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閩王王審知的典故

閩王王審知的典故

  王審知生於862年。他家兄弟3人,他排行老三。唐末政治腐敗,農民紛紛起義。王審知兄弟三人投奔王緒起義軍,隨之入閩。由於王緒濫殺將士,引起了兵變,將士們推舉王審知兄王潮為帥。後來,王審知接受唐朝廷任命,為威武軍節度使。梁開平三年,封王審知為閩王。他治閩的29年間,實行保境安民,發展生產的政策,使人民安居樂業,經濟和文化都有很大發展。

  1、 審知寧為開門節度,不作閉門天子,實行保境安民政策,向朱全忠稱臣納貢,並與南漢、吳越的地方割據勢力締姻結好;

  2、 審知整頓吏治,用人唯賢,重用不受饋贈的賈鬱、重視農業的顏仁鬱及黃滔等人。當時在外地任職的翁承贊、王倓、徐寅等紛紛來歸,審知都予以禮用;

  3、 審知為了防禦外來侵犯,王審知在子城外築羅城;

  4、 審知還在福州大興四門學,以教閩士之秀者;又在各地廣設庠序,蒐集整理文獻,使閩中文教事業得到發展;

  5、 審知重視發展農業生產,採取輕徭薄賦的政策,鼓勵墾荒,圍墾造田,擴大耕地面積,又興修水利,擴浚福州西湖、福清祭苗墩海堤、長樂海堤、連江東湖等,鼓勵農民種茶,每年輸出茶葉五六萬斤,福州鼓山的茶葉還被列為貢品;

  6、 審知重視商業、外貿,開闢福州的外港甘棠港,使福州成為東南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

  7、 審知還撤除關卡,免除苛稅,由是貿易額擴大,財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相對安定;

  8、 審知兩度擴大福州城池;

  9、 審知篤信佛教,主政時興建或修復的佛寺達200多座;還鑄造金銅大佛,用金字繕寫四藏經送入開元寺。

大型民間傳統活動紀念閩王王審知 珨瑚公王(公太)

  閩西在長汀、連城兩縣交界處的“河源十三坊”(即 1 3個村社 )輪流祭祀珨瑚候王。當地人把瑚候王尊稱為“公太”(公太 ,在閩西客家地區即祖先之意 ),因此 ,十三坊輪流 )奉祀珨瑚侯王又被通稱為“迎公太”。十三坊中最早參加輪流祭祀珨瑚侯王的姓氏 ,大都是在宋末元初到元末明初這段時間遷入的。經過世代發展 ,當地的社會經濟日益發達,宗族社會也逐漸形成 ,因此 ,從明代中葉起 ,便開始有了十三坊輪流祭祀珨瑚侯王的活動了。這種祭祀活動透過“十三坊聯盟”來組織,每年都要召開十三坊代表會 ,而且一年之中還要舉行各種集體性活動,如遊公太、參公太等。透過這些活動 ,各鄉村 (或宗族 )之間經常溝通、合作 ,也就必然不斷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和友誼 ,因而平時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容易及時得到化解 ,這對一個地區的相對穩定,顯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據調查 ,該區域在歷史上沒有發生過什麼械鬥事件。

  鎮川廟祭祀珨瑚公王,據傳即五代十國時建立閩國的閩王王審知(長汀稱白馬公王),廟在縣南城外。宋紹興(1131~1162)間建,明洪武(1368~1398)間重建,崇禎(1628~1644)末年水圮,順治七年(1650)復建,後復圮,乾隆十年(1745)復建。為連城祀珨瑚公王最早建的廟宇。此外,祀王審知的還有莒溪璧洲的永興廟、新泉和朋口馬埔的珨瑚廟。

