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皇五帝的傳說,不管是他們當中的那一位,在民間傳說中都是神一樣的人物,當然他們並不是神,他們也是凡胎肉體,而三皇五帝的歷史傳說也在民間廣為流傳,相認大家也是聽過不少吧!那究竟那一種靠說譜呢!其實小編也不知道,因為人們已經授受歷史傳說,它從某角度上來說,就是“真”,反之就“假”,下面來看看吧!
按史家說法,宋元明清時期屬於近古,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是中古,夏商周秦漢時期是上古,三皇五帝時期是太古,伏羲氏以前屬遠古了。
關於“三皇”有二說。一是指遠古時期的“三皇”,即天皇、地皇、人皇。《千字文》說:“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是也。一是指太古時期的“三皇”,有四說::燧人、伏羲、神農(《尚書大傳》);伏羲、女媧、神農(《風俗通義》);伏羲、祝融、神農(同上);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
《三字經》說:“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即伏羲、神家、黃帝,茲從《三字經》。皇,大也,言其為天下之大君也。
中國遠古史的奠基是盤古開天地,距今至少500萬年的歷史了。盤古氏而下就是天地人三皇。這一時期的歷史,沒有文字,只有傳說。《鑑略妥要》說:“乾坤初開張,天地人三皇,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萬八壽最長。”人皇時代人的壽命最長,有一萬八千歲。那時的人是穴居,住地窖、山洞,既潮溼又不安全,經常遭受野獸的襲擊,於是在樹上搭窩蓋屋,吃水果、戴樹葉,就進入了有巢氏時代。接著學會了鑽木取火,進入燧人氏,也就是《千字文》所說的“火帝”時代了。
火帝下來就是龍師伏羲氏。伏羲也寫作伏犧,就是制伏野獸的意思。又寫作包犧,見《易·繫辭傳下》。這個時期就是歷史學家所說的“獰獵階段”。伏羲氏姓風,號太昊,其母華胥氏受青虹感應而生伏羲。伏羲時期黃河出現了一頭“龍馬”:馬頭龍身的怪獸,身上的毛卷卷的,有斑點和花紋。伏羲氏受到啟發,畫出八卦的符號,是為《易》書說的“河出圖”。又根據龍馬身上的花紋發明了漁網,人類文明因此進入了漁獵時代。因為伏羲氏以龍紀官,如青龍官、赤龍官等,因此,後人稱其為龍師,在位115年。師,官也。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姓姜,號炎帝,自稱太陽神、火德王,建都曲埠。神農氏選五穀、教民稼穡,是農業的始祖;又遍嘗百草,發明醫藥,是醫藥之王。在位140年。
黃帝被稱為“人文始祖”,從黃帝開始,人類的程序才正式開始。黃帝姓姬,《史記》認為姓公孫,名軒轅,號有熊氏。以土德為王,建都涿鹿,在位100年,享年121歲。從黃帝開始,中國歷史開始記年,從甲子記起,至今5000多年。黃帝手下有六大臣,各見功勳:倉頡創造文字,伶倫作樂,隸首作算數,大撓造甲子,岐伯作醫學,胡曹造衣裳。黃帝時代還完成指南針、曆法、舟車、弓箭、宮室等發明創造。
以上“三皇”之歷史,可用《易·繫辭傳下》的一節悠美文字來說明: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犠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三皇之後是五帝。關於五帝計有五說: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庖犧、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黃帝、少昊、顓頊、嚳、堯(《資治通鑑外紀》)。常見說法以“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為準,茲從之。
五帝的第一位是少昊氏,又叫金天氏,黃帝之子。因學會太昊的學問,所以人稱少昊氏。少昊氏時期,有鳳鳥至,因以紀官,如鳳鳥官、玄鳥官等。以故《千字文》稱其為“鳥官”。
五帝的最末兩位是“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三字經》)
堯帝,姓尹祁,號放勳。因封於陶和唐(今山東一帶),故稱“唐堯”,由於他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於帝堯。他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如一家,和睦相處。堯為人簡樸,吃粗米飯,喝野菜湯。自然得到人民的愛戴。堯年老時,由四嶽十二牧推舉部落聯盟軍事首長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薦了舜。堯帝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了舜,又對他進行了長期的考察,最後才放心的禪讓。
舜帝,姓姚,傳說目有雙瞳而取名“重華”,號有虞氏,故稱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於四嶽的推舉,堯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領職位,並把兩個女兒給他作妻室。《堯典》所記舜的主要事蹟有:命后稷按時播植百穀;挖溝開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佈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選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許多官職: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棄作后稷,主管農業;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為首領時,把各項工作都做的很好,開創了上古時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為中原最強大的盟主。正如《史記》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實際上,當舜之時,國家機器的雛形已經具備了。死後,禪位於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