文物埋藏區示意圖》上,整個長沙市共劃了68個文物埋藏區。而萬達開福廣場正好處於1號埋藏區。“我們知道,地下一定有東西,把這裡定為1號埋藏區,就說明了它在文物考古上的重要性。”周慧文說。

  “拆”字當頭

  發現古城牆之後,如何保護立即成為一個沉重的話題。

  對開發商而言,工期就是金錢。保護這些老房子,意味著工期拖延,甚至改變規劃。長沙市棚戶區改造工程甫一推進,立即就有開發商乾脆推倒了一棟老房子。去年9月,在未接到任何拆除指令的情況下,一施工方將東牌樓“棚改”區裡的4號公館拆除,事後僅僅接受罰款50萬了事。西長街的一座老教堂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

  儘管全國人大代表、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在全國“兩會”上說,“因工期拖延造成的損失,萬達可以消化”,但在拆牆行動中,開發商和施工方對工程進度的擔憂和表現顯然與王的表態背道而馳。

  3月5日,施工方開始拆除古城牆,其後晝夜24小時開工,僅用一個星期,就拆掉了100米城牆中的70多米。直至3月9日後,在輿論壓力下,施工程序稍許放緩。

  擔心古城牆耽誤工程進度的,不只是萬達。去年11月,長沙市政府召開的第一次協調會就強調,“文管部門要全力以赴,由市文物局長曹凜牽頭。”12月的第二次協商會上,再次急催文物部門加快進度。

  此後,長沙市文物局多次召集專家論證,此後形成的意見,“拆”派漸漸佔據上風,主張全部原址保護的柳肅顯得勢單力孤。而長沙市政府提供的兩個建議是:原地抬升與切割保護相結合,部分原地保護與切割保護相結合。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文物局工作人員指出,這兩個建議都包含“切割”,即對古城牆“動刀”,說明長沙市政府的“保護”,從一開始就是至少要部分拆掉古城牆。

  2月底,長沙市政府做出決定,拆掉總長120米的古城牆中的100米,只保留20米原址保護。

  對這個決定起關鍵作用的並非文物保護部門,而是水利專家的意見。在一次由文物、建築、規劃、水文、地質、岩土等方面專家參加的論證會上,一位水利專家提出,古城牆一邊在修地鐵,一邊在修地下隧道,位置靠近湘江,在汛期到來時,可能發生管湧,威脅防洪安全。這條意見迅速成為“拆”派的法寶,最終導致“大部拆除、原址保留20米”決定的出臺。

  柳肅認為,只有原址全部保護,古城牆才有價值,拆掉異地保護,就僅僅是一堆城磚。

  幾乎絕望的時候,柳素髮了一條微博,表示古城牆很可能“保不住了”。這條微博被迅速轉發,引發了一場保護古城牆的浪潮。

  民間行動

  在地方媒體普遍失聲的情況下,微博成為民間保衛古城牆的主要輿論出口。網友湯蕾率先在微博上發起“徵集手臂保護古城牆”活動。此後,她每天釋出各方專家對古城牆原址保護重要性的言論,以及各方人士對長沙市政府、萬達的質疑。

  3月5日,天剛黑下來,工人開始動工“切割”古城牆。與此同時,民間保衛古城牆人士和媒體群集在萬達開福廣場附近一幢居民樓樓頂天台上,用相機和攝像機記錄施工方拆除古城牆的場景。保護古城牆的兩個主要人物,湯蕾和中南大學的梁伯欽同時作微博直播。

  他們的微博得到迅速傳播,當時還在德國法蘭克福訪問的古建築保護學者方振寧得知這一訊息後在微博上評論道:“這簡直是犯罪。”他表示將盡快回國,參與保護長沙古城牆行動。

  3月10日,回國後的方振寧在湖南大學建築學院作了一場“保城獨立思考”的報告,從古建築保護角度譴責拆除古城牆的行為。“異地儲存無異於閹割歷史。”他說。

  柳肅先後作了兩場報告,向公眾講述古城牆的價值。長沙民謠歌手老趙,則為此寫了一首歌《拆那——為危如累卵的長沙古城牆而作》,歌中唱道:“古老的城牆被無知掩埋,這兒只剩下空洞的名。”聞者為之動容。

  湯蕾等人排演了一出名為《長沙·別》的話劇,其中“別”字既有告別古城牆之義,同時又與長沙俚語罵人的話同音,藉以表達對摧毀古城牆者的憤怒。3月2日、3日晚,《長沙·別》在一家咖啡館中連演兩場。舞臺上,4個身穿醒目黃色工裝褲的人,不停地拆了一條又一條古街巷,事後又互相指責。觀者鬨堂大笑。

  長沙市民以各種方式對古城牆被破壞表達哀思,但古城牆拆遷現場越來越難得一見,因為有人撤掉了登上居民樓天台的梯子。湯蕾告訴《中國新聞週刊》,3月8日晚,有人出錢包下了居民樓小旅館裡所有可看到古城牆施工的房間。當天晚上,《中國新聞週刊》記者在萬達開福工地門口拍照時,遭到身份不明人士驅逐。

  滿盤皆輸

  僅用一週時間,長沙潮宗街古城牆已被拆除70米左右。

  按遷移保護的計劃,最後只剩20米城牆保留下來,蓋上玻璃罩,供遊人參觀。拆掉的古城牆,將另外選址,重修一段城牆。柳肅表示,“我是絕不會去看一眼那噁心的東西。市民們帶孩子去看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那是長沙的城牆磚,千萬別說那是長沙古城牆。”

