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中秋節傳說有哪些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各地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各地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祭月

  中秋節最普遍、最重要的活動是祭月和賞月。祭月時,江蘇吳縣等地只是遙遙向空拜月;廣東潮安等地是祭拜一位鳳冠霞被的木雕神像;而在北京等地則張掛木刻版印的月光神媽。月光神碼也叫月光紙,小的三寸,大的一丈,精緻的還在紙上灑金。據明人劉侗《帝京景物略》介紹,紙肆裡賣月光紙,上面畫滿月像,中有月光遍照菩薩跌坐在蓮花座上,下面是月宮桂殿,前有玉兔人立執柞而搗臼中仙藥。在月未出來時,祭月的人家先朝月出的方向把月光紙貼好,設下供案,把一些應時瓜果陳列好。北方多用梨、蘋果、鮮棗、葡萄、藕、帶枝的毛豆、雞冠花、西瓜等;南方多用袖子、芋頭、香蕉、柿子、菱角、花生、藕等。再加上清茶、素油、月餅、糖果等。月亮升起時,便燃燒斗香(以線香編成鬥形,中納香屑),恭祀太陰星主月光菩薩來享用,婦女兒童拜完後,焚燒月光神紙,撤供,把供品分給家人享用,不在家的親人也要為他留一份。男子一般不拜月。

  中秋賞月

  中秋賞月,古人根據不同的愛好和條件,有多種形式。人們或設家宴於月下,為孩子們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古老神話的故事,共享天倫之樂;或在庭院、樓臺、地坪上擺起月餅、抽子、芋頭、花生等食品,全家人在如水的月光下一邊賞月敘談,一邊品嚐節日佳品;或爭先佔坐酒樓玩月,以先睹月色為快;或駕舟泛江作月夜之遊;或徘徊於街市,以睹節日晚市熱鬧的場面,甚至連婦女們也“盛裝出遊,互相往還,或隨喜尼庵,雞聲呢呢,猶婆V月下,謂走月亮”。

  中秋節的另一重要習俗是吃月餅。“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關於中秋吃月餅的由來,民間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一說是唐太宗徵北方突厥,八月十五凱旋歸京,長安城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有個在長安經商的吐蕃人向太宗獻圓餅祝捷。太宗大喜,與眾文武百官共食之。從此就有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另一流傳甚廣的傳說是:元朝末年,統治者不準民間用鐵製的武器,規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十家供養一個兵丁。這些兵丁往往胡作非為。有一年中秋節前,高郵張士誠暗中串聯,在家家戶戶所吃的月餅裡夾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八月十五殺元兵,家家戶戶齊動手。”

  到了中秋之夜,家家m開月餅,看見字條,紛紛舉行起義,以反抗元朝統治者。從此以後,人們每到中秋節,就更重視吃月餅,以紀念這次起義。

  各地中秋節習俗

  江蘇中秋節的習俗

  在一些地方盛行中秋夜燒塔的活動。用碎瓦片砌成的高一米左右的塔,頂端留一個供投放燃料用的塔口。中秋夜時,點燃穀殼、木或竹等燃料,等火旺時潑松香粉,火焰會突的爆開,場面極為壯觀。

  江蘇無錫縣中秋夜要燒香斗。香斗四周糊著繪有月宮景色的紗絹,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族旗。

  江西中秋節的習俗

  江西吉安縣,中秋節傍晚,每個村都要用稻草將瓦罐燒紅,然後放些醋,便會有香味溢滿夜空;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到八月十七日,一直要懸掛通草燈。

  安徽中秋節的習俗

  安徽婺源地區,中秋節時,兒童用磚瓦堆起中空寶塔,然後掛上帳慢、匾額等裝飾品,並在塔前放一桌子,上面放置各種器具用來敬“塔神”。晚上,在寶塔內點亮燈燭。

  四川中秋節的習俗

  四川,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殺鴨子,打耙,吃麻餅、蜜餅等。一些地方還把點亮的橘燈懸掛在門口。有的兒童會沿街舞動插滿香的橘子,稱為“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要祭土地神,表演雜劇等,俗稱“看會”。

  一些地方還形成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如香港地區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門刊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奸IF湖的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山東中秋節的習俗

  在山東一些地方流行“中秋唱月”,用來祈求五穀豐登。當中秋明月升起之時,孩子們端著月餅,或在街上,或在村頭唱,“唱月餅,賽月餅,來年更盼好年景”,以此寄託對來年的美好願望。

  廣西中秋節的習俗

  廣西一些地方,每逢中秋之夜時,有“歌舞鬧月”的風俗。在銀色的月光下,青年男女在吹響悠揚的蘆笙、跳起歡快的民族舞蹈的同時,尋找自己的意中人。

中秋節的節日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和月亮有關的習俗

  中秋節的節日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和月亮有關的習俗

  中秋節的節日習俗有哪些

  習俗一:賞月

  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習俗二:吃月餅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習俗三: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習俗四:走月

