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人的功夫茶
閩南人的功夫茶
閩臺各地盛行“泡功夫茶”的飲茶方式。閩南人主要喝鐵觀音、一枝春、水仙、留香、凍頂烏龍茶、單樅、高山茶等品種的烏龍茶。
在閩南,昔時泡茶的器具比較簡單,幾乎家家都用小小的紫砂壺或瓷制的蓋碗來泡茶,一副茶杯只有四個,即便客人超過四人,也是用這四隻杯子輪流品茗。泡茶的程式也比較簡單,即“燙罐入茶,高衝低斟,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先用開水將茶壺茶杯燙洗一下,再將茶葉裝進茶壺中,這實際上有兩個作用,其一是用開水為茶具消毒;其二是用燙熱的茶壺泡茶,再衝進去的開水的熱度就不會讓冰涼的壺壁將其溫度減弱,而可以直接作用於茶葉,使茶葉的味道很快泡出來。實際上,閩南人在泡茶時,除了“燙罐”外,泡出的第一道茶水是不喝的,通常是開水衝進茶壺馬上倒出來,這樣能把茶葉涮一涮,“洗”乾淨,閩南人也將這頭遍茶水稱為“茶尿”。“高衝低斟”的“高衝”是指從高處沖水,水的衝力大,可以攪動壺內的茶葉,使茶葉均勻地與開水作用;“低斟”則是指斟茶時,茶壺放低,最好就在茶杯的口沿上運動,以免茶水和香氣過多逸出。“關公巡城”是指斟茶時在四隻茶杯上旋轉輪迴著斟,因為泡茶的時間不同,茶色和茶味都會變化,如果斟完一杯再斟另一杯,那麼四杯茶的口感就完全不同了。“韓信點兵”則是對斟茶到茶水將盡時的情景的描述,那時斟出來的茶水在四隻茶杯上輪轉滴出,十分生動。
閩南人過年的祭拜習俗盤點
過去,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與城市完全不同,不僅習俗多,食物多,而且年味也足。傳統習俗裡,“年”是從臘月十六開始,到新年的正月十五才屆尾聲,長達一個月之久。這期間迎來送往,繁忙、喜慶、回顧、憧憬交織一起,構成了閩南農村濃郁的“年味”。雖然,如今的農村已經逐漸城市化,老的習俗保留下來的越來越少,但是其濃厚的年味依舊是城市裡找尋不到的。
一、祭拜風俗最是多
閩南人十分重視祭神祭祖,尤以過年前後為最。
【十六“尾牙”敬土地】按照習慣,農曆每月的初二、十六,閩南人要祭拜土地公,所以臘月十六的祭拜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俗稱“尾牙”。這也是與每年的二月初二第一個“做牙”日——“頭牙”相呼應的。“尾牙”這一天,一般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紙”以祭神,祭拜時在門前擺上長凳(或案几),供上“五味碗”。而單位、公司,也在這一天宴請員工,以犒賞一年來的辛勞,這就是“尾牙宴”的由來。只是,大家一定要記牢哈,“尾牙宴”中的諸如魚頭、雞頭等,下屬千萬不要動,因為其暗喻“吃頭”,會引起上司的忌諱。
【廿四“送神”清房屋】閩南有句諺語:送神風、接神雨。意思是,臘月廿四家家戶戶恭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這天的天氣有風,就是“一路順風”。而正月初四迎接灶王爺下凡的這一天,如果有雨,昭示著來年風調雨順。按照廈門舊俗,只有到了臘月二十四送走家裡供的“灶王君”等神後,方能百無禁忌放心搞衛生,形成“送神”與“除塵”習俗。
【三十“敬拜”後圍爐】大年三十這天,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祭拜禮儀,那就是敬天公、祭祖公。過去,這天的“敬拜”是非常隆重的,不僅要擺上供品選個吉時“開敬”,而且一家老小要焚香禱告,祈求來年的安寧康樂。敬完天公後,還要祭祖公,莫忘先人。祭祖後,才能開始圍爐吃團圓飯。
【初一“拜佛”求好運】按照閩南老習慣,新年的鐘聲敲響,搶上頭籌敬天公、拜菩薩的,一天好運多多。所以,這晚閩南的寺廟非常熱鬧,十二點不到,廟門外已經人山人海,等候開山門。而大年初一,閩南人多穿新衣、祭祖,併到廟裡燒香,祈求一年好運。
【初四“迎神”祈保佑】大年初四,諸神回到人間,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準備豐富的祭品,祈求神明保佑。
【初九“天公”不能忘】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即“天公生”,這一天是閩南人家十分注重的祭拜日子。自午夜零時起一直到當天凌晨四時,可以聽到不停地鞭炮聲。拜天公一般選擇在初八晚上,家家戶戶會在這天晚上舉行盛大的祭拜儀式,以乞求在新的一年裡福運高照,家人平安,事業昌隆。同時還會焚燒一些紙錢還有一種叫“補運單”的紅紙,上書一家老小的生辰八字。