  在柳肅看來,原址儲存20米古城牆,是唯一值得慶幸的事,這是市民、網友、專家學者不停呼籲的結果。“如果沒有這麼大規模的保衛古城牆聲浪,可能古城牆早已被剷除掉了。”

  他還有許多擔憂。棚改區裡的很多公館、老建築都是柳肅主持修復的。這些老房子的命運堪憂。

  長沙市政府前年啟動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工程,“棚改”推進過程中,首當其衝的障礙,就是分佈在棚戶區裡的公館、名人故居、教堂,這些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了開發商的眼中釘。

  “4號公館被開發商剷平,他們付出的代價僅僅是50萬元罰款。《文物保護法》規定,毀壞不可移動文物,最高懲罰是50萬罰金,這個代價太低了。”該法2002年才修過一次,但文物保護學者認為,還有重修的必要。

  長沙文物保護人員發現,前幾年被拆的麻石街上的條石,被挪到了深圳街頭。深圳這樣一個年輕的城市,且知道透過這種方式營造傳統文化氛圍,而長沙作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卻對準了相反的方向,拆老房子,蓋摩天大廈,並不惜為此付出巨大的文化代價。

  柳肅說,國家規定歷史文化名城必須儲存兩個以上歷史文化街區,長沙目前只剩潮宗街、太平街兩處,已是“瀕危”的歷史文化名城,面臨摘牌風險。

  “文物局等行政部門自我定位為‘弱勢部門’。”長沙市文物局的周慧文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當城市建設和文物保護產生衝突時,文物保護部門的意見往往處於弱勢。據一位不原透露姓名的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稱,長沙市釋出只留20米古城牆原址保護方案後,國家文物局、湖南省文物局均下達過指示,建議全部原址保護。但這個“建議”輕如鴻毛,很快被商業大潮卷得不知去向。

  “古城牆拆了,沒有贏家,我們都輸了。萬達輸了,因為失去了打造企業文化品牌的機會。長沙輸了,因為失去了歷史文化名城的公信力。市民輸了,因為失去了寶貴的古城牆。”柳肅如此感嘆。


長沙廟會---規模大、影響遠的陶公廟會

  長沙自古廟宇林立,香火盛旺,由廟宇產生的大小廟會多不勝數,形成了舊時長沙城鄉的民間文化生活。廟會既是彙集民族風物和民間文藝的一種形式,又是古代傳統市集的一種形式。而春節期間則更是熱鬧非凡。   舊時長沙城鄉的廟會中,陶公廟會是規模大、影響遠的廟會之一。該廟位於長沙縣榔梨鎮臨湘山上。   據《晉書》和《長沙 ...

日軍轟炸長沙:殘肢斷體,死屍累累

  日軍轟炸後的長沙   “日寇飛機沒有炸到國寶,卻炸燬了長沙火車北站家屬區住房100餘棟,死傷鐵路職工居民300餘人!”本報獨家報道80箱故宮國寶在長沙兩次躲過日寇轟炸的驚險故事,引起市民的關注。昨日,75歲的長沙老火車北站退休職工陳嵩嶽致電本報,披露了老火車北站遭空襲鮮為人知的細節,希望引起更多知情市民關 ...

長沙花鼓戲

  長沙花鼓戲,以長沙官話為舞臺語言,是湖南花鼓戲中影響較大的一種。它是由農村的勞動山歌、民間小調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燈)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餘年。   長沙花鼓戲在地花鼓階段,是從“兩小”(小丑、小旦)到“三小”(兩小加小生),再從“三小”發展到多種角色。但以“三小”為主,至今仍是長 ...

長沙伏日吃薑的習俗

  伏日吃薑,節令飲食習俗,流行於長沙、湘潭、株洲等地。   夏日炎熱,氣候乾燥,人們喜貪涼,故易蘊積內寒。民間有伏日吃老薑炒子雄雞(剛開叫的公雞)的習俗,姜要多放,一隻雞一般要放半斤姜,以便驅寒。長沙人吃時要將門窗關閉,吃得大汗淋漓,意在發散體內蘊寒,防止秋髮寒病。   民諺雲:“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 ...

長沙民諺

  ▲地主心,毛鐵釘;心好狠,釘好深。   ▲烏鴉笑豬黑,自己不覺得。   ▲問不煩挑不厭,買賣興隆客滿店。   ▲茄子不開虛花,細伢子不講假話。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郎中開藥方。   ▲黃春和的粉,半雅亭的餃,火宮殿的臭豆腐香又辣;楊裕興的面,徐長興的鴨,柳德芳的湯圓真好呷。   ▲岳母娘見了郎,又是 ...

長沙居住習慣

  長沙民居,反差很大。清末以來,湘軍將領及民國湘籍軍政要員不少都曾在長沙古城廣建深宅大院、公館別墅,玉宇瓊樓,散落四區,寬敞氣派,花木扶疏。而在湘江及便河兩岸,多見低矮破爛的茅屋棚戶,伸手觸瓦,擁擠潮溼,為無產者聊蔽風雨之所。市並街巷店房,多為木架磚瓦結構或竹木結構。“文夕”大火後,城內原有民宅僅存2000 ...

長沙行旅習俗

  長沙雖自古有舟、馬、車、轎等交通工具,但民間行旅,至1949年仍以徒步為主。鄉下人從兒童上學、少年打柴開始,就練就了一雙飛毛腿,上縣城,入省垣,總是穿草鞋,吃天光飯,五六十公里路程,午後就能趕到。就是城裡人,也多為步行,如徐特立在長沙第一師範任教時,總是穿街走到學校上課。毛澤東到定王臺圖書館讀書,每天都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