  馬埔珨瑚廟 建於明英宗正統(1436~1449)年間,佔地約700餘平方米,屬斗拱梁結構,飛簷翹角,雄壯肅穆,是目前連城保護得比較完整的古廟。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河源(過去宣和全鄉叫上河源,朋口的馬埔、張家營、洋坊、文坊、朋口五個村叫下河源,統稱河源裡)十三鄉的群眾都要舉行祭祀廟會,文亨的湖峰、莒溪的璧洲、長汀縣的塘背村曹屋等鄰近鄉村也參加十三鄉的祭祀廟會。奉祀的鄉村每年農曆七月初四把珨瑚公太送

  回廟裡,叫“入廟”,二月初二讓十三鄉和鄰近鄉村的人去頂禮膜拜;二月初三或初四接去奉祀的鄉村就將珨瑚公太抬去,叫“出廟”,也叫“入公太”。凡是輪到“入公太”的鄉村就要遊公太、請戲班唱戲和招待客人。

  在長汀、連城一帶,有一大型的傳統活動為“祭公太”。這活動在長汀南山鎮塘背村曹屋輪流舉行,目的似為祭祀王審知。

  活動從去蛤瑚廟迎接“公太老人”開始,由舉行這個活動所在地派人去接,時間為陰曆七月初始,公太老人被安置在各家祠堂。兒童扮八仙騎著竹馬去迎接,還有其他人如彩旗隊, 放銃開路的,非常熱鬧(本人曾在11歲時騎布馬接公太,印象尤為深刻)。

  活動在一定的區域內舉行,主要以姓氏為依,十三年為一週期。活動正式開始時場面極其宏大,期間伴有各種活動,包括搭臺唱戲等,許多人還將牲畜送到“公太老人”前宰殺,既表示對他的尊敬,也祈求好運。當活動在某個地方舉行時,其餘地方也要派人來參加,稱為“迎公太”。這個活動保留了許多風俗,較有特色客家人祭祖不只是敬自己家祖先,也不忘祭祀當年率河南子弟兵開閩奠立基業的閩王王審知。在客家聚居地,多有祀奉閩王的廟宇,如連城各地的珞瑚廟、永興廟,祀奉的便是被尊稱為“各府公太”的閩王王審知。傳說明朝初年河源裡十三鄉輪流祀奉“公太”,規定每年農曆二月初三送“公太”回馬埔珞瑚廟,初四日迎奉“公太”進村。明朝中葉這三地群眾就分出香火各自建廟祭祀。隨著時間推移,各地祭祀閩王的儀式逐漸演化成為一種帶有很大娛樂成分的民俗活動,如長汀縣南山鎮塘背村曹屋每逢13年農曆七月初四,廣大群眾從初一清早洗盥後就提著大閹雞和香燭紙炮,前往廟裡焚香點燭、割雞獻紅花,也有的獻三牲(魚、肉、雞),還有抬豬到廟裡頂禮膜拜。處四早飯後,集合鑼鼓、十番樂隊、舞獅隊、樂隊、三角大彩旗、花臺、神銃,抬著神像、香案等,排成長隊,由廟坪出發,從村頭游到村尾。沿路各家擺設香案食品焚香點燭燒紙放炮,以示誠敬。廟會期間還請來地方劇團演戲助興,晚上游龍、遊船燈、游龍燈。全村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樂聲不絕,各地親屬朋友都藉此機會探親訪友喝酒娛樂,喜慶非凡。中原古老的這些民間娛樂活動形式也由此遺傳下來,並與閩地原有民間娛樂形式相融合。

有關王字的文化典故

  王字的最下面一橫,代表人頭,中間的十字,代表束髮,最上面一橫就是冕旒 。國王都是頭戴冕旒的,而且規定天子九旒,就是有九個穗子 。甲骨文的發現,為推定王字的本初意義提供了證據。文史學家吳其昌說,戊、戉、戍、成、鹹諸字皆由石斧的形狀演化而來,其鋒刃左右旁曏者衍為上述各字,其鋒刃向下時則衍為工、士、壬、王諸字。考古學家林澐有專文《說王》,論王字本像無柄且刃緣向下的斧鉞之形,本表示軍事統率權,後來這軍事統率權的象徵演變為王的權杖。戉的象形,是王字定形的基礎,這已經成為古文字學家的共識。歷史學家徐中舒也說戉的寫法,象刃部下向之斧形,以主刑殺之斧鉞象徵王者之權威。甲骨文存在的商代,鉞已經是青銅質,而戉字的出現卻是更早時代的事,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畫就是證據。良渚文化玉戉的背後,可能已經有了王權的定義。