【上元佳節觀花燈】正月十五日,閩南人都要向天宮祈福。一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紙錢等供在桌上,向天宮神燒香祭拜,並且占卜卦,預測一年的福禍兇咎,祭酒之後燒金紙,完成祭儀、撤供等儀式。另外作為閩南過年的“壓軸戲”則以“上元”為尾聲。本地有句土話為:吃下上元丸,親像安心丸。意思是隻有過了上元節,人們過年的心境才能安定下來,重新開始一年的勞作。
祭拜用品——五果(柑、橘、蘋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綠豆等),三牲(豬、牛、羊)或以雞代替其中一種,甜料(生仁、米棗、糕仔等),紅龜粿(像龜形,外染紅色,打龜甲印,以象徵人之長壽)等。當然少不了“金紙”“銀紙”“金元寶”等。
閩南寺廟、祠堂等建築上,常可看到這種用色澤豔麗的碎瓷片拼就而成的各種圖案和造型,花枝招展,活靈活現,這種工藝叫“剪粘”。
燕尾脊也是閩南建築的一大特色。正脊兩端線腳向外延伸並分叉,即燕尾脊。
福建的閩南人有什麼特點
閩南人是漢族的一個民系,主要分佈於福建漳州、泉州、廈門、龍巖,廣東潮汕、海陸豐、雷州半島,臺灣大部分地區,海南大部分地區和浙江溫州東南部。所說的語言是屬閩方言的分支方言稱為閩南方言即閩南話。
閩南民系居民早期居住的福建及廣東潮汕地區,地狹人稠,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很大,所以不斷地出外謀生和並往外遷移,培養了較強的商品意識,閩南居民有極強的適應能力、競爭力和內部凝聚力,善於適應環境、拼搏創業、精誠團結,性格剛強、精明、重鄉情。
閩南人是哪裡人
閩南人是漢族的一個民系,他們主要分佈於福建漳州、泉州、廈門、龍巖,廣東潮汕、海陸豐、雷州半島,臺灣大部分地區,海南大部分地區和浙江溫州東南部。
所說的語言是屬閩方言的分支方言稱為閩南方言(閩南話);閩南方言的次方言也相當的複雜,分為漳州話、泉州話、廈門話、龍巖話、潮州話、海陸豐福佬話、雷州話、海話、臺 ...
閩南人口中說的掛菜是什麼菜
芥菜。
芥菜是十字花科,蕓薹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50釐米,幼莖及葉具刺毛,有辣味;莖直立,葉片柄具小裂片;莖下部葉較小,邊緣有缺刻或牙齒,莖上部葉窄披針形,邊緣具不明顯疏齒或全緣。
總狀花序頂生,花後延長;花黃色,萼片淡黃色,長圓狀橢圓形,直立開展;花瓣倒卵形,長角果線形,種子球形,紫褐色。 ...
潮汕人是閩南人的後代嗎
潮汕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即“潮州人,福建祖”,意思是潮州人的祖先大多來自福建。所以說潮汕人是閩南人的後代,正因為如此,潮州人又有一個特別的稱呼,即福老人。
自晉代開始,戰亂就是中原百姓南遷的重要原因。他們一路南下,一度在福建止步並落地生根。不過唐代安史之亂後,社會再次動盪,定居在福建的不少家族只好 ...
閩南人節日習俗
1、清明節,閩南有清明祭祖的習慣,時間不侷限於正日,在時間上比較寬泛,約定俗成的掃墓時間為清明正日的前十日與後十日。在此節日祭祀祖先列祖列宗。閩南的清明,人們一般有吃嫩餅的習慣。
2、中秋節,秋餅亦稱狀元餅,餅從大到小逐級分作狀元、榜元、探花、進士、舉人、秀才”,總數六十三個者,稱全盒。以六枚骰子每人 ...
閩南人的油飯要怎麼做
1、食材:長粒米1.5量杯、幹香菇幾朵、海蠣幹十幾顆、五花肉80g、生抽適量、鹽適量、食用油適量。
2、五花肉切片,生薑切片,香菇、海蠣幹泡發好備用。香菇和海蠣幹不需要泡太久,不然香味都跑光了,香菇對半切。
3、炸蔥油,鍋裡放比較多的食用油,放入蔥頭炸出香味,注意低溫炸制,不然會燒焦。油飯,顧名思 ...
閩南文化詳解閩南人的祖先是什麼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全球說閩南語的人不在少數,閩南語不是一個地區特有的方言了,遍佈全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閩南人遍佈全球的原因嗎?閩南人的祖先又是誰呢?接下來就讓小編我帶領大家來學習閩南只是,保證你們受益匪淺。
首先,閩南文化屬於移民文化。閩南聚居的核心地帶,主要在晉江下游的泉州平原和九龍江 ...
閩南人的生活習俗:早中晚一天三盅茶
閩南一帶都除了臺灣,就分佈在福建是最多的,特別是廈門,漳州和泉州三個城市,在這三個城市裡,這些閩南人每天生活都會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習慣,聽說閩南人早中晚都要三盅茶,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閩南文化吧!
閩南人晨起的第一件事一般是泡茶飲用。廈門人稱茶葉為“茶米”,與米相提並論,稱飲茶為吃茶,與吃飯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