  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而解放後建的莫愁湖公園之抱月樓,則成了市民賞月的新景點。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遊夫子廟,隨後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

  中秋節的對聯

  清代戲曲家李漁,為賀友人張半庵夫婦中秋雙壽,特撰一對聯雲:

  月國人共圓,看雙影今宵,清光並照;

  客滿搏亦滿,羨齊眉此日,秋色平分。

  《自怡軒楹聯剩話》載,包佳生的大兒子於中秋日成婚,有人撰賀聯雲:

  金屋香濃金桑綻;

  玉堂光滿玉輪高。

  《楹聯補話》載,吳椿巖於中秋過八十壽辰,好友方立撰賀聯雲:

  桂魄正圓三五夜;

  林齡不老八千秋。

  《自怡軒對聯綴語》載,王坤率全家老少一同賞中秋月色,特撰聯雲:

  兩載鳳梧,今夕良宵同玩賞;

  一輪蟾桂,人間天上共團圓。

  林則徐的次女林普晴生於清道光元年八月十五日(1921.9.10),卒幹光緒三年八月一五日(1877.9.21)。有輓聯雲:

  為名臣女,為名臣妻,江右矢丹忱,錦傘夫人同偉績;以中秋來,以中秋去,天邊圓皓魄,霓裳仙子證前生。

  林普晴之夫為兩江總督沈葆禎,故稱“為名臣妻”。“錦傘”,特殊儀仗。

  1995年為農曆乙亥年,閏八月。9月9日為中秋節,10月9日是閏八月十五。上海南風詩片語在吟詠賞月活動中對得一聯,句雲:

  往歲難逢雙八月;

  今年喜遇兩中秋。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 中秋節的美麗傳說有哪些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 中秋節的美麗傳說有哪些

  傳說一: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一個名叫后羿的青年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連續射下了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據說王母為獎勵后羿射日,賜給他一粒不死藥。並告訴他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此藥交給嫦娥珍藏。心懷鬼胎的蓬蒙乘后羿出獵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隨即身子飄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來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也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傳說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

  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

  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有太多的說法。不管哪一種說法,在八月十五這天,人們仰望天空如圓盤的明月,其實就是寄託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傳說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

  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傳說四:玉兔搗藥

  據說嫦娥身體變輕,在服下不死藥升空時,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麼壓下身子,恰好抱起了一直自己餵養的白兔。白兔當然無法留住嫦娥,隨她一起上了月亮,成為神話中一抹可愛溫馨的色彩。

  傳說五: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裡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中秋節賞月的詩句哪些 中秋賞月詩句古詩大全

  中秋節賞月的詩句有哪些 中秋賞月詩句古詩大全   《嫦娥》   唐代: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譯文:   雲母屏風上燭影暗淡,銀河漸漸斜落晨星也隱沒低沉。   嫦娥應該後悔偷取了長生不老之藥,如今空對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陽關曲·中秋月》 ...

關於中秋節的藏頭詩 中秋節藏頭詩哪些

  關於中秋節的藏頭詩 中秋節藏頭詩有哪些   中秋節藏頭詩一:   恭喜豐收又一年,   祝辭敬賀禮周全。   中天皓皓嬋娟靚,   秋意濃濃月餅鮮。   佳釀頻酙添富貴,   節期常到慶團圓。   快人每被舒心顧,   樂事相隨總糾纏。   中秋節藏頭詩二:   恭喜豐收又一年,   祝辭敬賀禮周全。   ...

中秋節的名人名言哪些 有關中秋節的名人名言名句

  中秋節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2、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3、慶國慶,齊歡樂,家要和,國要興,普天同慶。   4、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 ...

中秋節的古詩句哪些

  中秋節的古詩句有: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   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陽關曲·中秋月》;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 ...

中秋節的節日活動哪些

  1、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節日活動,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2、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 ...

中秋節節日飲食文化哪些

  1、吃月餅。吃月餅“中秋佳節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每當風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際,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   2、吃鴨子。吃鴨子我國雲南的仫佬族鄉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節日。   3、吃田螺。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 ...

中秋節節日的風俗哪些

  1、中秋祭月   中秋祭月顧名思義就是祭拜月亮,是我國一種非常古老的習俗。古代人是很信奉祭祀這些東西,比如說春季會祭日,夏季會祭地,秋季會祭月,冬季祭天,說到這裡大家對那些古裝劇裡面的祭壇,祭天等情節應該不陌生吧!這些都表示人們對未來美好的期望,希望透過祭祀這種方式將心願傳達給上天,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