山中之自尊猜生肖是什麼

  山中之王王自尊是生肖猴。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老虎是公認的山中之王,猴子是自稱的。猴子是三種類人猿靈長目動物的成員,靈長目是動物界的種群,猴子一般大腦發達,眼眶朝向前方,眶間距窄,手和腳的趾(指)分開,大拇指靈活,多數能與其他趾(指)對握。包括原猴亞目和猿猴亞目。 ...

幕後之爾是好人還是壞人

  電視劇《幕後之王》中王爾並不是好人,王爾一直不喜歡淳于喬,所以出賣了淳于喬,向DTS的人透漏了淳于喬的策劃案。   《幕後之王》中是王爾選中布小谷,並帶布小谷進入的星美娛樂公司,平時工作中王爾對布小谷十分照顧,為人看起來十分隨和、親切,但是王爾卻暗地裡早就看不慣淳于喬的盛氣凌人和冷酷,於是利用了布小谷,出 ...

幕後之爾結局

  電視劇《幕後之王》中王爾結局被淳于喬識破真面目後開除了,王爾更加憎恨淳于喬,去了淳于喬的死對頭那裡工作。   王爾這個人物角色表裡不一,城府極深,開始帶布小谷進入星美娛樂公司也只是想要利用布小谷當擋箭牌而已。所以說王爾這個人是隻顧自己的利益,而不管其他人的死活的。   王爾接二連三出賣了淳于喬,並放出了布 ...

遊戲之名和三幻神之光

  1、王之名屬性是魔法,效果為幻神獸族在遊戲王遊戲中,當太陽神的翼神龍,歐西里斯的天空龍,奧貝利斯克的巨神兵三幻神同時出現在場上時且是己方,發動存在於自己場上的此卡於融合,可特殊召喚出第4尊神光之創造神 。   2、三幻神之光:是區別於王之名的,王之名只可以在墓地發動,而且陷阱、速攻魔法、反擊魔法都對它無效 ...

幕後之杏子的扮演者是誰

  在電視劇《幕後之王》中扮演王杏子的是女演員種丹妮。   種丹妮,1989年9月11日出生於遼寧瀋陽,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在2010年出演電視劇《養父》正式進入演藝圈,還憑藉劇中樓小語一角入圍了搜狐2011電視劇春季盛典的“最佳女新人獎”。之後便籤約了張國立旗下的影視公司“國立常升影視”。   2 ...

雲山是不是中國著名畫家

  梅王王雲山是中國著名畫家。   王雲山,當代著名書畫家、作家和詩人,1940年生於井陘縣北防口村,學校畢業後立志教育事業。王雲山自幼性喜書畫,曾師從齊白石弟子何景五苦練畫技,命途坎坷,仍筆耕不輟,憑“血梅”自成一家,以“鐵氣、傲氣、骨氣、霸氣”稱絕於世,遂有“梅王”之譽。為交流藝術,並慶賀毛澤東誕辰、香港 ...

散打濤是哪的

  其屬於山東省人。   個人簡介如下:多年來的艱苦歷練鑄就他成為了當今著名的功夫電影人。同時他也是國內首例將詠春拳、雙截棍、木人樁推上舞臺的影視演員,他獨創的“太極水晶球 ”特色技藝,被國內諸多電視臺受邀演出 。除此之外,王濤具有極高的主持天賦,有如閃電般快速的領悟力及邏輯能力,再加上他一身精湛武藝,被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